当前日期:

目录

一、私营工业
(一)个体手工业
清末,农民多以家庭作坊方式,从事草鞋、麻窝、柳条筐、竹篮的编制,菸叶的初烤,豆油、麻油、菜籽油的压榨,渔网、鱼钩的制作等,其产品在蚌埠集市上有出售。后陆续出现木秤、竹器、酱制品、豆制品、土卷烟等专门作坊和打制锄头、镰刀的铁匠铺。
中华民国建立后,蚌埠市面上人口增多,手工业得到发展。到民国9年(1920年),全埠已有手工业行当20多个,作坊、工场100多个,有的手工制砖、烧石灰,有的织土布、土袜,有的制土糖、糕点,有的生产纽扣、土皂,有的承担木印、石印、铅印,有的从事机器修理、翻砂,有的制造木帆船、制作木器。
20年代,手工业产品增加了日用玻璃制品,铜勺、铜盆、铁锅、剪刀、铁制手压井等金属制品,土纸、纸盒制品,帽子、毛巾、西服、布鞋制品,皮革及其制品等。还有的从事酿酒生产。民国19年,全市手工业行当有40多个,作坊、工场近200户。民国26年,手工业行当43个,作坊、工场近700户。
沦陷后,大批手工业户相继歇业,手工业得不到发展。至抗日战争胜利后重新复苏,户数增多,到民国37年淮海战役打响前,有手工业行当50多个,作坊、工场1400多户。抗战胜利后,皖北一带灾民涌入蚌埠,多靠纺织木机维生,织布、织袜的手工业户大量增加,最多时达300余户。民国36年秋和37年7月,当局曾分别设立手工缝纫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
解放初,党和政府扶持个体手工业的发展,对解放前夕一部分逃避出市又返回的个体手工业户,鼓励其复业。到1949年底,复业和新开的手工业户已达1149户、2847人,年提供的工业产值156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59%。
1950年淮河发生特大洪水,党和政府扶持个体手工业的发展,引导灾民和城市贫民开展生产自救。是年秋,在宋家滩的几户竹器手工业者,组建起解放后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组,由市合作总社先贷给1500公斤大米作资金,所编鸡蛋篓子由合作社收购,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另外,还在棉织、铁器、芦席等行业组建供销生产小组。年底,个体手工业户增加到174户,人数增加了199人,全部手工业产值174万元。翌年产值上升到447万元,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4.62%。
1951年,进一步发挥个体手工业在经济恢复中的作用,组织手工业者生产人民急需的生活用品和国营工厂所需要的半成品。同时,引导手工业者发展合作社、组,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1952年,手工业联营涉及14个行业,有4个合作社,114个生产小组,参加户数181户,职工257人,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人数的11.6%和14.9%。年底,全部手工业户数1560户,人数1722人,自报资金总额75万元(已换算成1955年新版人民币,下同),生产的产品有50余种,其中,织布、织袜、织帽、制糖、制秤及生产砖瓦、土纸、木船、竹器、烘炉、铜勺等产品的产量均成倍增长。
1953年起,贯彻执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大力发展合作社、组,年底建立手工业合作社6个,合作小组133个。组织起来的合作社组,扩大了加工订货和收购范围,一部分手工业产品已纳入国家计划轨道。全年由手工业社组加工的棉布6.84万匹,袜子7458打,分别占这两种产品全市生产总量的89%和30.3%。1954年,合作社组新增14个,全部手工业者2658户、5488人,年提供的工业产值已达1257.6万元,是1949年的8倍。1955年,合作社组55个,2007人,组织起来的人数占从业人数的37.5%。
1956年初,掀起对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仅几个月时间,手工业的35个行业2108户,就实现了合作化,共组建合作社组89个,入社组人员5767人,占手工业从业人员的81.45%。1958年后,基本不再有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的手工业社、组,逐步改善生产条件,实行半机械化或机械化生产,并陆续转为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
1980年后,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发挥个体手工业者拾遗补缺的作用,市面上又零星出现家电修理、简易食品饮料制作等个体户。1985年,全市个体手工业户约500户,年提供工业产值,包括合营的,计7000多万元。
蚌埠市解放前部分手工业作坊、工场户数表单位:户

蚌埠市1949~1956年部分个体手工业行业户数一览表

(二)私营工厂
民国8年(1919年),在蚌埠建成投产的英美烟公司门台孜烤烟厂和光华电灯公司,均采用机器生产,有较多雇工。嗣后,从事印刷、卷烟、制革、面粉加工、织布、染布的私营工厂不断开办,到民国26年,私营工厂约40余户,大多规模较小,有的仅雇工八九人。在私营工厂中,多数是民族资本工业,也有的属外国资本工业,如门台孜烤烟厂;光华电灯公司和民国14年军阀陈调元部开办的官印局等,则属官僚资本工业。
沦陷后,私营工厂多歇业或倒闭,剩余一部分为日本商人所垄断。民国31年,日商将门台孜烤烟厂变为中支那叶烟草株式会社再干燥工厂;原信丰面粉厂由日本三菱洋行操纵。同时,日商还设立船舶保养场,承担船舶修理业务。
抗战胜利后私营工厂复苏。民国37年,全市以机器方式生产的私营工厂62户。私营工厂中,多数是民族资本,也有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属官僚资本的有电力厂、航政办事处修理厂等,民族资本开办的淮光布厂和裕民烟厂、华中烟厂等也有官僚资本成份。
建国初,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除接收官僚资本工厂外,在支持民族资本私营工厂扩大生产的同时,也在其经营范围、价格等方面给予一定的限制。1949年底,全市有私营工厂175户,占当时工业总户数的95.6%;提供的工业产值824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5.4%。1950年12月,市人民政府在私营淮光布厂试点公私合营。1951年,私营工厂增加到213户,占总户数的93.4%;年提供工业产值1106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6.2%。
1952年起,由国家与一些私营工厂以加工、订货、包销、收购等形式,逐步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并增加染织厂等几户公私合营企业。1954年,裕淮烟厂、江淮烟厂、信丰面粉厂、福昌火柴厂、义聚永锅厂、玻璃厂等相继组建成公私合营工厂。1955年,在88户重点私营工厂中,以不同形式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的有76户,并已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形式。
1956年初,掀起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短短几个月中,除合并、歇业者外,全市实存8个行业中的63户私营工厂,全部实现了公私合营。嗣后,公私合营工厂陆续转为国营或集体企业,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公私合营形式已不存在。
二、国营(全民所有制)工业
民国38年(1949年)初蚌埠解放,3月9日原新四军第三师后勤机关所属东海烟厂从洪泽湖南郁嘴奉命迁蚌办厂,为市第一家国营企业。同年,市税务局筹办起公营酒厂;人民政府将所接管的原国民党三家报社印刷厂,办成国营皖北印刷厂;另外,在宝兴面粉厂机修车间基础上,建起国营皖北铁工厂。至1949年底,有国营企业8户,年提供工业产值835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6%。
1950年起,国营企业继续增多,到1952年达20户,年提供工业产值5280万元,占市工业总产值的62.65%,开始在全市工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后,市陆续兴建肉类联合加工厂、自来水公司等国营企业。国民经济“大跃进”中,又先后靠国家投资,建起纺织厂、通用机械厂等国营企业;同时,一些规模较大、办厂条件较好的集体所有制工厂,也陆续转为国营工厂。1960年,国营工业企业达139户,年提供的工业产值4.19亿元,占市工业总产值的87.81%。
1961年起,因国民经济困难,部分国营企业“下马”,到1963年减为70户。1964年后复增多,到1978年为141户,平均每年增加5户。1978年,国营企业职工53931人,年提供工业产值9.59亿元,占市工业总产值的83.2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力扶持集体所有制工业的发展,国营企业数量没有增加,但生产规模扩大。1985年,国营企业131户,职工人数76495人,年提供工业产值17.1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4.51%。
三、集体所有制工业
民国36年(1947年)、37年间,市政府兴办社会福利事业,曾将一部分个体缝纫户组建成合作社,为集体经营性质。
1952年,城市街道组建一批集体所有制的贫民自救性工厂。此后陆续经社会主义改造的个体手工业,大多组建成合作社、组,通过改善生产条件,也逐步演变成集体所有制工厂。到1957年,全市集体工业91户,年提供工业产值1696万元,占市工业总产值的7.56%。
国民经济“大跃进”中,城镇街道办厂增多,吸收社会闲散人员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农村也办起一批社队企业。1960年,全市集体企业255户,年创工业产值5824万元,占市工业总产值的12.2%。1961年起,集体工业户数也因经济困难而减少,翌年减为120户。1963年起渐有增加,1965年恢复到146户。“文化大革命”中,在极“左”思潮影响下,集体工业发展受阻,1970年最少,减为104户。1971年起,为解决职工家属就业问题,多开办“五七”工厂,到1978年,集体企业增为255户,与1960年数字相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体工业得到扶持。除街道办厂增加外,农村社队企业大量涌现,并新开办一批城镇待业青年就业的集体工厂。1985年,全市有集体企业470户,职工人数54383人,年创工业产值4.7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0.66%。如包括村以下集体工业,年产值为5.11亿元。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