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朝
宣统三年(1911年)
5月15日自清宣统元年十一月(1909年12月)开工兴建的津浦铁路蚌埠淮河铁桥建成,桥长586.23米,9孔,桥墩8座,计建筑费100万银元。
5月蚌埠火车站建成。
夏秀才高万书在老大街(今青年街)创办宝荫学堂(初级小学),推凤阳县第二区团防局长蒋云卿出任堂长,并于凤阳县劝学所备案。学堂设两班,学生约六七十人。所授课程为《论语》、《孟子》和当时的国文读本。
11月19日淮上军光复蚌埠。
12月2日发生淮上军在蚌阻击张勋军战事。辛亥革命后,江浙联军攻南京,清江南提督张勋率部沿津浦铁路北遁,淮上军副总司令袁家声率部阻截,兵占蚌山(今小南山),并派兵扼守淮河铁路桥北端。午夜,张勋军车至火车站,即遭阻击。张勋令清兵下车,分两路,一路向北佯夺铁路桥,一路向南偷袭蚌山淮上军,双方激战六七小时。张勋部在遭重创后不敢恋战,仓促乘车北逃。此役,淮上军第八营营长廖璞纯及其余官兵共88人阵亡。
年底淮上军袁家声所部在蚌设立办事处,并开办敬业转运公司。
本年淮北烈山煤矿老板周玉山来蚌首开普利煤厂。
◇蚌埠邮政局(宣统二年由南京邮政总局在今铁路东设置)上升为一等乙级局。
中华民国
元年(1912年)
年初中华民国成立,废清同治二年(1863年)所设蚌埠地方行政机构三县司,蚌埠改为凤阳县第二区,置二区保卫团,设正副团长各一人。
◇中华民国代理大总统孙中山颁令追授在蚌牺牲的淮上军营长廖璞纯为大都尉,建烈士祠,并在蚌山上树立“淮上军阵亡将士纪念碑”。
11月津浦铁路全线贯通。
本年新辟头道街(今华昌街)、二道街(今凤阳路)、车站后街(今交通路)等街道。
◇瑞生堂、李万生药号开业。
◇在淮河铁路桥西河南岸开挖船塘(后称老船塘),至民国8年竣工,水域面积1.8万平方米,供泊船使用,抗战胜利后填平。
◇施敬文在施家洼开设玉兴号米店。
◇苏北人夏金庆在今凤阳路开设新新理发店。
◇华阳义赈会募捐修筑淮河北岸蚌埠至五河金刚嘴堤防,堤高五尺,顶宽八尺。
◇南京铁轮人力车传入蚌埠,承担客货运输业务。
◇凤阳关设蚌埠分关,下辖符离集、固镇、宿县、门台孜4个查验卡,负责征收和检查辖境内的常关税。
2年(1913年)
7月22日窃据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任命倪嗣冲为皖北镇守使兼领皖北观察使,27日又任倪为安徽都督兼署民政长。
8月1日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激起全国讨袁。袁之亲信冯国璋率镇压讨袁军的先头部队第十九混成旅渡淮河抵蚌。
8月倪嗣冲下令拆毁在蚌山上所建“淮上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及廖璞纯烈士祠。
秋倪嗣冲受袁世凯密令,将其军队驻扎沿淮一带。为便于在蚌督皖,先购车站附近王姓地40余亩,后购高姓地30亩,分别建都督府及皖北镇守使署,翌年建成。
本年蚌埠商会在老大街(今青年街)附近设立,有草房数间。
3年(1914年)
1月1日倪嗣冲在蚌下令通缉革命党人柏文蔚、张汇滔、岳相如等17人。
1月中国银行在二道街设立汇兑所,为蚌埠最早开业银行。
6月30日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任命倪嗣冲为安武将军,督理安徽军务。新落成都督府即称将军公署,又称“将军府”。
7月21日倪嗣冲咨请北京政府批准,改原属凤阳县管辖的蚌埠警察署为警察专局,隶属淮泗道尹指挥监督。不久,警察专局在东、中、西片分设第一、二、三区。
8月倪嗣冲兼安徽巡按使,至翌年7月。
本年江苏六合县人林学仁、林学文兄弟,凤阳县人王寿松,南京人吴献淼等,先后来蚌开设四美斋、义美斋、萃文斋、魏文斋木印作坊,以手雕木板印制帐册、信笺、习字簿。
◇德商在蚌开办营业处,并在火车站西北处和华昌街芝麻巷建造堆栈,收购鸡蛋、芝麻。
◇倪嗣冲变更淮北引岸(淮盐销岸),将由江苏板浦运销于皖北、豫东之食盐全集中于蚌埠,设立皖北盐务局,征收盐课;令其侄倪道烺总其事,并设阜安盐栈。另将凤阳常税关移于蚌埠。
◇蚌埠第一家钱庄——益丰银号在头道街开业。
4年(1915年)
9月袁世凯图谋称帝,倪嗣冲、段芝贵等人以安徽“公民“名义呈具请愿书,赞同君主立宪,要求改行帝制。
12月12日袁世凯下发告示,承认帝位,倪嗣冲赴京朝贺,受封为一等公爵。
本年倪嗣冲令从上海购48千瓦发电机一台,在“将军府”安装发电。所发电力专供府内照明,蚌埠最早出现电灯。
◇德国商人在蚌开办麻油制造公司,拥有资本3万银元,雇工30余人,日产麻油10余担。
◇安徽电政管理局在升平街设电报局,为二等乙级局。至民国11年在局内附设电话局。
◇江淮水利测量局在蚌设水文站。
5年(1916年)
1月1日袁世凯称帝,废除民国纪元,改年号为洪宪,倪嗣冲在“将军府”门前张贴以洪宪为纪元的安民告示。
7月6日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并病逝后,继任大总统黎元洪任命倪嗣冲为安徽省长。7月18日,倪饬安徽省各机关自安庆一体迁移蚌埠,至9月复移安庆。
本年怀远人张明月和蚌埠人李可仁合资在二道街福音里北口建皖凤舞台,观众厅设有“戏楼”。
◇天津人李培三,在天桥西开设亨利翻砂厂,生产面条机、轧花机。参加修建淮河铁桥的天津人刘相臣在二道街开设刘顺兴机器修理安装店,承揽小火轮修理。蚌埠有了早期机械工场。
◇南京人俞昆涛在今中山街北首租房15间,创办普济医院,初设病床8张。注射、手术等西医治疗技术开始传入蚌埠。
◇美孚洋行在东郊建10多个煤油池,在二道街西开设美孚洋行营业处,向皖北、苏北、豫东等地倾销煤油、蜡烛、火柴等。
◇裕庆建筑公司在大马路开业,为蚌埠较早的营造厂商,老板周筱泉。
◇新增大马路、华盛街、国庆街、国安街、国富街、国治街、国强路等街道,头道街更名华昌街,二道街更名二马路。
◇木商吴炳生在蚌山西侧始建第一座私人花园,占地5亩,名寄园,民国21年废。
6年(1917年)
5月29日因“府院之争”,安徽省长倪嗣冲通电宣告安徽独立,拥护被免职的原国务总理段祺瑞。是日,倪下令在蚌扣留津浦路火车,拟运兵赴京,向总统府施加压力。大总统黎元洪复电劝告,并派员前来说服,皆无效。
5月皖淮水利协会成立,18个县(凤、宿、寿、怀、定、台、灵、阜、颍、霍、太、亳、蒙、涡、泗、盱、临、五)知事并各县省议员、地方士绅共49人集于蚌埠,经投票选出会长裴景福,副会长柳汝士、张百诚,并通过协会简章。
6月4日倪嗣冲任命马联甲为蚌埠警备总司令。
7月1日倪嗣冲支持张勋复辟帝制,在“将军府”门前悬两面黄龙旗,并电复省政务厅长,示谕全省张贴黄榜,宣布圣谕,悬挂龙旗,改称“大清帝国”,改用“宣统正朔”年号,并称将不日亲赴省会安庆“接旨谢恩”。
7月8日倪嗣冲追随段祺瑞转而反对张勋复辟,通电宣布就任“讨逆军”南路总司令。至12日,张勋复辟失败。
◇代理大总统冯国璋任命倪嗣冲兼署安徽督军。
9月8日冯国璋特任安徽督军倪嗣冲兼长江巡阅使,准免安徽省长之职。
◇倪嗣冲接管张勋之定武军,更名为新安武军,军势大增。
本年粮业公所成立,垄断全埠粮业。时有粮行、粮坊50余家。
◇中华基督教会设在怀远的长老会堂会派万国同来蚌传教,在中山街口东北角建教堂一所。之后,基督教其他教派亦传入。
7年(1918年)
春大马路天桥建成。该桥系铁路部门于民国6年在八亩园(私人花园)附近购地40余亩始建,桥面为钢木结构,全长17.35米,宽6米,桥下净空5.15米,载重负荷8吨。桥两端与路面成“S”形衔接。
3月5日蚌埠发现鼠疫。督办江朝宗为防鼠疫传播长江流域,请准将津浦线北来列车暂开至临淮站为止。
◇代总统冯国璋(直系)与国务总理段祺瑞(皖系)矛盾日深,遂假犒军南下,欲谋合直系力量以制段,车至蚌埠为倪嗣冲部阻拦,冯悻然返京。
5月同盟会会员方绍舟之子方国华(方希林)为谋刺祸皖军阀倪嗣冲,乘倪做寿之机,贴身系炸弹入督军公署,但因事泄被捕,于8月15日被杀害于王家营,时年24岁。民国17年8月9日,有关人士在铁路西为之举行追悼会,柏文蔚、岳相如等知名人士参加。
本年上海五洲药房在蚌开设分店,为首家专营西药的商店。◇凤阳天主教堂神甫钱世勋派教友王道高来蚌传教,民国10年在当铺巷建立教堂。
8年(1919年)
2月倪嗣冲亲信、凤阳关蚌埠分关总办唐少侯承领督军公署电灯厂,邀股集资在仁寿里建成私资民营光华电灯公司,并新装发电机发电,极少数市民开始用上电灯,路灯亦有18盏。公司首任经理吴岫云,聘德国人傅赫德为工程师。公司装机50千瓦,输电线路540米。
4月11日蚌埠大火。晨8时许,东南风,淮珠市场东北隅某木匠铺因烘烤木料引起火灾,火势蔓延,时间复久,烧毁商户1000余家,毙人50余名,全埠损失3万余元(银元)。
5月6日“五·四”运动爆发后,“北大”学生来蚌向市民宣传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10月17日夜10时许,火车站北皖北镇守使署忽肇火患,延烧附近机关局所及钱庄、典铺、民房等房屋千余间。
本年倪嗣冲以建造长江巡阅使署为名,强购民地54亩有余,每亩价值千元者仅给百余元,值百元者给20元。
◇凤阳关监督倪道烺、总办唐少侯,承倪嗣冲之命强圈席家沟等地农田800亩,开挖新船塘,至民国12年完竣,历时5年,耗资72万银元。
◇蒙城人刘子亮来蚌开设增华肥皂厂,为蚌埠制皂业开始。
9年(1920年)
5月30日安徽督军倪嗣冲为其妻在督军公署做寿,宴请湘督张敬尧、赣督邓如琢及各省督军代表、文武官员、商贾显贵等。庆寿时特办京剧堂会,连演3天,邀在京20多位名伶演出,轰动一时。梅兰芳也被邀从上海到蚌演《麻姑献寿》。
9月16日因7月份爆发直皖战争,皖系军阀段祺瑞失败,大总统徐世昌令准倪嗣冲辞去安徽督军兼长江巡阅使本兼各职,特任张文生暂行代理安徽督军,驻节蚌埠。
本年首建私营广丰置产公司,经营房地产。
◇安徽省银行总行设于蚌埠。
◇由在蚌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上海银行、金城银行分支机构和益丰银号共同集资24万银元,兴建公记堆栈(民国25年改为五行仓库)。
10年(1921年)
5月倪嗣冲在朱家岗建成占地40余亩之“倪公祠”,举行落成典礼。皖南镇守使马联甲、原热河都统姜桂题、安徽公益维持会长倪道烺等送匾数百幅,多书“功冠凌烟”、“江淮壁垒”、“万家生佛”、“锦堂贵相”等,为其歌功颂德,并请名伶贯大元、李百岁、孙菊仙等来蚌唱堂会。
7月蚌埠部分小学校通电抗议倪道烺、马联甲唆兵于6月2日枪杀安庆学生姜高琦,并举行示威游行。
本年蚌埠设立警察厅,将城市分为5个区:第一区自火车站至国安街口,第二区自国安街至华昌街一带,第三区包括华昌街以西的中兴街、中山街、中正街、二马路西段,第四区包括天桥西的中荣街、华丰街、中和街、华利街一带,第五区为西南部一带。
11年(1922年)
10月铁路机务段秘密成立工会,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参加者200余人,领导人赵兴旺、王顺等,为蚌埠最早出现的赤色工会组织。
本年蚌埠至阜阳公路建成,皖北镇守使李传业之子购“小道奇”车一部,经营客货公路运输。
◇除2月和6月外,其余10个月均受旱,灾情甚重。
◇来蚌的日本商人,为推销东洋货,用简易电影放映设备在淮河铁桥南放映几部无声电影。
12年(1923年)
2月13日铁路机务段工人在工会领导下,为声援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斗争,举行同情罢工,历时一天,铁路交通陷于瘫痪,罢工领导人为赵兴旺。这是蚌埠工人第一次有组织、有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秋在华丰街厚德里创建皖北中学,是为蚌埠最早的中学。
本年蚌埠最早的石印报纸《皖淮报》出版,为凤台人苏华英、颍上人杨焕臣二人所办。报纸每日出竖排四开三四张不等,日发不逾200份,未及一年,即告停刊。后陆续有其他报纸开办。
◇大章颜料店在市面上开业。后陆续有协昌祥、德顺祥、益泰、德昌祥颜料店开业。
◇寿县人邹月亭在蒋家巷用两张木织机开设手工织布作坊。
◇意大利修士罗娣在天桥下设立测候所,为蚌埠最早气象观测机构。
13年(1924年)
11月6日因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贿选政府,代理皖北镇守使、安徽陆军第四混成旅旅长高世读和第一混成旅旅长倪朝荣等,在蚌宣告脱离督理安徽军务善后事宜兼省长的马联甲,拥护段祺瑞复出(任临时执政)。
11月8日安徽独立各军队在蚌组织国民军,推高世读为总司令,倪朝荣、程文源为副司令。
11月29日安徽国民军在蚌发出通电,倪道烺任安徽军事善后特派员,主持皖军事宜。
本年安徽省烟酒税局设立蚌埠卷烟营业凭证税局。
◇蚌埠天主教脱离江南教区,成立淮泗道教区。蚌埠教堂为教区总堂,堂址设天桥东大马路南侧,首任主教意大利人柏露梯。
◇安徽省立蚌埠通俗教育馆在蚌山东北角建立,内设图书、讲演两部。
14年(1925年)
1月4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取胜的奉军宣抚军第一军军长张宗昌,为扩大势力,率队南下抵蚌,旋即攻打江苏齐燮元部。
1月7日苏皖宣抚使卢永祥率部抵蚌。
◇临时执政段祺瑞任命高世读为皖北镇守使,驻节蚌埠。
3月10日北京政府章士钊以倪道烺教唆杀人案,呈请将倪免职。是日,段祺瑞着倪暂行停职,其原任凤阳关监督职务由安徽省长遴员代理。
4月3日临时执政段祺瑞于上年11月28日即任命亲信王揖唐为安徽省长暂兼督办军务善后事宜,因安徽开展废督运动,推迟于是日,王在奉军保护下抵蚌。至6月,终因安徽反对,王被免职。
6~7月上海“五·卅”惨案后,6月7日、15日、23日、25日和7月7日、13日,蚌埠工人和各界群众接连召开沪案报告会和声援“五·卅”追悼被害同胞大会。与会者臂缠黑布,手持白旗,上书“群起救国,万众一心!”、“打倒帝国主义!”、“实行经济绝交!”等口号;会后举行反帝大游行。此时,各界还援助上海死伤的工人及家属,开展募捐活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为抵制日货、英货,成立检查小组,查封、焚烧一批日货、英货。
7月17日新任安徽省长兼军务督办吴炳湘到蚌就职。
8月2日吴炳湘在蚌严令倪道烺速取消陆军司令及军事特派员名义。10月23日因第三次直奉战争(浙奉战争)爆发,安徽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倪朝荣通电响应浙军孙传芳讨奉,宣布所部已陆续抵达蚌埠,共张挞伐,并联合皖军将领,一致拥戴吴佩孚(自称十四省联军总司令)。同日奉系新任安徽军务督办姜登选以倪军进逼,通电辞去安徽督军职,率驻蚌奉军撤退,赴徐州集中,孙传芳部队入蚌。
11月10日第三次直奉战争中,浙军孙传芳部与奉军张宗昌部在固镇激战,浙军将奉军前敌总指挥施从滨在固镇俘获,解来蚌埠枪决,枪决后人头割下,挂小站台电线杆上。
11月11日皖赣联军总指挥邓如琢率部抵蚌,10天后转赴芜湖、安庆。
11月底投靠孙传芳的江苏军阀陈调元任皖军总司令,所部第六师驻蚌。官印局亦随军来蚌,于大马路天福里设局,可木印、石印、铅印,有六开圆盘机3架,四开平面机1架。
本年英美烟公司翻译范雨田在太平街买下50多间房屋,从上海购两部花旗牌卷烟机和部分设备,办起大来烟厂,为蚌埠首家卷烟厂。翌年开工,首批生产来富牌香烟。
◇蚌埠警察厅设卫生科,并成立清洁队,招雇清道夫,专事闹市区街口清扫,每日上午扫一次。同时有两部马拉水车,用于道路洒水。◇怀远人常保龙来蚌开设手工捞纸作坊,佣工2人。
15年(1926年)
春在蚌埠铁路工会领导下,上百名铁路工人由刘玉坤、王金生带领,涌到铁路办事处,要求增加工资,抗议任意开除工人,斗争取得胜利。不久,铁路当局在军阀支持下,查封铁路工会,工会活动转入秘密。
1月中共蚌埠第一个党组织特别支部建立,属中共上海(江浙)区委南京地委领导。负责人苏美一,有党员4人。
6月国民党安徽省临时党部在蚌设立市党部,委员为张希孟、葛竹波、戴九峰等,办公地点在二马路益丰银号内。
夏霍乱大流行,乡村更甚,多则一天死亡六七十人。有的病死者无人掩埋,有的抬棺者也猝然倒毙,一时人心惶惶,不敢互通问闻。
秋安庆共产党员杨兆成(又名杨白涛)为秘密策动其在蚌军阀部队中当兵的表兄起义,不幸被捕。皖军总司令陈调元将其杀害于小南山,以为祭旗。杨临刑时高呼口号,从容就义,时年24岁。
年底“安国军”副总司令张宗昌率直鲁联军南下支援被北伐军打败的孙传芳五省联军,抵蚌后建立司令部,在经一路设安徽省政府,任郝鹏为省长,时间约两月余。
本年淮泗道尹袁励宸首倡兴建合肥至蚌埠公路,蚌埠段系在旧有道路上整修而成。
◇蚌埠组成“四二四”足球队,是成立最早的球队。
16年(1927年)
1月23日驻蚌军阀某部强征淮河船只用于军差,又加警察署差船事务所敲竹杠,各船户停止运输,罢市抵抗,水陆交通一时断绝。盐粮业亦开会支持,宣布罢业,一致要求取消差船事务所。
2月6日晚9时有地震波及蚌埠。
3月1日直鲁联军第七军军长许琨,以皖军总司令陈调元与国民革命军结合为由,将陈调元驻蚌部队缴械。
3月8日直鲁联军第七军军长许琨在蚌宣布代理安徽总司令职。
春盐务局在码头办工人夜校,教工人识字,聘有3名教师,但不久停办。
5月8日因北伐军沿京汉、津浦路北上,奉军张学良自徐州到蚌埠会晤张宗昌,商谈豫境军队与皖北境直鲁军联络抵抗事宜。
5月22日北伐军李宗仁第三路军第二、三纵队指挥官夏威、胡宗铎率部光复蚌埠。
5月29日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来蚌督师,市各界在车站旁举行大会,蒋作了讲话。遂驱车在市面巡视后即回南京。
5月蚌埠成立总工会、商民协会、妇女协会等团体,均属北伐军第七军政治部领导。
7月31日国民党蚌埠市清党委员会成立。
8月5日因北伐军攻打徐州直鲁联军失利,联军自北向南乘势反攻,蒋介石来蚌埠策定《淮河及江北防守计划》,并对淮河、运河地区下达防御令。翌日,蒋介石回南京。
8月13日孙传芳军阀部队陆军第二师李宝章部抵蚌。同日,该师步兵第八团第二营第五连一群士兵,摘去领章和符号标志,全副武装持枪抢劫中国银行蚌埠支行金库银元121846元,并击毙两名行员,致使银行被迫停业。直到联军退出前,虽经一再交涉,也未能得到赔偿。
11月16日北伐军何应钦第一路军各军同时向蚌埠进击,下午4时克之,蚌埠再度光复。18日,第一路军总指挥何应钦到蚌,令其主力部队刘峙第一军、顾祝同第九军及贺耀祖、夏斗寅各军集结临淮关、蚌埠、怀远一带休整补充。不久,各军进攻徐州直鲁联军。
本年蚌埠已有银钱、糖纸、转运等48个同业公会。
◇冯继怀、朱幼岑等集资20多万银元从无锡购进一套面粉加工机械,兴建信丰面粉厂,日产面粉1000袋。
◇留芳照相馆开业,为蚌埠照相业之始。
◇蚌埠公安局第四分局派警察到铁路搜查,任意抓人,诬机车上藏有枪枝、弹药,引起工人愤怒。徐玉琢、徐宽玉、孙开敏带领百余名工人包围公安局,经督察长张恩如出面调处,被捕工人释放,查获物品归还,风波平息。
17年(1928年)
5月17日济南“五·三”惨案发生后,各界群众结队游行,要求严惩凶手。50余团体在总商会举行各界人士代表大会,公推贾祝年为主席。大会决定成立蚌埠民众抵制仇货委员会。继各商店均停止贩卖日货。后抵制仇货委员会扩大成蚌埠反日会。
8月中共江苏省委派朱务平来蚌加强党的工作,朱任中共蚌埠特支书记。
9月19日市面上人力车工人罢工并包围公安局,抗议当局制定的增加牌照税和不准人力车停放闹市区的规定,迫使公安局取消规定。
11月蒋介石于8日抵蚌,翌日赴凤阳、临淮检阅顾祝同师第二旅。10日在蚌检阅顾师第五旅,后赴徐州检阅。18日再返蚌,19日转赴寿州检阅。21日返蚌,并至凤阳龙兴寺、洪武庙游览。22日由蚌转赴合肥。
本年公安局长葛昆山借扩充保安队为名,增加煤斤价格,激起铁路、邮局、航运等工人反抗,并派出代表去安庆、南京请愿。不久葛昆山调离,煤斤加价取消。
◇在徐州经营宝兴面粉厂的河北省盐山县人杨树诚,投资60万银元,来蚌兴建第二宝兴机器面粉厂,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9430平方米,动力设备和机械设备采用国外产品。民国19年工厂投产。
◇在南郊东西营房中部(今体育场南)修建军用飞机场。
18年(1929年)
1月成立市政筹备处,至翌年春撤销。
2月中央银行蚌埠支行在二马路西首设立,兼理中央金库蚌埠支库业务。经理徐继庄,行员16人。
3月17日因当局对运输市场秩序未加管理,人力车夫对汽车停车于东亚旅社等处不满,遂发生争执纠纷。继数百名人力车夫上街寻砸汽车,计砸毁汽车8辆。
5月3日为纪念济南“五·三”惨案一周年,各界召开国耻纪念大会。市政筹备处派科长苏潮入会干扰,被民众驱出会场。蚌埠反日会等19个团体电呈省政府,要求将苏潮撤职、惩戒。
5月26日国民政府主席兼海陆空军总司令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乘专车抵蚌,迎接由北平开来的孙中山灵柩车,而后护柩去南京。
5~9月安徽省政府代理主席方振武调工兵营修建蚌山,辟为中山公园。另捐助开办费,委派李光恒在老虎山北面筹建省立乡村师范学校,校长盖廷俊。该校于民国19年下半年改名安徽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至民国27年沦陷,学校解散。
秋私立江淮中学在陆军路建成招生。
12月4日石友三第十三路军驻蚌,计50余天。“蒋冯战争”中,原冯玉祥军将领石友三叛冯拥蒋,被蒋委派为讨逆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兼安徽省主席,旋调石军南下广州平叛(李宗仁、陈济棠在广州发动反蒋事变),石友三疑蒋有诈,日前在浦口兵变炮轰南京,后因见江上有大船,疑蒋有备,于是日夜退蚌埠。移蚌后,组建所谓“省政府”,并大肆搜刮商民。民国19年1月24日,石友三部离蚌移河南省,国民革命军陈继承第三师接防,第一军顾祝同军长也到蚌安民。
冬降罕见大雪,雪深三尺,淮河冰封,人车可从冰上过河。
本年省立第四中等职业学校蚌埠分校在倪公祠开办(后改名为省立第七中等职业学校),设制革、染织专业,首任校长赵稼书。◇育德女子小学内始设幼稚园。
◇省立第三通俗教育馆(原省立蚌埠通俗教育馆)首次举办中国象棋比赛。
◇二马路(兴平街口至横铁道段)修建成沥青路面,为蚌埠最早的沥青路面。
◇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机关报《皖北日报》在二马路东亚旅社创刊,采用铅字排版,日出对开报纸一大张。沦陷后报纸停办,民国34年12月迁至寿昌里复刊,发行量最多时2000份。
19年(1930年)
2月11日驻蚌顾祝同第一军调徐州接防。
3月19日蒋介石委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师长陈诚为蚌埠戒严司令。4月安徽省政府驻蚌办事处在华昌街华东公寓内成立,处长为原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袁励宸。
5月陈继承第三师、陈诚第十一师奉命北上与阎锡山军队作战。
7月蚌埠邮务工人反对邮政局长赵成烈以支援灾区为名,扣发工人两成薪金,要求补足工薪,并以米价定工资,遭拒绝后举行罢工。斗争一天,赵被迫接受工人要求。
8月安徽省成立国民党党务整理委员会,蚌埠划为直属区,设办事处在华昌街华东公寓,着手登记在蚌国民党员。
10月徐州崇信昌、义聚兴两家锅厂合股,以7500元大洋在纬一路北段购地3亩,建义聚永锅厂。翌年3月投产。
◇中共长淮特别委员会在寿昌里建立特委机关,领导蚌埠及周围10多个县党组织和中共蚌埠铁路工作委员会党的工作,特委书记陈履真。不久在中荣街隐贤里出刊长淮特委机关报《红旗报》,负责人先后有胡汉杰、刘俊三、陈愚吾等人。民国21年8月该报停办。
20年(1931年)
2月中共蚌埠工作委员会成立,书记许立民,隶属中共长淮特委。
3月3日因安徽省政府苛征米照捐,在沿淮一带扣留拒交该捐的民船千余只,致交通受阻,并发生稽征人员枪伤民众事件,蚌埠工商界及船民千余人游行,向驻军第四十五师师长卫立煌请愿。同日,由蚌埠商会暨36个同业公会致电国民政府,控诉省府当局。翌日,上海商会也通电声援,要求严惩蚌埠稽征主任宗缄之等人。是月底,省府被迫裁撤征捐机构。
春有3间门面的王恒昌中药铺在二马路开业,店主庐江人王仲章。
6月4日导淮委员会副委员长庄崧甫抵蚌察勘淮河。
6月由邮政、盐务两局开办消费合作社,为蚌埠第一个合作社组织,经营生活日用品。
7月遭受本世纪以来的最大水灾。月降水450毫米,淮河水暴涨,铁桥处水位最高达20.45米,市区淹没,舟行于市,鱼跃于庭。
夏因灾淮北大批灾民、难民涌入蚌埠,欲乘车南下谋生,被当局阻止。中共长淮特委书记朱务平发动千余灾民在火车站卧轨拦车,迫使官方让灾民乘车南下。
9月下旬“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长淮特委组织党员在蚌散发传单,号召民众抗日救国。各界也组织抗日会,抵制日货,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万余人在中山公园举行抗日救国大会。
11月江淮中学学生成立救国会,组织义勇军援黑队(援助黑龙江省马占山抗日部队),有17人在奔赴东北前线途中到北平,26日受陆海空军司令部副总司令张学良接见,后被劝回。本年公泰酱园在经一路开业,由何近仁等人筹建。
◇上海合群保寿公司在蚌设立分支机构,办理保险业务。
◇原蚌埠警察局长、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十一军军长马祥斌遗柩由宿县原籍移蚌,葬于蚌山公园。蚌埠红万字会在山北坡为其修坟墓、塑铜像。
◇安徽省建设厅在蚌设短波无线电台,功率15瓦。
21年(1932年)
3月由戴九峰、王寿松、李治民等人在国庆街37号创办《皖北时报》,日出四开一大张。沦陷前该报停办,至民国34年10月复刊,年底改名为《大中国报》。
4月国民党军统开始在蚌设立工作组。
春因去年大水,来蚌灾民甚多,商会和红十字会募筹赈米,设立施粥所,仅4月16、17两日领粥者9000人,用米4担。7月在关帝庙、大王庙、三马路分别设立难民所。
◇经地方绅士王雪峦出面申言,城防司令蒋鼎文被迫用出售烟土的5000银元,在南山北麓建公共体育场,翌年竣工。内设篮球场、棒球场、网球场、浪桥、吊桥、铁杆等,并建有钟亭。
6月3日上午10时许,驻蚌军政部航空署第一队102号飞机因掷弹拉线损坏,误坠一枚35磅炸弹,在太平街北首爆炸,死20人,伤30余人,由红十字会派救护队将死者掩埋。
8月13日下午3时许,突有漫天蝗虫由东向西飞,继而转东北,转西南,后四方乱飞,至晚7时始止。
8月26日中共长淮特委军委书记刘平叛变,供出长淮地区176名党、团员名单。29日夜起,刘带领南京宪兵司令部宪兵、特务连续3天搜捕共产党人。
夏秋间继上年大水后又遇严重旱灾,70余天无雨,稻子颗粒无收。
秋中共长淮特委机关被破坏,书记朱务平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与其他共产党员共25人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本年码头盐班搬运工人从仓库扛包至船上,途经警察岗楼北,值班警察责令绕道,工人不服,同警察发生冲突。盐班300余名工人分别包围岗楼和警察署,痛打值勤警察,抢夺门岗枪支,经一天多斗争,警察被迫让步,同意工人仍走原路。
◇上海伯特利产科学校毕业生董振汉、焦惠芬合作在华利街创办达生产科医院,为蚌埠第一家专业产科医院,后于民国25年停办。
◇眼科医生江汉水与钟治东、韦福堂等人在伯飞路南段开办皖北医院,专治眼科疾病。
◇蚌埠为凤阳第七区,辖69个保,合组8联保,有708甲。
22年(1933年)
3月8日各界民众在蚌山公园内植树,为蚌埠首次团体性植树活动。
春省教育厅在蚌举办省第三行政区学校田径运动会,跑道设在马路上。
5月蚌埠电报局附设的电话局首开长途电话业务。
9月“太平”、“中国”、“泰康”等保险公司在蚌分公司开业。
本年怀远人杨贵龙在蚌开设大文堂毛笔店,手工制作毛笔。
◇津浦铁路浦口分局设立蚌埠分段,管辖小溪河、临淮关、板桥、门台孜、长淮卫、蚌埠、曹老集、新马桥、固镇、任桥、西寺坡、宿州计12个站。
23年(1934年)
4月6日下午5时25分有地震波及。声如雷鸣,由东北而西南,约三四秒钟止。
8月7日蚌埠淮盐盐运商因与银行发生纠纷罢业,各盐号一律停业,经当局调停后于17日复业。
10月蚌埠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共产党员赵书香被捕,后解往安庆第一监狱,不久被杀害。
10月28日军用飞机场在原址重建竣工。工期两个多月,占地800亩,计花费2万多银元。
11月10日刘志远在二马路开设中一无线电公司,试装播音机成功,每晚11时至凌晨1时为播音时间,蚌埠及宿县、临淮关使用四灯以上收音机者可清晰听到。
本年大马路、二马路、老大街等17条街道陆续安装路灯,供电线路长6公里,日供电量约4000千瓦时。
◇合肥人洪经权创建鸿丰染厂,有染缸3对,烘干机、蒸汽机各1台,0.4吨锅炉1座,为蚌埠较早使用简易机器染布的工厂。
24年(1935年)
3月24日国民政府军第七师特别党部于上午10时,在蚌山举行风筝比赛,纸鸢遮天,花样繁多,有蜈蚣、美人、飞机、蝴蝶、小燕、老鹰、六角梅等样式。
5月25日凤怀地方法院在国富街成立,院长胡恕,首席检察官徐恩麟。法院管辖范围为凤阳(含蚌埠)、怀远两地。
6月5日商民王积五创设新新有声电影公司,开始放映有声电影。
10月1日蚌埠图书社开放,有图书1000余册,大小报10余种。
12月28日蚌埠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学生和部分搬运工人为声援北京学生“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举行集会和示威。国民党军警镇压示威群众,逮捕3名工人,欲用火车押走,激起3000名工人罢工,并将国民党军警堵拦在六股道上,砸了军警乘坐的火车,救下被捕工人。
12月新生大戏院建成。戏院以演戏为主,兼映电影。
本年国民政府导淮委员会在蚌设立气象观测所。
◇国民党军统蚌埠组迁入天锡里14号,组长先后有吴曙光、曲卜玄等。
25年(1936年)
1月12日人力车工会领导工人为减免车捐罢工。警察局搜查该工会,逮捕工会干部。后工人持续罢工,迫使国民政府撤销蚌埠警察局局长何国良职务,斗争取得胜利。
2月初立春时节,大雪不停,马路两旁积雪达一尺多深,汽车、轮船均停驶,交通中断。
2月25日南京《中央日报》社报道:皖北各县春荒严重,灾民麇集蚌埠,多沿街乞讨,有的出卖小孩。
2月28日当局征集民工300人,开始疏浚龙子河,以利雨季泄洪。
3月8日凤怀律师公会召开成立大会,王廷碧、计树森为正副会长,选出评论员7人。
4月29日省度量衡检定所驻蚌办事处成立,主任鲁宗敬。
6月2日蚌埠警察局破获汉奸组织修真堂,捕获首犯李玉林,搜出日本天津驻军司令部委任状10张,宣言100余张等。
9月江淮中学篮球队在华中运动会蚌埠赛区比赛中获第一名,后派出5名队员参加省篮球队,在长沙获华中篮球赛亚军。
10月9日蚌埠农会成立,上午在社会服务处社交堂举行大会,席霖生等5人当选为常务理事。
10月20日为防侵华日机轰炸,各界共同组织防空协会蚌埠支会,推蒋毅、鲁宗敬等为常务委员,并召开首次常务会议讨论会务。同时成立防护团,下辖3个警区。
本年无锡、镇江客商合资建大生米厂,经理张近愚。工厂资本1万元法币,拥有碾米机2部,风米机1部,每日磨米40担。
26年(1937年)
8月1日子时,气候闷热,晨4时半由北向南有地震波及,屋瓦震动有声,人多在梦寐中惊醒。晚6时45分地复震动一次。
8月16日日军飞机数十架轮番轰炸中国军队第五十军驻蚌军部和飞机库。部分街市亦遭轰炸,毁坏严重,居民伤亡400余人。
10月1日火车站遭3架日军飞机轰炸,着弹10余枚,11人伤亡。
10月14日日军飞机6架再次轰炸火车站一带,投弹20枚,死伤车站员工10余人。
本年顾永禄在铁路东开办顾正兴铁铺,生产的斧头钢火好,远近闻名。
◇“一贯道”点传师王星五来蚌设立坛堂,发展道徒。
◇蚌埠被列为安徽省第二防空区城中心,民众开始挖简易防空壕洞。
27年(1938年)
1月从7日至23日,日军飞机先后4次轰炸市区,投弹40余枚,炸死炸伤101人,炸毁房屋30余间。其中,7日轰炸最为严重,30人死亡,35人受伤。1月31日因日军逼近,驻蚌国民党军队第一六七师薛蔚英部、广西军廖磊部撤离,并炸毁淮河铁桥。
2月2日凌晨,日军第十三师团第二十六、一○三两个旅团从临淮关方向入侵,蚌埠沦陷。
2月6日因日军在宝兴面粉厂五层制粉大楼顶部设炮兵观察所,中国空军出动9架飞机,将制粉大楼并炮兵观察所炸毁。
2月8~11日侵华日军第十三师团先头部队七八百人于8日渡淮河北犯,中国军队第五十一军一一三师奉命展开淮上阻击战,扼守小蚌埠阻敌北进,至9日晨将进犯之敌全部消灭。11日,敌在飞机轰炸及炮击后又有五六百人渡过淮河强攻小蚌埠,中国守军因伤亡惨重,暂时放弃阵地。
2月20日日军拆除南山公园内马祥斌坟碑,修建宣扬“武士道”精神的“神社”。
3月傅君实、唐少侯、秦松亭投敌,在蚌筹组“维持会”,傅君实任会长。“维持会”宣布二马路横铁道以东为居民区,以西为日军占领区。
5月17日中国空军飞机3架自南昌起飞至蚌埠飞机场上空,投弹炸毁日军停放在机场上的飞机10余架,汽油2000多桶。
6月2日日军以搜查枪支为名,火烧西郊郑郢村,毁房数百间,并屠杀无辜平民20多人,制造了端午节惨案。
7月伪南京维新政府行政院长梁鸿志任命倪道烺为伪安徽省维新政府省长。
◇在华丰街筹建伪安徽省高等法院和凤怀地方法院。伪高院首任院长张孝琳(张鉴清),伪地方法院首任院长钱豫(钱立凡)。
10月28日伪安徽省维新政府在蚌成立。伪凤阳县维新政府也设于蚌,伪县长为秦松亭。
11月伪安徽省维新政府在经一路3号开办《蚌埠新报》,日出对开一大张。至民国29年下半年迁寿昌里,改名为《安徽日报》,民国34年8月停刊。
◇帮会流氓兼土匪沈席儒率皖北抗日自卫军第八支队投降驻蚌日军,被委为伪淮南清乡司令,翌年初又委为伪绥靖区第一支队司令。
年底军阀旧军官王占霖纠集一批帮会流氓投靠驻蚌日军,被日军特务机关编为蚌埠“剿匪军”。翌年7月移合肥。
本年日本正金银行在经一路设立出张所,归属上海支行管辖,控制蚌埠地区的金融业。
◇蚌埠电信业务改由日伪华中电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经办,电报电话局局长为日本人野口博次。
◇由日军控制的内河轮船公司在蚌成立,主要以驳船运煤及军需品,掌握正阳关以下淮河航运权。
◇天桥东难民区天花流行,日军封锁街道,患者得不到医治,死者甚多。28年(1939年)
1月伪安徽省警察局在国庆街设立,隶属伪省政府警务处管辖。
2月16~18日日军对东芦山一带烧杀抢掠,三天内各村庄被害乡民计40余人。
3月日伪特务机关发布46号通牒,告铁路沿线两旁200米内,禁栽高杆作物。
4月300多名河南人来蚌跑单帮,恰遇街头出现反日标语,因遭疑被全部抓捕,其中70多人被抓捕后受非人折磨,又被投入淮河淹死。
◇由日本浪人控制的贩毒机关“宏济善堂”在中荣街口设立。
本年日本江南株式会社在经一路口开设江南产业大和医院,院长永井一。医院有病床20张,分设内、外、妇女、五官、皮肤、性病等科,医师除一人为台籍华人外,均为日本人。
◇日军在东芦山麓包围逃难群众300余人,用机枪将他们全部杀害。
◇蚌埠省立民众教育馆改成日本国民小学,入学者皆为日籍和朝鲜籍儿童。
29年(1940年)
3月日军在施家洼、西大坝、南岗及高庵渡口设封锁哨卡,盘查过往行人及物资。
◇在蚌的伪安徽省维新政府改为伪安徽省政府,倪道烺任省主席,至民国30年12月。
4月天花在市内流行,病死者甚多。
5月汪伪中央特工总部在天锡里设蚌埠特工站,站长徐国璧。
6月29日晚,伪省政府顾问、日本军官土本增雄等人于蚌埠大戏院看电影,我爱国志士数人环坐于土本左右,乘影院换片之机,用手刃向土本猛刺数次,并乘机脱出。后日伪逮捕嫌疑者700余人。
8月20日伪凤阳县政府在蚌举行第三次区长联席会,在各区、乡、坊推行坊保甲制度,统限在一个月内完成。
8月28日伪省府召集厅、处人员举行纪念孔子诞辰仪式,鼓吹所谓“孝悌忠恕,努力和平,反共建国”。
30年(1941年)
年初沈席儒在蚌任伪第一方面军第六师师长,下半年即奉令率部赴苏北参加“清乡”。
5月19日伪中央储备银行蚌埠支行成立,经理方尔梅。
夏中共党员高揖三受新四军四师敌工部派遣,回家乡小蚌埠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党的秘密工作。
7月日本驻蚌居留会在小南山南麓广场举办中日足球赛,蚌埠教师与市民联合组队与之比赛,蚌埠队两场皆胜,日本队员恼羞成怒,欲打出手,因激起公愤,未敢逞凶。
8月伪国民党安徽省党部从芜湖迁至蚌埠经一路,主任委员魏曙东。
10月伪安徽省警察局向营业妓女颁发检验许可证,至12月,全市妓女有执照者500余人。
11月中共小蚌埠支部成立,书记高揖三,隶属泗五灵凤敌工站领导。
12月高冠吾在蚌继任伪安徽省政府主席(翌年1月20日改称省长),至民国32年12月。
本年日军在小南山召开德、意、日三国驻蚌代表会议,特务机关长原田樱井、领事松井一郎、宪兵队长山本、司令崔仲横尾到会。
31年(1942年)
2月大马路年久失修,车辆通行不便,市政当局开工兴修,半年后竣工。
5月26日因法币连日贬值,中储币增值,蚌埠各钱庄均停止营业,门前挂牌。商会推派代表请予救济。5月霍乱大流行,疫情遍及城乡,死者难计其数。
8月18日东安市场扩建竣工,在移风大戏院举行开幕典礼。
8月27日日军驻蚌部队晚间在铁路旁举行野战演习。
9月1日日军撤除在淮河所设封锁线,准许商民在沿淮一带采购土产。
9月6日中日佛教联合会派人在公栈路凤阳县立第一小学设讲坛,敦请海山法师讲金刚经7天。
9月7日入秋后两月不雨,天气旱燥,飞蝗四起,大批蝗虫飞掠蚌埠上空,一时日光为之遮蔽。
9月15日伪安徽省政府警务处在蚌颁发居住证,至翌年3月底计发出34730份。
10月25日日华杂谷协同委员会在蚌机构成立。汪伪方面委员长高蔚轩,日本方面委员长山崎为重。
10月10日蚌埠南山公园再次改名为中山公园,伪省政府举行正名典礼。伪省主席高冠吾为公园题辞。
本年由陈春泉兄弟两人开办隆源布厂,拥有电传动铁木织机4台。
◇蚌埠城区四周建土圩,后改建为防洪堤。
◇裕华盐业公司在纬二路设立,经理为清末大臣盛宣怀之子盛恩颐。
32年(1943年)
1月22日高蔚轩、秦松亭、朱星伯发起编纂蚌埠志书,并拟具凡例、目录、草案,后未实施。2月18日午后,伪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所乘专列在蚌火车站稍停,伪省长高冠吾上车晋见,提出伪省府由蚌迁至芜湖,汪未置可否。
4月29日日本在蚌设领事馆,10月1日升为总领事馆。
6月中共华中局派王津、康善贤两人为开辟秘密交通线来蚌。不久,王津奔赴延安抗日根据地,康善贤立足留芳照相馆进行党的秘密工作。
7~9月淮河水位最高涨至19.07米,蚌郊低洼处被水淹没。东郊淮堤决堤20米,水势滔滔,向施家洼一带翻滚,堤内农户号声震地,鸡犬飞奔。9月1日,新老船塘一带淹没草房340多间,东渡口苇行街、四马路一带草房被淹没400多间,受灾居民700多户。当局令将经一路、老大街、国庆街、国治街等处涵洞堵塞,用人力水车将积水向外排泄。
12月中共淮南区党委路西地委城工部派余本生(汪寿山)、谢华(谢淑华、谢金华)来蚌,开展党的秘密工作。
◇罗君强在蚌继任伪安徽省政府省长,至翌年底。
本年日军将300多名搬运工人押往浙江金华做苦工,后生还者仅30余人。
◇商业消防队成立,在沪购消防车一辆。
◇兄弟烟厂在天桥东开业,有工人150人,厂房42间,手摇卷烟机3部,压梗机1台,生产宝钱、宝马牌香烟,成为当时省内的较大烟厂。◇蚌埠伊斯兰教协会在天桥清真寺成立,杨慕唐任理事长。
33年(1944年)
4月1日蚌埠至水家湖铁路修筑动工,至6月底告竣。
5月29日开办蚌埠至长淮卫马车客运,每日两班,每次限乘10人,不准带货物。
9月中共蚌埠党组织建立党的外围组织反攻同盟会,开展对敌斗争。
9月14日蚌埠设立伪绥靖主任公署,罗君强为主任。10月1日,罗又兼伪安徽省保安司令部司令。
10月中共淮北苏皖边区委员会在泗五灵凤县境内成立蚌埠工作委员会,对外称“淮河办事处”,书记由新四军四师政治部联络部副部长徐崇富兼任,后设组织、联络、宣传调查、秘书、社会等科,并成立一支武装工作队。民国35年后继任书记为张毅、张漫萍。
秋为打击日军,新四军某部炸毁龙子河铁路桥,日军控制的津浦铁路运输中断一天。
年底中共蚌埠工委(淮办)派党员朱百里(朱介寄)回家乡蚌埠开展党的秘密工作。
34年(1945年)
1月1日林柏生在蚌宣誓就任伪安徽省省长、保安司令、蚌埠绥靖主任等职(上年12月27日任命),警卫第二师随其来蚌驻守。
2月22日日伪军事委员会决定将投靠日伪的原国民党将领吴化文部改编为第三方面军,调蚌埠地区,7月11日吴部抵蚌。
5月中共蚌埠工委(淮办)派党员李振友(阚文亮)来蚌,组织开展工人运动。
6月16日伪国民政府主席陈公博从南京到蚌视察。
夏秋间中共淮南区党委路西地委城工部派林坚到蚌,成立蚌埠区工委,书记余本生,属路西地委和定凤怀县委双重领导。工委辖圩李家(李楼)党支部,有党员15人。
8月11日因日本战败,驻蚌日军拆除小南山“神社”。
8月下旬为接受日军投降,新四军第二师五旅旅长成钧奉命率部向蚌埠进发,但在南郊老虎山与伪军吴化文部队遭遇,双方交战。国民党第十战区少将高参李盛宗也勾结日伪军增兵,第五旅奉命撤出老虎山。
◇沈席儒率伪军投诚,被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收编为暂编第三十二师。不久该部被散编为各县保卫团,沈去上海闲居。
9月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派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张淦,率战区前进指挥所人员于9月10日来蚌,进行对日军的受降工作。9月24日,李品仙在蚌主持第十战区接受苏皖境内日军受降仪式。仪式结束后,全城爆竹震耳,掌声如雷,万人空巷,呼跃若狂,为蚌埠空前未有之盛况。28日,在蚌集结的日军第七十师团全部解除武装。
◇中共蚌埠工委(淮办)所辖武工队与中共淮北区党委所辖武工队合并,共50余人,分长枪队、手枪队、机枪班,在蚌埠外围活动。翌年11月,该队转移到运河以东。
◇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联络科长张叔友因事来蚌,在大马路被叛徒指认被捕,不久在徐州牺牲。
9~10月国民党省党部、省政府组成以民政厅厅长韦永成为首的党政工作团,在蚌接收汪伪党政机构和警察、特务机构。
10月成立国民党蚌埠直属区党部,宋殿英为书记长。党部辖15个区分部,有国民党员100多人。同月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蚌埠分团,张培朗任主任,张颐生为书记。
11月25日蚌埠市政筹备处成立,主任李品和(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之弟),筹备处下设主任秘书、警察局、工务局。
秋战前解体的凤怀地方法院在蚌恢复,安徽省高等法院第一分院也在蚌设立。第一分院院长王若波,首席检察官刘瑗章;凤怀地方法院院长徐家,首席检察官宋锡仲。
12月由商会会长项允诚筹办的蚌埠市银行试营业,民国36年1月改为官商合办。
35年(1946年)
1月市政筹备处接管地方行政,蚌埠脱离凤阳县辖,设东安、国庆、西市、中山、小蚌埠5个区。
◇国民政府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在合肥宣布撤销第十战区,在蚌成立第八绥靖区,夏威任司令官,张淦等人任副司令官。随绥靖区进蚌的为夏威第七军。民国37年10月,第八绥靖区移合肥。
◇由蚌埠天主教会创办的崇正女中、崇正男中合并为崇正中学,设男生部与女生部。学校经济、人事等权由修道院掌握。
◇国民党蚌埠直属区党部更名为国民党市党部,宋殿英仍为书记长,至6月去职,由洪吉岚接任。
3月中共蚌埠工委(淮办)派党员韩光辉(薛德昌)来蚌,在市民和人力车工人中开展党的秘密工作。
4月1日国民政府导淮委员会在蚌成立淮河复堤工程局。
4月3日鼎昌棉布呢绒绸缎局开张营业,股东20人,经理万其五。
4月17日市政筹备处颁发各种车辆牌照,首次规定无牌照车辆禁止市内通行。
4月国民政府军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在蚌召开高级将领会议,部署向淮北、淮南解放区进攻。
◇开辟东西干道胜利路,实修5米宽炉渣路面,长2010米,东至铁路三角线,西至舞台街。
6月驻蚌国民党特务机关在全市实行大搜捕,曾一夜之间捕去所谓共产党嫌疑分子约200人。
◇安徽省高等法院第一分院公审汉奸倪道烺、秦松亭、范谔、刘云琴等人。
7月1日蚌埠市总工会成立,高香山为理事长。
7月15日发现霍乱病人,至8月11日患者达3000余众,死亡500多人。
7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卫生署在中荣街设黑热病防治站,对外门诊。
◇市政筹备处公布编查人口情况,全市设5区97保1834甲,辖41566户,总人口226690人。
9月4日市政筹备处主任李品和以友谊股份有限公司名义,集资5000万元法币,将军民俱乐部改建成维多利大戏院,竣工开业。戏院增建了前厅、楼厅,后又易名为维多利电影院。
9月5日就汛期全市所受水灾,《大中国报》披露灾情:水淹土地194298亩,被淹房屋6535间,受灾人数36416人,疫灾死亡人数1929人。
9月14日位于三径街的江淮烟厂失火,全部厂房烧毁。
9月26日蚌埠设团管区司令部,司令陈松年。
10月14日在旧飞机场址辟体育场工程动工,翌年5月告竣,内设司令台、看台、篮球场、网球场及跑道。
10月市工务局在小南山顶东侧建立“抗日胜利纪念碑”。
12月1日禁烟宣传委员会成立,李品和为主任。
冬国民党市党部进行党员登记,登记总数4500多人(其中包括国民党驻蚌部队中党员和流动党员),有区分部委员以上的基本骨干分子183人。至翌年秋再次登记时,登记总数不足500人。
本年天主教堂将原办眼科施诊所扩大为仁慈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前身),院长意大利人,医院设病床10张。
◇市政筹备处都市计划委员会编制蚌埠都市计划,拟建都市分行政、住宅、商业、工业、文化、军事等区域,人口规模80万。后计划多落空。
36年(1947年)
1月1日经国民政府内政部批准,蚌埠正式设市,市政府即日成立,市长李品和。市设东安、国庆、中山、西市、小蚌埠5个区。
3月19日中国佛教会安徽省蚌埠支会成立,释岫云、鲍馥亭为正副理事长。
4月民社党蚌埠支部成立,主任委员蒋锡林。10月正式成立民社党蚌埠市党部,主任委员孙卓千。至翌年共有组长以上骨干14人,党员100余人。该党宗旨是所谓走“第三条路线”。
5月15日在公共体育场举行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参赛运动员200多人。
6月28日绥靖区司令部宣布夜间戒严,每晚9时至次晨4时。9月15日后戒严时间改为晚11时至翌晨5时30分。戒严期间,无绥靖区司令部特别通行证,车马行人不得通行。
7月1日国民政府导淮委员会撤销,在蚌成立淮河水利工程总局,局长林平一。
7月23日蚌埠市第一届参议会在市商会大礼堂开幕。出席人员有市长李品和及参议员项允诚等35名,选举项允诚为参议长,蒋尚贤为副参议长。后参议会开过两次大会。
夏青年党蚌埠市党部成立,主席王子贞,后由汪若波继任。该党部依附于国民党。
9月中共豫皖苏区党委三地委敌工部长李华农派李自谴进入蚌埠开展党的秘密工作。翌年建立党支部,属蚌埠工委领导。
10月中共豫皖苏区党委三地委成立中共蚌埠工作委员会(驻宿怀县仁和集、包集一带),对外称“东南办事处”,书记崔剑晓,内设组织科、联络科。
本年蚌埠烟草收购行猛增至107家,均集中在三径街一带,日成交量达数百担。
◇当局在大王庙设残废所和安老所,在原“将军府”址设育幼所,在施家洼、吴庵、王岗设汤粉站,在大马路、胜利路、小南山各划1处贫民村。
37年(1948年)
1月1日全市实施冬防警戒,在城周围国治街北口、蚌怀路西口、蚌寿路南口、体育场等处建筑大栅门,每日下午9时关闭,翌日上午6时半开放。
1月15日梵蒂冈教廷驻华公使黎培理偕秘书陆碧罗乘车抵蚌,参加18日皖北区主教赵信义宣誓就职典礼。
1月17日蚌埠市文献委员会成立,暂借群力小学办公,席霖生为主任委员,朱星伯为副主任委员,拟编纂《四十年来的蚌埠》一书,但未成。
1月23日当局在火车站设入境难民救济会办事处,筹发粮食,阻止难民南下南京。
2月5日召开“农民节”纪念大会,成立市农民协会。
春小说家平江不肖生(向恺然)就任蚌埠中正小学校长,至解放前夕离蚌。
5月民国市政府强迫部分市民参加团防训练,中共蚌埠党组织发动参加训练人员以“放假十日,拾麦养家”为由进行斗争。
6月1日工人医院在中山街南段开诊,置病床50张,门诊开设内科、外科、小儿科及妇产科。
6月8日中国回教协会安徽省分会在华丰街清真寺办公,分会理事长哈富贵。
7月驻蚌第八绥靖区司令夏威召集团以上军官和地方县长参加的绥靖会议,讨论实施总体战,国防部长白崇禧到会讲话。
8月29日民国省政府令李健文代理蚌埠市长,李到职视事。
10月国民党市党部书记长洪吉岚辞去职务,携带侵吞的财物仓皇逃走,书记长由邵恩接任。
◇红十字会借用停办工人医院院址,成立红十字会医院。
11月4日淮海战役前夕,国民党第四绥靖区司令刘汝明率两个军集结蚌埠一带。
11月11日国民党第九绥靖区司令李延年奉命到蚌建立徐州“剿总”蚌埠指挥所,所部4个军集结蚌埠一带。15日,李延年部改编为第六兵团,刘汝明部改编为第八兵团。
11月25日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被围于双堆集附近,国防部参谋总长顾祝同到蚌,令六、八兵团北上解围。
11月29日国民党因战局失利,徐州“剿总”向蚌埠转移,总司令刘峙率“剿总”部分人员来蚌,坐镇指挥。
12月上旬蒋介石次子蒋纬国由国防部政工局长邓文仪陪同到蚌埠,名为劳军,实为调处刘汝明与李延年的矛盾。
12月中旬淮海战役接近尾声,中共江淮区党委在青阳(今江苏泗洪县)部署解放蚌埠的工作。
38年(1949年)
1月中旬为配合解放军解放蚌埠,中共党员陈锦龙、吴华遵照党组织指示,由蚌埠渡河秘密去固镇,与解放军南下部队取得联系。
◇中共蚌埠党组织发动船民控制西门渡一带数十只民船和8艘机船,为人民解放军某部解放蚌埠做准备。1月15日为解放蚌埠,中共蚌埠市委员会、江淮区蚌埠市政府在宿县东北龙王庙组建。市委书记李世农,副书记张灿明,委员黄仁廷、王宇、狄克东;市政府市长万金培,副市长倪柏年。
1月16日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失败后,为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国防部参谋总长顾祝同指令其第四厅派爆破兵半个排,将20吨炸药自南京运到蚌埠,在第六兵团李延年部第九十六军的配合下,于上午10时炸毁淮河大桥,爆炸时全城震动。
1月18日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批准,成立蚌埠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市军管会),由曹荻秋、陈国栋、李世农、梁从学、赵汇川、张灿明、黄仁廷组成,曹荻秋为主任,陈国栋、李世农为副主任。军管会设秘书处及市政、金融、军需、工商、生产、文教、出版、铁道、公用事业、供给共10个部。20日宣布军管会成立时,补充万金培为委员。
◇成立蚌埠市警备司令部,司令员梁从学,副司令员赵汇川、黄仁廷,政治委员李世农。
◇国民党军队溃逃前,拟破坏车站水塔。蚌埠党组织派谭金昌组织14名铁路员工和水塔附近百余户居民,保卫了水塔和附近民房。
1月20日蚌埠解放。19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部队自怀远向市区逼近,当夜盘据在蚌的国民党第九十六军仓皇逃窜。负责接管城市的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人民解放军江淮军区蚌埠警备司令部和已组建的市委、市政府等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于20日凌晨入城,全城宣告解放。
◇人民解放军江淮军区蚌埠警备部队和入城的党政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的城市政策,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数九寒天睡在部分空屋和街道上。
◇市军管会接管国民党市党部、市政府机关。
1月21日市军管会接管蚌埠电厂,经抢修,第二发电所于23日发电。
1月23日江淮区新华书店在原蚌埠中国文化服务社旧址开始营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著作在市面上发行。
1月24日市军管会发出布告,规定华中币为市场合法通货,金圆券禁止使用。嗣后两个多月内,陆续就有关没收接管银行、解散伪总工会、接收一切公用事业机关、敦促国民党人员登记、封闭一切妓院、处置蒋军战俘、实施交通管理规则等方面,发出一系列布告和通告。
◇市政府宣布成立东安区、国庆区、中山区、西市区、小蚌埠区区政府,辖原66个保,1429个甲。另成立水上区,9月撤销。
1月25日中共江淮区委员会迁驻蚌埠。
◇从解放区迁入蚌埠的中共江淮区党委机关报《江淮日报》出报。报社社长王维,副社长欧远方。
1月27日铁路工人开始抢修蚌埠至水家湖铁路线上被国民党军队炸毁的桥梁,水蚌铁路于2月初通车。
◇市军管会接收的国民党官办邮政、电信、金融、航运等机构,均开始复业。
2月2日接收各小学工作结束,宣布各校校长。5日小学开始招生,14日计43所学校213个班开课,入学学生6845人。
◇成立蚌埠中学,另核定私立江淮、崇正、华大、清真4所中学,准予备案开学。
2月上旬为支援人民解放军南下,在被炸毁的淮河铁桥西侧,用554只民船架设成轻型、重型浮桥共6道。
2月17日市人民法院成立,4月任命吴彦求为院长。法院初属市政府工作机构,1954年划出政府,为国家审判机关。
2月25日成立市支援前线工作委员会,主任张灿明,下设办事处,倪柏年兼办事处主任。支前工作到5月中旬告一段落。
2月春节前后全市发放62.7万公斤救济粮,得益贫民2.7万余人。
◇原属凤阳县的戴塘、马村划归东安区;属怀远县的陶店划归西市区;3月,原属凤阳县的葛庄、宋庄、洼里刘、洼里王村也划归东安区。
3月1日市各界集会,隆重庆祝蚌埠解放,晚间举行提灯游行。
3月3日市召开5万人参加的支援前线动员大会。
3月5日中共皖北区工委组织部通知,中共蚌埠市委员会由李世农、张灿明、黄仁廷、王宇、倪柏年、狄克东、康善贤、李振友组成,李世农任书记,张灿明任副书记。
3月6日市委成立敌产清理委员会。
3月9日由军管会代管的宝兴面粉厂复工生产。翌年1月宣布工厂收归国有。
◇原随新四军第三师的东海烟厂迁入蚌埠,为市第一家国营工厂。全厂70多人,用仅有的3部手摇卷烟机开工生产,年底累计生产卷烟3733箱。
3月24日津浦铁路线宿县到蚌埠(淮北北岸)段修复通车。
3月下旬渡江战役总前委邓小平、陈毅、谭震林等领导人及第三野战军机关人员,经小蚌埠渡过淮河,进驻东南郊距市区11公里的孙家圩子(今属燕山乡)。随后,总前委其他领导人刘伯承、粟裕也到达。总前委在孙家圩子连续多日开会,讨论渡江战役有关问题。3月31日,邓小平组织草拟《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4月1日提交会议讨论通过。此期,第三野战军机关制定了人民解放军进入城市的《三大公约》、《十项守则》等。4月3日,邓小平、陈毅在孙家圩子主持华东局会议。之后,总前委移合肥以南瑶岗。
3月自1月起,市民主青年联合会筹备委员会、职工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备委员会、工商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先后成立。
◇市委成立财经委员会及职工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委员会。
4月11日市政府接收红十字会医院,建立市立工人联合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前身),为解放后第一个公立医疗机构。该院初代行部分卫生行政管理事宜。
4月21日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蚌埠市为行署(省级)辖市。
4月25日津浦铁路蚌埠(淮河南岸)至滁县段铁路修复通车。
4月28日江淮区蚌埠市政府改称市人民政府,隶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领导。
4月原属江淮军区第二专署领导的苏北宿迁县大华肥皂厂迁蚌,在经一路原金城银行旧址建厂,更名为建华化学企业公司,至年底生产肥皂46万余条。
◇人民解放军渡江前夕,陈毅、谭震林来蚌视察已搭好的淮河浮桥。
◇皖北国营贸易总公司在蚌设立,为第一个国营商业企业。总公司下设皮毛公司、油盐公司、百货公司、土产公司等。
5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蚌埠市支行成立(前身为华中银行江淮分行),行长董筱川。
5月2日靠近市郊凤阳、怀远两县的20余村划归蚌埠。
◇市召开支前庆功大会,有593名支前功臣受到表彰。
5月17日蚌埠市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代表98人,选举李振友为会议主席。大会20日结束。至1953年共召开8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其中自1951年3月第七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起,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实行对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正副市长的选举。
5月市委出版《工作通讯》,为内部刊物,八开四版。7月改为《蚌埠通讯》。
6月1日皖北军事政治干部学校在蚌成立,孙仲德兼校长,翌年底迁合肥。
6月10日市人民政府明令禁用银元。
6月市人民政府宣布取消保甲组织,建立居民行政组。
◇公营酒厂建立,国家拨军粮50万公斤,军马10匹,至年底生产白酒59吨。
7月1日长达500.38米的津浦铁路淮河木便桥落成通车。原淮河铁桥被炸毁后,于5月1日起在原桥址上游15~45米处,先修建便桥,列车时速限25公里。建桥中王吉珍、刘建国、李鸿顺、周福贵、周建斌、任武志为之捐躯,铁道兵团三支队为烈士树立“淮河便桥建桥烈士纪念塔”。该桥使用到1950年8月20日拆除。
7月8日市委成立锄奸保卫委员会,张灿明为书记。7月潜伏敌特为破坏新生革命政权,利用群众迷信心理,制造“毛人”、“水鬼”害人的谣言,引起群众恐慌。24日夜,蒋军散兵陆云兴扮“水鬼”被活捉,当日公安机关召开群众大会揭露事件真象,谣言遂平息。
7月21日蚌埠合作推进社成立,主任臧德馨。入股社员占全市人口八分之一,股金折合新人民币(下同)1857元。
8月1日市立工人联合医院附属护士学校成立,招收学生20名,为解放后医学教育之始。8月4日皖北军区政治部任命黄仁廷为蚌埠警备区司令员(兼),张灿明为政委(兼)。
8月5日市人民政府宣布取消旧船行,组建公营淮河运输公司。
8月22日皖北人民行政公署任命倪柏年为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1950年8月任市长,至1952年11月。
8月26日中共皖北区党委任命张灿明为中共蚌埠市委书记,任至1952年1月。
9月20日江淮轮船公司华祥、靖淮两个轮驳船队,首航上海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全市6万余人举行盛大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会后举行游行。市民家家户户燃放鞭炮,商店悬挂五星国旗,晚间张灯结彩,全市人民欢庆3天。
11月16日市学生联合会执委会成立,首届主席张育才。
11月24日市人民政府颁布《市民申报户口规则》及《违反市民申报户口规则罚则》。
11月25日从中旬以来物价大幅度上涨,13种主要物品比上月份上涨2倍。为平抑物价,银行紧缩银根,皖北贸易总公司低价抛售物资,是日仅棉纱抛售699件。
◇市公安局执法班班长张先斌在华昌街江南公寓被害。凶手魏霞初(匪特、化名刘汉杰)、蔡华亭于翌年8月24日被枪决。
11月26日市人民政府发出取缔妓院布告,当夜公安局查封全市妓院,共收容妓女162人,老鸨119人。后妓女经过教育改造,有家可归的返籍133人,无家可归的由人民政府作了安置。
12月7日小蚌埠区1.5万名群众集会,公审恶霸地主吴良之,由人民法院判处其死刑。
12月9日市首届民主青年代表大会闭幕,出席代表127人,选举产生市民主青年联合会,首届主席朱新民。
12月18日主要商业街二马路修建竣工,重铺兴平街口至横铁路段柏油路面5600平方米,大修交通路口至东岗门段碎石路面3700平方米。
12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蚌埠市办事处成立(后改为支公司),开始办理火灾、运输、财产、船舶安全及轮船旅客意外事故等保险业务。
12月22日在市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选举产生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届协商委员会,37人组成,主席张灿明。1951年3月、1952年11月又分别在第七、第八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产生第二、第三届协商委员会,各由45名、53名委员组成。第二、三届协商委员会主席各为张灿明、倪柏年。
本年市郊区开展反匪反霸及减租减息运动,午秋两季全区2878户佃农减租粮15.9万公斤。
◇破获一批反革命集团。3月26日破获以李伯英为首的“皖北军事联络调查组”反革命集团,5月18日破获国民党特务王金仁纠集的“天军九路”反革命集团,5月28日破获八大集天门道首领朱台珍密谋组织的反革命暴动,6月3日破获以国民党中统镇江实验区副主任刘俊三为首潜入蚌埠的“明光潜伏组”反革命武装。
1950年
1月1日市文化馆所设广播台开始播音。广播台架设高音喇叭线路一条,通向小南山了望台。
1月13日开始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2月9日成立市推销委员会,9月底缴款结束,全市计认购360575分。
1月22日市军管会调整组成人员,张灿明任主任,倪柏年、王宇、冯舜华、康善贤、吕万吉、李振友为委员。
2月7日市第一家国营机械工厂——皖北铁工厂(空压机厂前身)开工,主要承担机器修配。
3月3日市农民代表大会成立,首届农代会主任朱星萍。
3月7日民主妇女联合会蚌埠市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302人参加,会期5天。经选举,市民主妇女联合会正式成立,首届主席骆涛。1957年,市民主妇女联合会更名为市妇女联合会。至1985年,计召开妇女代表大会8次。
3月9日经国家水利部批准,在蚌成立淮河中上游工程局,后由该局编拟出《淮河水利建设五年计划大纲》。
3月10日蚌埠市第一届工人代表大会召开,306人参加,16日大会结束。经选举,产生蚌埠市总工会,首届主席王宇。至1985年,计召开工人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工会代表大会、革命工人代表大会)12次。
3月13日上午10时10分,国民党飞机8架突袭蚌埠,投弹30余枚,扫射10多分钟,遇难居民死23人,伤116人,炸毁民房161间、船34只。市组织慰问团前往各医院慰问伤员。
3月15日成立市防空治安委员会,代市长倪柏年为主任。同日,市防空委员会公布防空信号。
3月20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蚌埠市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召开,213人参加,会期4天。经选举,产生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蚌埠市工作委员会,首届书记朱新民。1957年,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市委员会更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市委员会。至1985年,计召开团员代表大会9次。
春天花发病58例,死亡12例。为预防天花,到4月中旬全市接种45360人。
4月21日中国共产党蚌埠市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召开。会期5天,代表216人,张灿明作《关于生产救灾总结和今后意见的报告》。至1956年,计召开9次党员代表会议。
5月18日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蚌埠分会成立,全市发动和平签名运动,到9月,签名者达26万人。
5月皖北贸易总公司撤销,分别成立皖北国营粮食、百货、土产、花纱布、猪鬃皮毛等专业公司,后又陆续建立石油、蛋品、茶叶、水产和煤业建筑器材等国营经销机构。
6月市生产自救委员会拨款12万元,派徐耀勋组织40名失业工人在西市区生产合作社内开始试产麻袋,12月份正式建立麻袋厂。
◇宗教团体及社会团体调查登记工作历经一个多月结束。全市共登记30个宗教社团,其中,天主教5个,基督教7个,佛教8个,回教寺3个,同乡会3个,万字会1个,其他教3个。另有会道门12种。宗教团体有教徒19651人,社会团体有会员12689人。
7月10日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整风”运动,到11月5日结束。参加整风运动的党员干部853人,新干部1810人,留用人员429人。
7月11日经过8个月奋战,耗费20万个工日,将国民党军队溃逃前炸毁的淮河铁桥修复。是日举行通车典礼,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市军管会主任张灿明主持。
7月发生严重洪涝灾害。自6月底至7月中旬连降暴雨,仅13日一天降雨量即为152.1毫米,16日淮河吴家渡水位达20.45米(同民国20年),24日水位最高上涨到21.15米。市郊12万亩土地被淹,占耕地总面积的84%,受灾人口9.16万人,房屋损坏1.84万间,秋季作物只收五成。
◇市成立防汛抢险指挥部,动员全市干部群众万余人,抢修险工险段20余处,加高加固淮堤长约20公里,上工劳力10.7万个,完成土方2.2万多立方。
8月24日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至1956年,成立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8月31日南京人民慰问团到蚌,慰问全市灾民。
9月11日皖北军区、皖北人民行政公署联合命令原驻蚌的省军区警备二团改编为蚌埠公安大队,王道松为公安大队长,柏寒为政治委员。
9月22日市人民检察署成立,公安局长柏寒兼检察长,属市人民政府工作机构。1954年9月改为市人民检察院,划出政府序列,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9月市学生联合会等12个单位联合欢迎世界青年访华代表团来蚌。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市、区、乡民政部门开始办理婚姻登记,至年底办理结婚登记210对,复婚登记2对,离婚登记69对。10月14日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20日,皖北区人民行政公署和皖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共同发布《皖北治淮动员令》。秋,淮河水利工程总局奉命从南京迁至蚌埠,局长刘宠光。
10月25日市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出关于度量衡制度的通知:“在中央未明令度量衡制度前,对外用万国公制,对内沿用市制及公制,并限制英制,其它杂乱制度一律废止”。
11月1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严厉镇压反革命分子的指示,全市“镇反”运动开始。运动第一期至1951年5月结束,逮捕镇压一批特务、警匪、会道门头子、恶霸等反革命分子。第二期至1952年底结束,继续搜索漏网的反革命分子。第三期至1953年3月6日结束,重点打击、取缔反动会道门。
11月6日国家治淮委员会在蚌成立,曾山任主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厅及政治、工程、财务部。
11月18日市工商业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208名代表参加,21日会议结束。经选举,潘锷璋为市工商联主任委员。至1985年,计召开7次会员代表大会。
11月21日市第一期治淮工程动工,首批6000余名民工上堤。
◇开始重新修建蚌埠圈堤东段和西段,合计长11.25公里,设计堤顶高22.4米,宽6米,至1951年9月竣工。12月1日市成立军事干部学校招生委员会,主任冯舜华。各中学掀起报名热潮,到月底报名400人。
12月20日市人民政府批准淮光布厂为第一家公私合营试点企业,公方代表孙挺。
◇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市工商界捐款45万元,用于购买战斗机。
12月26日全市1万余人举行抗美援朝示威大游行。
12月国家投资兴建蚌埠第一粮食仓库,仓容量近4000万公斤。
本年破获一批反革命集团。1月13日破获原蒋军七十四师上校副团长廖品潜入蚌埠纠集的“陆军步兵挺进军”反革命集团;同月破获原国民党上海特务机关在蚌机构首领黄浩然、陈念伯所组“中国人民自救军”反革命集团;破获原蚌埠华大中学学生陈建国所组“峥嵘青年工作部”反动政治集团;破获原蒋军司令部调查专员李旭东所组“军统潜伏组”;6月2日破获原国民党督训员黄家银所组反革命暴动集团;6月3日破获原国民党上尉连长余佑民所组“陆军挺进铲共军”反革命地下武装;9月24日破获原“皖北剿匪卫民军”第二旅旅长闻向阳所组“安徽人民反共救国军”反动武装。
◇市人民政府大力开展生产自救活动,全年拨发救灾粮85.86万公斤,灾民渡过了灾荒。
1951年
1月11日市公安机关经报批下令驱逐敌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污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意大利籍天主教神职人员周济众、明励志出境。
1月14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市郊区成立土改委员会,主任朱星萍,开始进行土改实验。7月21日,市成立土改委员会,由周宇明、万立誉等13人组成。10月15日,郊区土改普遍展开,年底完成。
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蚌埠市支部筹委会成立。2月2日全市各界欢送市和平代表大会主席孟子厚参加华东慰问团,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
2月10日市召开生产自救及治淮庆功大会,对甘彩华、陈明英、卢景章等400多名功臣和先进人物予以表彰。
3月1日中国民主同盟蚌埠市分部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
3月7日皖北科学技术普及协会蚌埠市支会筹备委员会成立。至1956年5月成立市科普协会,1958年12月17日改为市科技协会。
4月7日市人民政府成立禁烟禁毒委员会,11日发布严禁烟毒布告。至年底,共逮捕烟毒犯104名。4月20日全市在南山公共体育场召开5万人参加的控诉反革命分子罪行大会。
4月29日召开全市公判大会,判决原日伪汉奸沈席儒、秦松亭及匪特吴训初、郭殿兴等,共33人死刑,执行枪决。
5月3日以邵力子为代理团长及傅作义、钱正英等率领的中央治淮视察团一行33人抵蚌。治淮委员会副主任曾希圣、市长倪柏年等前往车站欢迎。4日,视察团在维多利电影院举行授旗典礼,邵力子将两面锦旗分别授予治淮委员会和皖北治淮指挥部。锦旗上有毛泽东题辞:“一定要把淮河修好”。5日,视察团深入工地进行慰问,9日转赴开封。5月24日郊区太平岗乡、西门渡乡遭受强台风和冰雹袭击,损坏农作物4500亩,毁坏500多户农民住房,死1人,伤4人,刮断树木数十株。
5月27日国际学联访问团来蚌参观治淮工程,受到2000多名青年热烈欢迎。
6月3日各界集会,沉痛追悼在朝鲜战场壮烈牺牲的蚌埠机务段司机贾崇禧等6名烈士。市人民政府负责人向烈士遗像敬献花圈。
6月14日经市军管会审理,判决原日伪汉奸倪道烺、唐少侯,恶霸蒋志祥、贾道生,天门道匪首刘镇江等,共17人死刑,执行枪决。
6月20日中央军事学院在临淮关举行海陆空军事演习,中央领导人陈毅、刘伯承、张爱萍等及各大军区首长和国际友人共千余人莅蚌转临淮关观看演习。
7月25日市人民政府明确市区行政区划范围,自8月1日起施行:东市区包括三马路、国安、永安、天锡、东安、东门、中孚等7个派出所及小蚌埠区所辖施家洼,人口46163人(不含施家洼人口);中市区包括福寿、中山、华昌、中荣、胜利、太平6个派出所,人口54105人;西市区包括黄庄、乐安、蚌怀、经一、纬六、顺河(原属中山区)6个派出所及小蚌埠所辖席家沟,人口46726人(不含席家沟人口)。
7月30日市人民政府公布建国后第一个地方行政卫生法规《蚌埠市环境卫生管理暂行办法》。
8月28日隶属市税务局的公营酒厂厂房倒塌,死4人,伤3人,税务局和该厂负责人受到处分。
8月开通胜利路向西工程,与蚌怀公路相接,长4250米,路面宽36米。
10月2日市新华书店开始发行《毛泽东选集》。
10月皖北区足球赛在蚌埠举行,蚌埠队以全胜战绩获冠军。
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轰炸航空兵第二十师进驻蚌埠,至1953年10月。之后至1978年,又先后有歼击航空兵第十一师、轰炸航空兵第十师、歼击航空兵第四十五师移驻。
12月在郊区燕山南建立拥有200亩土地的苗圃,年产5万多株树苗。
◇华东内河轮船公司蚌埠修理厂(蚌埠船厂前身)试制成功80客座木质客轮两艘,取名长淮一号、二号。
冬筹建中的淮光泗州戏剧团(市泗州戏剧团前身)为配合《婚姻法》宣传,移植排演大型现代戏《小女婿》,连演60余场不衰。
1952年
1月全市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至5月基本结束。运动中参加学习的9600余人,定贪污分子114人,定有贪污问题的369人,计追回赃款23万元。
1月16日王知行任市委书记。至5月,周宇明任代理市委书记。
2月全市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至5月底基本结束。参加运动的工商业户4000余户,查处行贿金额17万元,偷漏税金额263万元,盗窃国家资财金额116万元,偷工减料金额33万元,盗窃国家经济情报所得金额5.3万元。
3月23日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万立誉任主任。
4月市人民京剧团成立。1960年更名为市京剧团。
6月成立市人民武装部。8月,各辖区人民武装部也成立。1954年,市人武部改称兵役局,1959年11月复称市人武部。
7月18日以公安局派出所管辖区域为单位,普遍建立居民委员会。
7月25日在全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普遍实行公费医疗保健制度。
8月15日原公私合营淮光布厂和私营德成布厂合并成立公私合营蚌埠染织厂,有22台丰田普通织机和20台电动铁木织机。
8月17日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撤销,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蚌埠市为安徽省辖市。
9月1日中国民主建国会蚌埠市支会筹备处成立。
9月10日周宇明任市委书记,至10月。
9月召开第一次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沪、宁、济等八个省市及周围城镇代表417人参加,购销总额达725万元,其中国营商业占42.86%。
10月市扫除文盲运动委员会成立。
11月18日第一条35千伏田(家庵)蚌(埠)高压输电线路竣工送电。
11月20日倪柏年任蚌埠市委书记,至1956年1月。其间1954年4月至6月由姚克任书记。
◇燕山乡初级农业社成立,为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11月淮光泗州戏剧团赴上海演出现代戏《小女婿》获得好评,上海唱片厂为李宝琴、霍桂霞灌制了该戏选段唱片。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特邀演出人员到上海音乐学院交流技艺。
◇万立誉任代理市长,1953年5月任市长,至1954年8月。
12月市人民政府颁发《保护女工暂行条例》和《限制工厂加班加点的办法》。
◇市淮声豫剧团成立。1956年更名为市豫剧团,1961年更名为市梆剧团。
本年市花鼓灯艺人冯国佩应邀赴北京歌舞学校和中央歌舞团交流花鼓灯表演艺术。
◇搬运、财贸、教育、工业等系统为解决职工住房,经城建部门统一规划,合资于南岗外首建砖木结构瓦平房67幢,开辟了第一个职工住宅区。
◇城建部门经3年测绘工作,制成老市区500比1的《街道平面图》和圈堤内市区2000比1的《蚌埠地形图》。
◇郊区建立民兵组织,有45个民兵中队,2301名民兵。
◇自1950年开始的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是年,工农业总产值(1980年价)由1949年的3961万元上升到10648万元,增长1.7倍;财政收入由93万元上升到1328万元,增长13倍。
1953年
1月12日市人民政府发出布告,取缔“一贯道”、“天门道”、“同善社”、“圣贤道”4个反动会道门组织。拂晓时统一行动,逮捕反动道首34人。
1月18日民盟市分部临时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盟员大会,110人参加,成立民盟市分部委员会,选举主任委员朱朝成。1956年5月改称民盟市委员会,主任委员林志仕。至1985年,计召开7次盟员大会。
3月4日市人民银行开始办理解放前未清偿存款登记手续。
3月5日苏联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斯大林逝世,各机关团体下半旗致哀3天,9日召开3万余人参加的追悼大会。
6月初市选举委员会成立,始开展人民代表普选工作。全市登记选民15.79万人,至翌年1月选出首届市人民代表215名。选举中,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投票。
6月17日中国民主建国会蚌埠市支会筹备委员会成立。
7月1日市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1964年、1982年进行第二、第三次人口普查。
9月市花鼓灯歌舞首次进京参加全国民间歌舞调演,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怀仁堂观看演出,并接见老艺人冯国佩等人。
11月14日上海京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周信芳、裘盛戎等著名演员来蚌演出《四进士》等剧目。
11月20日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市成立粮食统购统销委员会,万立誉任主任。
12月蚌埠客运专用码头建成并交付使用。
◇为综合利用山芋干,蚌埠饴糖酱色厂用山芋干代替碎米为原料,试制成功饴糖,并批量投入生产。
本年市人民政府制定《蚌埠市1953~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和《蚌埠市1953~1957年城市公用事业计划》,计划管理体制初建。
◇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六十军一七九师、南京军区直属舟桥团(83453部队)进驻蚌埠。第一七九师至1961年移出。
◇蚌埠铁工厂(空压机厂前身)试制成功3立方米移动式空气压缩机。
1954年
1月1日市自来水厂建成投产,管道全长8公里,日供水能力1.2万吨,年供水量72.7万吨。延续几十年的挑卖水业渐消失。
4月1日占地7000余平方米,拥有63张病床的综合性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建成开诊。
4月市传染病医院建成开诊,建筑面积1147平方米,设隔离病床50张。
◇全省第一家机制纸厂——蚌埠建华造纸厂建成投产,至年底生产单面有光纸106吨,为市机制纸生产之始。
6月14日民革市支部筹委会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82人参加,成立民革市委员会,选举陈天任为主任委员。至1985年,计召开8次党员大会。
6月17日上午9时许,合肥~六安5.25级地震波及蚌埠,人多受惊恐跑到屋外,部分房墙发生裂缝或倾斜。
7月3日蚌埠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代表214人。会议听取市委书记倪柏年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副市长余志新作《市人民政府工作总结和任务的报告》,提案审查委员会主任杨培根作《提案审查工作报告》。会议7日结束。市人民代表大会开始行使国家权力机关职能,并自1955年4月召开的第二次会议起,对市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及正副市长和人民法院院长进行选举。至“文化大革命”前,共产生6届人民代表大会,计召开13次代表大会。1968年5月成立的市革命委员会,定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7~8月出现本世纪以来的最大水灾,洪水历时68天。8月5日,蚌埠吴家渡最高水位达22.18米,分别超过民国20年(1931年)、1950年最高水位1.73米和1.03米,市郊80%农田被淹。汛期,全市投入20余万人抗洪,有8.61万人直接参与护堤抢险,完成土方73.83万立方,将33公里长的堤线普遍加高1米。经两个多月努力,市区未被水淹,取得了抗洪斗争的胜利。因灾秋季作物只收五成。8月17日罗霞光为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任至1955年4月。
10月5日蚌埠混凝土构件厂建成投产,至年底生产有筋管3800米,无筋管1.66万米。
11月9月25日至11月6日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区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中,蚌埠泗州戏《结婚之前》、《拾棉花》、《拦马》3个剧目均获奖,主要演员李宝琴、霍桂霞获表演一等奖。
12月上海私营大盛玻璃厂、大通热水瓶厂实行公私合营后迁蚌,成立公私合营蚌埠玻璃厂,翌年投产。
本年在太平街创办市盲哑学校,初招5名学生,1958年迁入钓鱼台后有学生60多人。
◇蚌埠电厂移交给淮南电业局,3个发电所停机,自此结束了城市自发电自用电的历史,全部由统一电网供电。
1955年
1月出现罕见大雪,最高积雪深度为35厘米,最低温度为摄氏零下19.3度。淮河铁桥两侧积冰厚1.5米,无急流处达2米,可徒步过河,淮河封航32天。
2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蚌埠市第一届委员会会议召开,24日结束。会议选出倪柏年为主席,吴彦求、胡春华、杜仲和、张立之为副主席,委员65人,常务委员19人。至“文化大革命”前,已产生5届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主席王宇,第三、四、五届委员会主席程光华。
3月1日发行新人民币,与老人民币兑换比率是1:10000。
4月14日在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选举产生由23人组成的市人民委员会,杜宏本为市长(任至1958年10月)。市人民政府更名为市人民委员会。
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朱德来蚌视察淮河水情及防汛情况。
7月20日淮河航运第一个大型候船室在一号码头建成,面积8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下层候船厅面积500平方米,共投资6.4万元人民币。
9月1日市最大的百货公司大楼商场落成开业,营业面积2200平方米,共三层。
秋西郊八里桥人民窑厂取土时,发现战国时期古墓一座,出土一批青铜器,有鼎、壶各两件,系器型特殊的篮形器,鼎耳部铭文为“巨苍王”、“巨苍十九”等字样,花纹与寿县出土的楚器花纹相似。
11月市郊农村试种双季稻成功。
本年淮河轮船运输公司开辟蚌埠至上海江淮联运线,全长848.5公里。
1956年
1月8日全市掀起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高潮,至3月底告一段落。500多户私营工商业者全部实行公私合营和合作化;约80%的个体手工业者实现合作化;农村成立6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占99.5%的农户入社。
1月13日淮光戏院(剧场)竣工,举行开幕典礼。主体建筑面积960平方米,座位893个。
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县专区和滁县专区,合并设立蚌埠专区,专署驻地设在蚌埠市。至1961年3月,蚌埠专区撤销。
1月王宇代理市委书记,3月被任命为市委书记,至1958年11月。
2月蚌埠成立卫戌司令部。
4月市成立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制定《蚌埠市1956~1967年城市建设十二年规划》,此为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该规划主要确定建设东、西部工业区。
5月11日民建蚌埠市支会筹备处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56人参加,成立民建市委员会,选举主任委员姜宏官。至1985年,计召开5次会员大会。
5月13日市科学普及协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会期3天,选举会议主席朱朝成。至1985年,计召开科普、科技代表大会5次。
5月25日中国农工民主党蚌埠市筹备委员会成立,主任委员金白描。至1958年10月11日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25人参加,成立农工党市委员会,选举主任委员杨大可。至1985年,计召开5次党员大会。
5月市法律顾问处成立,之后曾两度取消,1980年2月起恢复。
6月25日市汽车公司成立。至7月有两部伊卡露斯客车在市内营运,第一条线路从南岗三路至烟墩孜,长5.28公里。人力车渐被取代。
6月暴雨成灾,月降水量571.2毫米,为常年雨量5倍多。其中,6日至9日一次降水277.8毫米,为蚌埠市建国后一次降雨量的最大值。全郊区麦田被淹8.2万亩,午季作物产量比上年减产四成以上。
7月23日苏联援建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蚌埠肉类联合加工厂建成投产,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投资总额为560万元。
8月1日原山东青岛实业化工厂分迁蚌埠,第一批职工135人参与筹建蚌埠化工厂(前身是骨肥厂筹备处,1985年改为明胶厂)。1957年生产骨胶185吨,填补了省内制胶工业的空白。
8月上旬强台风袭击蚌埠,毁坏房屋2716间,受伤4人,近6000亩农田受灾。
11月创办《蚌埠报》,为中共蚌埠市委机关报,四开四版,逢周三、六出报。
1957年
1月5日市长、副市长首次接见市人民代表,听取13人反映情况和问题。
4月15日市委召开各单位负责干部大会,动员开展整风学习。到6月上旬,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等部门均召开了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掀起大鸣大放高潮。6月份起转入开展反“右派”斗争。因斗争扩大化,767人被打成“右派”(至1980年全部改正)。运动至10月5日结束。
5月6日蚌埠泗州戏剧团赴京演出泗州戏《打干棒》、《拾棉花》、《走娘家》、《三蜷寒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观看演出,并接见全体演员。
5月市卫生局首次举办避孕知识展览会,展出15天,参观人数达3万余人次。至年底,接受结扎手术的17人,人工流产手术的62人。
8月17日安徽省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在蚌举行,蚌埠队获团体总分第三名,男子团体第三名,女子团体第一名。
10月市公安局在东区烟墩孜筹建蚌埠橡胶厂,用两口铁锅试制再生胶,为蚌埠橡胶制品工业之始。
11月市肉类联合加工厂新产品冰鹅运往莫斯科,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献礼。
12月16日大塘公园工程动工,全市职工、学生经过一个冬季的奋战,共出动6.2万人次,清除污泥2万多立方米,挖土4.5万立方米,筑塘内块石护坡3700平方米。公园于翌年8月1日正式开放。
本年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全市工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由1952年的1.06亿元上升到2.54亿元,财政收入由1328万元上升到3332万元。
1958年
1月2日市教育系统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在寒假期间参加社会扫盲工作,掀起“认百字”运动。
1月16日市除四害联合指挥部发出动员令,要求全市人民讨伐“七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臭虫、虱子、跳蚤)。至2月中旬,共出动数十万人次,掀起了大规模除害灭病运动。3月25日《人民日报》以《大举进攻,围歼四害》为题,对蚌埠这一活动作了报道。8月,再次开展“除四害,讲卫生”突击月活动,全市卫生面貌大为改观。年底,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蚌埠市“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市”奖状。
2月全市10万人参加义务植树劳动,在9座荒山上植树120万株。
◇市成立节制生育委员会,有委员6人。
3月2日市委举行“促进工农业大跃进誓师大会”,国民经济“大跃进”运动在全市展开。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到蚌演出《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凤还巢》等传统剧目。
3月5日市卫生局从几家市属医院中抽调人员,筹集资金,利用药材站在泗水桥的一幢仓库办起第一个制药厂——卫星制药厂(今第一制药厂),生产十滴水等成药。
3月20日中国共产党蚌埠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正式代表275人,候补代表73人,列席379人。其间因开展整风和抓钢铁生产多次休会,11月10日会议结束。会议选出中共蚌埠市第一届委员会,李坚为第一书记(任至1960年9月),王宇为第二书记(任至1960年6月)。自此次大会至1985年,计召开5次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5届委员会。
3月23日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率河南省豫剧一团来蚌演出。
4月10日全国妇联副主席康克清来蚌视察。
4月安徽第三纺织厂(后改称蚌埠纺织厂)开工兴建,于翌年投产。
5月1日市邮电综合大楼落成,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
5月底全市组织10万人宣传队伍,宣传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6月1日市委举行广播大会,提出“把蚌埠建成以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城市”的口号。
6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谭震林来蚌参观肉类联合加工厂、玻璃厂和津浦大塘。秋,再至肉联厂视察。
6月市人民委员会发动市民义务劳动,修筑西郊席家沟圈堤,跨席家沟处新建钢筋混凝土桥坝一座。
7月15日建成席家沟、新船塘、青年街和龙子河4座排涝站,安装55千瓦机泵10台,基本可保证在汛期大水时排除内涝。
7月23日省供销社江淮化工厂(市江淮化工厂前身)用苛化法制取烧碱成功,日产量4吨,为市基本化学原料生产之始。
8月1日贯彻中央钢铁工业“大跃进”的指示,全市开始掀起“大办钢铁”运动,市成立冶金工业指挥部。
8月12日淮河中游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蚌埠闸动工兴建,全市群众前往义务劳动。1960年5月,主体工程节制大闸建成放水。
9月2日贯彻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指示,郊区路东、路西两乡合并成立卫星人民公社,为市第一个人民公社。
9月蚌埠医学院在四马路(长淮路)创建。
10月1日市文联创办文艺刊物《淮水》月刊。翌年改称《淮河文艺》,1961年停刊,1979年复刊后改称《淮河》。
10月14日市机械厂炼铁时,由于缺乏对一氧化碳中毒预防的经验,发生19人中毒事故。
10月17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刘少奇来蚌视察红旗农场、第三中学、第一钢铁厂和东海烟厂,参观了设在南山公园内的市冶金工业展览。视察共进行4个多小时。
◇东海人民公社成立,为全省第一个城市人民公社。该社以国营东海烟厂为主体,有社员3756人。
10月29日农村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市郊区5个乡的27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立东风人民公社。后陆续调整,1980年有11个公社。
10月30日朱德兴任市长,至1960年4月。
10月响应毛泽东发出“大办民兵师”的号召,至月底登记民兵19.59万人,编成42个民兵团。
◇市文工团在群众业余艺术学校的基础上组建,1984年改称市歌舞团。
11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蚌埠市委与蚌埠地委合署办公,市委受省委、地委双重领导。同时,市人民委员会部分机构和法院、检察院机构也与专署相关机构合署办公。翌年9月起,又陆续分开办公。
◇李坚任市委第一书记,至1960年9月。
◇市人民委员会成立私房改造办公室,从次月起全面开展对私房的社会主义改造。至1959年1月底,首批1374户的12480间私房由国家统一经租。
◇在全市各行各业大编民歌的基础上,由市文联搜集编选成《蚌埠民歌》一书。12月17日市首届科学技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40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号召全市掀起技术革新新高潮。
12月全市掀起“全民学哲学”运动。
◇安徽省马拉松锦标赛在蚌举行,全省125名运动员参赛。
本年市科委组成研制小组,从东海烟厂烟道灰中提炼金属锗,制成半导体元件,再安装成外差式单波段半导体收音机;第五中学研制成功电子管再生式和外差式红旗牌收音机,并试产120台。
◇九三学社蚌埠小组成立。
◇竞走运动员周则俊在全国冬季田径运动会上,获男子10公里竞走第一名,打破全国纪录。
1959年
1月15日市首届音乐舞蹈创作公演及群众诗画创作展览在市工人俱乐部开幕。
3月22日市内开通自动电话,首批安装2000门,年底市内电话1100户。
4月1日中共蚌埠市委党校成立,校长钱序烈。
4月为方便西郊第一钢铁厂运煤,从蚌埠闸上游至八里桥人工开挖“钢粮河”,年底竣工。
5~7月蚌埠专区首届运动会举办,全区15个县和蚌埠市的2000多名运动员,分别参加田径、体操、自行车、乒乓球等11个项目的比赛。
7月2日在蚌埠港三号码头开始使用联板运输机装卸。
7月31日西郊遭受冰雹灾害,受灾农田1165亩;淝淮、城西两公社遭风灾,房屋毁坏2149间,倒塌37间,轻伤5人。
7月在西南郊秦集小土山兴建火化场,11月开始火化尸体,火葬渐推行。
8月21日日最高气温达到41.3度,为1951年以来观测到的极端最高气温值。
8月自7月份以来,天气一直干旱少雨。因旱情严重,玉米焦梢,黄豆落花,早稻白穗,全郊区受灾面积5万多亩,秋季作物减产约三成。
◇市委组织全市党政负责人学习中央庐山会议精神,“反右倾”斗争运动开始。该项斗争历时半年,参加学习的干部上万人,有100余人被错误地受到重点批判斗争,有19人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1962年后陆续平反)。
9月原被称为“臭水沟”的泗水桥、施家洼两处治理改造工程完工。治理工作从8月份开始,共出动两万多人次,完成土石方3万多立方米。
10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市对150名确已改恶从善的在监罪犯办理特赦法律手续。
10月17日柬埔寨农业代表团一行来蚌参观淮河大闸和北岸的农田水利河网化工程。11月15日市人民委员会发布通告,规定秤制由十六两制改为十两制。
12月3日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罗荣桓、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冶金部部长王鹤寿、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赵尔陆、铁道部副部长吕正操等来蚌视察工作。
1960年
2月7日空压机厂分厂(后改称第二空压机厂)在南郊老虎山下破土动工,厂区占地面积21.68万平方米,1974年4月基本建成。
2月24日邓小平、彭真、刘澜涛、杨尚昆等中央领导人在省、市领导人曾希圣、王宇陪同下,视察蚌埠淀粉厂的山芋干综合利用情况及其他有关工厂。
3月2日全市掀起群众性学习毛主席著作高潮。至7月参加学习的人数达13.6万人,占总人口的40%。
3月18日波兰新闻工作者代表团来蚌访问。
3月21日市首次民兵代表会议开幕,出席代表530人。1964年、1975年、1979年、1982年分别召开第二、三、四、五次代表会议。
3月31日全国第一次风力利用现场会在淝淮公社召开,25个省、市、自治区代表共279人参加。会议推广淝淮公社利用风能和东风机械厂制造风力机的经验。
4月28日贯彻中央关于掀起一个大搞半机械化和机械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指示,各企业掀起“双革”热潮。市委组织万人技术革新检查团,到各工厂企业全面检查此项工作。
4月国家房地产管理局在蚌召开全国房屋“管、修、住三结合”现场会。
◇高曙代理市长,1961年10月为市长,任至1962年7月。
5月25日苏联各民族实用艺术和民间工艺品展览在蚌展出。
6月1日全国青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报告团”来蚌,翌日分头向全市团员、青年作报告,传播学习经验。
7月4日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在蚌举行跳伞表演。
7月市卫生系统组织13个卫生医疗队共430人,深入郊区和周围5个县28个公社,为农村社员防治疾病。
8月22日为改善副食品供应,全市开始每天出动10万人种植蔬菜,至25日已种菜2600余亩,开荒5000余亩,积肥5万多担。
9月程光华任中共蚌埠市委第一书记(1963年7月改任市委书记)。
10月11日贯彻中央“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3万多人举行支援农业誓师大会。省委书记曾庆梅和市委第一书记程光华到会讲话,要求掀起“大办”高潮。14日各行业抽调12000余人赴农村支援“三秋”。
10月15日全市开展“小秋收”运动,先后发动10余万人采集含淀粉的野生植物,并用山芋和豆类等加工代食品。12月底,派出2700多人赴滁县、来安县山区采收野生植物。后举办全市代食品展览。
10月《拂晓报》、《滁县报》、《蚌埠日报》合并称《蚌埠日报》,为中共蚌埠地方委员会机关报。
11月全市开始开展“整风整社”运动,重点纠正“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瞎指挥风)。至1961年4月起,城市中也开展“整风”运动,1962年结束。冬发放民用布票,城乡居民购布一律凭票。
下半年疟疾暴发流行达32622例。
1961年
1月1日新成立的蚌埠人民广播电台试行播音,波长215.8米,频率1390千周,发射功率1千瓦,每日广播3次,全天播音8小时。至10月,电台奉令停办,1982年底重建。
1月蚌埠第一座110千伏西郊变电所投入运行。
9月开展学习贯彻中央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运动。
10月16日空气压缩机厂、通用机械厂、机床厂、电机厂被国家一机部确定为安徽省重点企业。本年安徽商学院从合肥迁址于蚌埠交通路,1978年改称安徽财贸学院,1981年在宏业村筹建新院,占地16万平方米。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炮第六十六师移驻蚌埠,不久移出。同年,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军一八○师移入,至1967年,又有陆军第三十六师移驻,1978年前均陆续移出。
◇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开始进行国民经济初步调整工作,主要是压缩基建规模,关停一批企业,精减城镇人口。翌年起进行较大的调整,至1965年调整任务完成。
1962年
2月农村大部分社队自上年10月实行生产责任制(简称责任田),因安徽省委受到中央错误批评,安徽省委指示纠正,又全部取消责任田。
◇蚌埠淮河闸公路桥建成通车。该工程于1958年10月开工,总投资2988万元,共28孔,孔径10米,全长798.3米,行车道宽7米,为省内最长的闸带公路桥。
5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到淀粉厂视察山芋干综合利用情况。
5月22日面粉厂制粉楼发生火灾,楼房及机械设备全部烧毁,损失达30万元,工厂由此停产达两年之久。
7月朱德兴代理市长,8月起任市长。
8月28日在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对1958年12月以来作出的关于罢免朱德兴、杜宏本、李斌等人职务的决定予以撤销。
1963年
1月在郊区农村开始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运动),在城市开展增产节约和“新五反”(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分散主义、官僚主义)运动。“社教”运动持续到1965年,改为“四清”运动。
6月郊区建立蚌埠农场,下设双墩、八大集分场,1965年各自独立。
7月丁少中创作的木刻作品《秋之歌》,随中国版画展览赴波兰展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二三医院迁入蚌埠。
10月职工教育委员会开办职工业余大学工科班,设有机械制造工艺和设备等专业,本科学制,首届招生40名,职工高等教育工作起步。该校于1966年停办。
本年动员城镇居民下放,全年共下放1765人。到1970年,累计下放2万多人,1978年后陆续接收返城。
1964年
4月20日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学习毛泽东著作、学习解放军、学习大庆活动。
5月面粉厂新建的制粉大楼竣工投产,生产中采用风运制粉新工艺,为蚌埠最早使用的新式制粉技术。
6月5日贯彻中央“关于鼓励城镇社会青年到农村去落户”的指示,207名社会知识青年到郊区李楼、淮光、长淮等5个公社安家落户。
6月著名国画家李苦禅来蚌讲学,并作画赠市留念。
11月7日安徽省第二次消防演习比赛在蚌埠体育场开幕,合肥、淮南、蚌埠等7市9县19个消防队参赛,至12日结束。市消防队在7个项目中获团体总分94分,名列第一。
12月30日蚌埠拖拉机附件厂扩建后举行落成典礼,国家验收委员会正式验收,翌年1月1日正式投产。
本年郊区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1965年
3月18日全市技术革命、技术革新展览会在市图书馆开幕。工交、基建等104个企业参展,展出1964年以来设备、工艺、工具等方面的革新成果共1099项。
6月13日2000多人参加横渡淮河游泳活动。
8月17日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基础上,市委作出全市开展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运动(简称“四清”运动)的决定。为搞好这一运动,到翌年上半年累计抽调干部2000人,分别组成工作队(组)。运动未结束即转入“文化大革命”。
10月国家第一轻工业部决定市衡器厂为全国衡器生产定点企业。
12月15日绝缘材料厂(净化设备厂前身)与国家建设工程部建筑科学院空气调节技术研究所联合研制出高效空气过滤器,由国家科委主持在北京通过鉴定。
本年自1961年开始的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1963年至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29.82%。
1966年
3月市新兴工业领导小组成立,负责领导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工作。
3月28日市第一届盲人聋哑人代表会议召开,成立盲聋哑人协会。
5月根据中央“五·一六”通知精神和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部署,市委组织对邓拓写的《燕山夜话》和邓拓、吴晗、廖沫沙合写的《三家村札记》开展批判。
6月7日构件厂阎玉忠等107名工人贴出矛头指向市委的大字报。
6月14日市委成立文化革命领导小组,程光华任组长。
6月开展所谓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运动,撤销蚌埠古旧书店;王拓明剧本《摸花轿》受到错误批判,1980年平反。
8月14日市委发出《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关于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的通知》。
8月23日在首都红卫兵“破四旧,立四新”的影响下,安徽商学院、蚌埠铁路中学等“红卫兵”和青年学生冲向街头,横扫所谓“四旧”,砸碎同源茂饭庄“同源茂”招牌字号,烧毁文艺演出团体的古装道具等。有些学生开始赴北京学习所谓“革命造反”的经验。
8月安徽商学院部分学生贴出《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28名教师被拉出游街,学生柴成汉、陶铎、李文友等23人贴出《炮轰蚌埠市委》的大字报。
◇各学校、机关先后成立所谓“红卫兵”组织。
9月3日根据人民日报《工农群众要支持革命学生》的社论,一批工人、教师、干部支持商学院学生“造反”。自此,全市各单位开始介入“文化大革命”运动。
9~12月以一中、二中、六中为主,成立所谓蚌埠大中学校“红卫兵”总部(简称红总);以安徽商学院、反修医学院(由蚌埠医学院改称)、安徽粮校、蚌埠师范等学校为主,成立所谓蚌埠大中学校“红卫兵”总指挥部东方红“革命造反”司令部(简称红总司)。10月27日成立所谓工人“革命造反”总部,12月8日小蚌埠公社成立所谓“一二·八”农民“造反”兵团。9日由所谓工人总部、“红卫兵”指挥部等10多个组织成立“一二·九联合兵团”,后改为蚌埠市“革命造反”筹备委员会(简称筹委会)。
9月全市大部分街道名称改为政治色彩极浓的名称,如防修路、抗美街、红旗路等。
10月17日外地学生串联队及商、粮、医校部分学生和部分工人计200多人冲进市委院内,翌日成立所谓“一○·一八全国革命造反联合队”,市委大院处于混乱状态。
10月21日长淮供销社值夜班人员因用火不慎引起火灾,烧毁库房14间,民房6间,烧掉麻和麻绳3.5万公斤。
10月大批学生外出串联。
◇各级党政工团组织瘫痪,负责人受冲击。
11月11日凌晨,火车站发生挤死、挤伤外出串联学生事件,死12人,伤29人,称“蚌埠车站一一·一一事件”。
11月13日铁路中学11名高中学生组成的毛泽东思想“长征宣传队”,步行千余公里到达北京。
11月中学几百名“红卫兵”代表赴首都,参加毛主席接见活动。
12月24日铁路分局机务段火车司机刘怀德、陈广友和车辆检查值班员王厚兰指使一部分人冲击市委。晚,他们策动了震动全国的停车事件。3天后,刘、陈等人借口乘务员被打,制造第二次停车事件。两次停车共达83小时,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1979年12月12日,刘、陈、王等被蚌埠铁路公安局逮捕。
1967年
1月7日市委在滁县琅琊山召开扩大会议,分析“文化大革命”形势。会议未结束,12日一批所谓“造反派”强行将市委书记程光华等人挟持回蚌批斗。
1月27日28个“群众组织”联合夺了市党、政、财、文大权,称“一·二七”夺权。28日下午,所谓“夺权派”在市体育场召开夺权胜利大会,但被另一派群众组织冲砸了会场。自此,蚌埠“文化大革命”运动形成两大派,赞成夺权并称“好极了”的为G派;反对夺权并称“好个屁”的为P派。对立组织迅速波及到每个系统、单位乃至家庭。
2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卫戍区对报社和广播站实行军事管制,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冲击新闻机关。同日,解放军驻蚌舟桥部队一个连进驻公安局。
2月18日市交通局路口处发生武斗,两派“群众组织”进行枪战。
2月24日按中央关于实行革命的“三结合”方针,组成蚌埠市临时权力机构,称市革命委员会(简称前市革委会,于同年9月自行解散),主任委员魏新德。
3月27日自年初流行性脑膜炎发病人数猛增,是日达2599例。
3月前市革委会布置市直机关开展所谓斗批工作,号召揭发原市委书记程光华等人问题,并成立所谓“程光华罪行材料专案小组”。
4月戚本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文章发表后,全市掀起所谓“打倒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高潮,层层揪斗“走资派”。
6月12日前市革委会召开全市科局长以上干部会议,开始揭所谓市委阶级斗争的盖子。
7月3日P派与G派两派群众在坏人挑动下发生武斗,造成“七·三”流血事件。
8月16日所谓合肥“铁委”负责人武久平等人来蚌自编“专列”,在无行车凭证、无车次、无信号的情况下,强行抢在14次特别快车之前,冒险从蚌埠发车开往北京。1971年将此事件定为“严重政治事件”,1979年7月经安徽省公安厅核审定为“严重破坏铁路运输事件”,1980年将武逮捕。
9月6日部分群众在少数人带领下,去凤阳县人武部抢枪,当场打死打伤多人。8日,以所谓“铁红总”为首的一部分人去泗县抢夺武器,打死六四○八部队班长一人,打伤连长、战士各一人。
9月下旬驻蚌部队领导、前革委会主任魏新德等5名成员宣布退出前市革委会,该临时权力机构自行解散。
9月市机床厂、水泵厂、空压机厂等一批工厂因两派武斗造成停产。
◇六四○八部队南字第一三三部队进驻蚌埠,进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工作。
1968年1月30日南京军区党委第255号电示对蚌埠市实行军事管制,成冲霄任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至5月1日,除“公检法”机关外,均撤销军管。1973年4月,对“公检法”机关也撤销军事管制。
4月14日贯彻中央关于维护社会秩序必须采取专政措施的指示,蚌埠市“群众专政”总指挥部成立,至1971年9月7日撤销。
5月1日经安徽省革委会批准,蚌埠市革命委员会(简称市革委会)正式成立,由61名委员组成,其中常委12名,成冲霄任主任委员。市革委会下设办事组、政治工作组、人民保卫组、生产指挥组。市军管会同日撤销。同时,中共蚌埠市委常务委员会改称党的核心领导小组,1969年2月正式任命核心领导小组组长成冲霄。1970年12月市委恢复,原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改称第一书记,至1973年3月。
8月31日市革委会组成“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陆续进驻安徽商学院、“反修”医学院、粮校、化工学校、一中、三院以及部分文艺、新闻、科技等单位,领导“斗、批、改”工作。
10月19日响应毛泽东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市第一批1000多名应届高、初中毕业生“上山下乡”。翌年起掀起大规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到1979年,计下放5万余人。
10月20日市首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召开,有800名正式代表,300名列席代表,会议于29日结束。
10月22日响应毛泽东关于“干部下放劳动”的号召,首批600多名干部下放到位于燕山公社老鸭湖农场的“一○·四”干校学习。
10月31日市革委会举办“文化大革命”中两大派群众组织头头学习班。
11月经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在南山公园南门动工兴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占地面积2.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全市各单位职工向毛泽东献忠心,参加义务劳动。该馆于1972年竣工,后分别更名为蚌埠市文化宫、蚌埠市科学文化宫。
12月市郊开始普及农村有线广播网,到1969年,郊区10个公社1261个生产队安装小喇叭近万只。
1969年
1月10日市革委会部署开展所谓“清理阶级队伍”工作,重点清理“叛徒、特务、四类分子、暗藏的阶级敌人及死不改悔的走资派”。“清队”中,数千名干部群众错误地受到批判、斗争,1980年后均陆续予以平反和纠正。
2月17日上午11时20分,市新兴化工厂工人赵传修等3人推一板车该厂生产的摔炮,在东风三街南头出售。因摩擦撞击,摔炮爆炸,炸伤20余人,经抢救无效死亡3人。
4月构件厂试制成功自应力钢筋混凝土压力管,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部建材研究院发电祝贺。
8月6日上午,由湖北省窜来蚌埠的罪犯黄季章,在淮河路第二储蓄所乘无顾客之机,抢劫现金(未遂),用菜刀砍伤女营业员郑青梅和钮廷荣。巡逻人员闻讯赶到,黄犯又砍伤巡逻人员,后被捕伏法。
本年全市军民开展献砖和构筑地下人防工事活动,至翌年底构筑简易地下工事1.16万个,防空壕143条,合计面积3.7万平方米。
◇全市第一条渣油路面公路合(肥)蚌(埠)线路蚌埠段试铺成功。1970年
1月7日在原淮河铁路桥下游5.5公里处,动工兴建全长1179.6米28孔的淮河复线铁路桥,称淮河铁路新桥,1975年6月1日正式验交通车。
5月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院由北京迁至蚌埠。
6月市第二自来水厂建成投产,占地面积1.96万平方米,设计日供水能力3万吨。
8月11日蚌埠钢铁会战指挥部成立,钢铁厂第二次“上马”,厂址在东郊锥子山下,占地1036亩。
本年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迁来蚌埠。
◇无线电原件三厂(无线电六厂前身)生产的R×20、R×21、R×22电阻器用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受到中央军委贺电嘉奖。
◇染织厂西郊印染车间建设第一座染色废水处理设施,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起步。
1971年
1月20日上午8时,全市20万人进行防空疏散演习。10时发出空袭警报,路不见人。民兵进行了对空射击、消防、防化、救护、抢修等专业综合演练。
8月27日11时30分,郊区李楼公社遭龙卷风袭击,风过处树倒房塌,有1米多粗大树被连根拔起。
9月18日大庆油田工人报告团抵蚌,全市各有关单位及宿县、滁县、阜阳专区和铁路分局代表共7万人听了报告。
本年葡萄糖厂利用山芋干淀粉试验制取果葡糖浆获得成功。
◇造船厂试制150型军用汽艇成功。
1972年
1月根据中央部署,全市开展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的“一打三反”运动,至8月底停止。运动中宣布自由市场一律取缔。
2月20日按照中央指示,市委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开展批判林彪、陈伯达反党集团的斗争。
4月设计年产60万标箱的平板玻璃厂四机有槽引上生产线投产,至年底生产平板玻璃8.52万标箱。
本年蚌埠火车站改建竣工,设有售票房、候车室、办公楼、外宾接待室,房屋总面积为3875平方米。
1973年
3月7日安徽省委通知,黄驭任中共蚌埠市委书记(1976年7月改任第一书记,至1980年1月),范涡河任市革委会主任(至1975年8月)。
4月1日全省中学生篮球赛在蚌举行,来自全省9个地区、6个市以及蚌埠铁路分局共23个男女篮球队参加比赛,23日结束。
4月25日下午3时30分出现冰雹和狂风暴雨,持续3小时。瞬时风速达每秒22.7米,风力9级,雨量40.8毫米。冰雹历时15分钟,一般拳头大,最重的1.35公斤,最密处每平方米有200多颗。受灾范围:东西向6公里,南北向7.5公里。郊区吴郢、小蚌埠公社受灾面积21800亩,其中绝收或基本无收的3500亩,减产六成的3100亩,减产三成的15000亩,水淹3100亩,蔬菜受灾1941亩。
5月1日新建电视差转台一座,使用50瓦黑白电视差转机,开始转播安徽电视台节目。5月4日市举办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成果展览。
8月15日四中学生李小毛于5月16日在人防施工中,因救护塌方受压同学牺牲,市委作出《关于开展学习李小毛活动的决定》。8月18日,团市委追认其为共青团员,教育局追授为“三好学生”,红代会授予“优秀红卫兵”称号。
10月在曹山挖掘明初开国功臣“汤和墓”,获得珍贵文物100余件,其中一件元代青花瓷罐高47.5厘米,口径15.6厘米,通体绘有花纹八层,色泽浓艳,纹道精巧,经鉴定为青花瓷中精品,为国内罕见。
本年主干道胜利路向东延伸工程开工,自解放四路口穿过雪华山、龙子河和曹山,接蚌合公路,城市东向第二条通道开通。
1974年
2月全市开始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部分工厂停产搞运动。
4月18日棉麻烟公司西郊露天仓库货场发生火灾,烧毁棉花20多吨,损失15万元。
5月8日少数下放倒流人员,以“反潮流”为旗号,聚众卧轨拦阻火车,造成11小时停车事件。10日再次拦车,造成14次特别快车停车4小时。
5月28日自23日起连续大雨,全郊区作物受灾面积12500亩,其中粮食作物8490亩,菜田2300亩,其它作物1710亩。
6月2日17时20分,郊区7个公社受冰雹和大风袭击,其中吴郢和长淮公社灾情严重,砸伤5人,砸坏小麦25180亩,刮倒房屋2500余间,折断树木1万余棵,刮倒电线杆138根。
12月1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光学玻璃熔炼技术考察团来蚌,考察电子光学材料厂。
1975年
1月市液化石油气供应站成立。经筹备,翌年5月有250户居民试烧液化石油气,1985年用户1.7万户。
3月15日中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来蚌,考察电子光学材料厂。
6月1日铁路东站建成并开通使用。该站为蚌埠铁路分局采用电气自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横列式区段站。
9月在南山公园和大塘公园之间开挖的地下人行通道竣工,长164米,高3米,宽3.2米。
12月全市一度好转的政治、经济形势,因江青反革命集团掀起矛头指向邓小平的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再度急剧恶化。
本年东区汽车配件厂发生100余人的食物中毒事故。
◇兴建张公山公园,占地面积56公顷,于1983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1976年
1月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逝世,各单位陆续自发开展悼念活动。
1月31日下午2时许,南山、大塘公园新建地下道正式开放,因人多拥挤,管理不善,造成游人相互践踏,致14人死亡,24人受伤。
6月蚌埠天桥改建。改建后的天桥与淮河路成正交,桥长42.47米,宽21.5米,车行道宽15.5米,于1977年6月竣工通车。桥上装双排12柱60朵玉兰花灯,成为街景之一。
7月曹泽堂任市革委会主任,至翌年1月。
8月8日唐山、丰南地震灾区第一批伤员凌晨5时到蚌,市委、市革委会从市区各医院抽调一批医务人员,组成10个治疗点,收治伤员963名。经治疗除5人死亡外,其余均分批送回唐山。
9月9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逝世,全城哀悼。18日,市委、市革委会在体育场举行10万人追悼大会,在图书馆阅览大厅设灵堂,进行悼念活动。
10月25日全市20万军民举行盛大庆祝会,欢庆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反革命集团,声讨“四人帮”篡党夺权的滔天罪行。会后举行游行。
本年市革委会发动市民义务劳动,新修龙子河养鱼塘400多亩。
◇市有色金属材料厂生产的“马踏飞燕”镀银小摆件在美国首展,引起轰动,由北京首饰公司组织出口。
1977年
1月杨杰主持市革委会工作,1979年4月任主任。
2月4日下午,南山公园游泳池内搭建的建设局职工防震棚宿舍失火,20户职工家产基本烧尽。
3月29日17时35分,卷烟厂主厂房在加层施工中倒塌,死亡32人,重伤14人,轻伤42人,损坏各种机器83台,直接经济损失190万元。
4月20日为整顿社会秩序,市公安局会同人武部、法院、民政局、工商局等部门,抽调党政干部、公安干警、解放军官兵、民兵等1万余人,从20日午夜开始,到22日晚12时止,对车站、码头、偏僻地带进行了大清查。5月29日再次清查。
6月8日晚8时55分,第二空压机厂职工鲍开华家使用的石油液化气罐发生爆炸,并引起楼房火灾,死亡1人,烧伤11人,其中重伤1人。
6月全市开始开展揭批“四人帮”罪行的运动。11月起转入对与“四人帮”及其在安徽的代理人活动有牵连的人和事进行清查。
11月16日凌晨3时45分,市粮食局米厂27个叶粉露天堆垛发生大火,烧毁叶粉一万余吨,经济损失68万元。
12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在蚌设立汽车管理学校。
12月26日市科学大会隆重开幕,会期4天。
1978年
4月按照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在西郊张公山和东郊雪华山开始新辟两个居民区,并扩建西郊大庆居民区。其中,张公山万人居民区到1985年共建住宅楼及公建配套房264栋,总面积49.72万平方米。
5月1日经全市人民义务劳动而建成的龙湖公园开放,规划面积608公顷,其中水面250公顷。
◇第一条220KV供电线路、220KV变电所在东郊建成,并投入运行。
5月安徽大学蚌埠师范专科班(1982年改为蚌埠教育学院)在离市区9公里的涂山下创建,占地面积17.5万平方米,教学用房1.5万平方米,首批招3个专业(班)109人。
6月蚌埠首次实施人工降雨成功,缓解了当时旱情。
◇市承办全国业余体校协作区田径比赛,国家优秀田径选手、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创造者朱建华来蚌表演。
10月是月起,因干旱淮河水源缺乏,蚌埠闸关闭。至1979年5月,计关闭184天,淮河水质严重污染,一批工厂被迫停产,经济损失7000万元。
11月10多家工厂在生产中开始推广应用远红外技术。
◇空军第十三航空兵学校、海军航空机务学校分别从济南、青岛迁入蚌埠。
12月第二中学被批准为安徽省省属重点中学。
◇工期历时两年的科技大楼竣工,高10层,建筑面积2941平方米。
本年安徽省肿瘤医院在蚌筹建,建筑面积8471平方米。1979年医院开诊。
1979年
1月13日市委召开冤假错案复查平反工作会议,该项工作全面展开。至1985年底,计对9000余件案件进行复查,冤假错案得到平反。其中对戴有地、富、反、坏“帽子”的“四类分子”进行清理与评审,至1982年,全部摘除他们的“四类分子”“帽子”,并对错戴“帽子”的予以纠正。
1月市革委会批准开放粮油集市贸易市场。至1985年,计有小商品市场和农贸市场33处。
◇因“文化大革命”中断10年之久的市场税收管理制度恢复。
◇市电视台新装一台1千瓦中频调制彩色、黑白兼容电视发射机,用9频道于春节期间正式播出。
2月5日市委召开扩大会议,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讨论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月6日一些下放农村的知识青年在市委门口贴“大字报”要求回城。9日下午1时半后,1000多人冲击市委,围攻市委领导人,推翻汽车,点着汽油,4时后离去。
2月28日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蚌埠分校成立,沈立中任校长。
4月25日成立市幼儿保教委员会。
5月11日由蚌埠文工团编排的花鼓灯歌舞剧《玩灯人的婚礼》在京演出,获向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二等奖,剧本创作二等奖,优秀编导个人奖。6月18日,市委、市革委会在市光明剧场召开表彰大会,向该剧组颁发奖金1000元。
5月在向阳路与淮河路交叉口、延安路与胜利路交叉口等7处,首次采用灯光(红绿灯)自动指挥交通。
7月10日“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英雄模范报告团抵蚌,全市两万多人分10个会场听取报告。
◇蚌埠籍侨居美国的原国民党“总统府”国策顾问、民主社会党主席团主席蒋匀田先生偕妻回蚌探亲。
7月18日市二轻系统的12家服装厂和制鞋厂试行定额计件工资制,带头对企业分配制度进行改革。
8月建成民用液化气充气站(后称储配站),拥有60立方米贮罐两台,可储气64吨。
9月24日市委召开统一战线工作会议,部署为“文化大革命”和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错误处理的统战干部和党外人士平反。
11月王拓明创作的花鼓灯歌舞剧《摸花轿》,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开拍。
◇开放二马路小商品市场,至1985年设个体摊点411个,经营商品10大类500多种。
年底市郊4万亩耕地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秋,全部耕地均实行了责任制。
本年进行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实行企业利润留成制度。
1980年
1月18日丁继哲任中共蚌埠市委书记,至1983年8月。
1月市体委承办中国象棋邀请赛,著名象棋大师胡荣华、柳大华等以及北京、黑龙江12个省市代表队,来蚌传授棋艺和表演。
2月市科委成立科技顾问组,设机械、农业、纺织3个专业组。1984年,顾问组改为市科技顾问委员会,聘顾问101人。
5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通电嘉奖市半导体厂。该厂生产的BFI负压传感器为火箭发射做出了贡献。
5月22日国家乒乓球队李振恃、张立、曹燕华等11位世界乒乓名将和后起之秀来蚌表演。
6月建筑业工程技术人员赴马达加斯加承包糖厂基建工程,为市第一个援外承包项目。工程于1983年6月结束,先后派出工程技术人员37人次。所建糖厂为该国最大的糖厂。
上半年1000多户个体商贩开业经营。
8月27日市政协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召开,9月4日结束。会议协商产生委员392人,选举委员会主席罗霞光,常务委员67人。
8月28日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代表700人。会议于9月3日结束,产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9人组成,选举丁继哲为常委会主任(任至1983年9月)。选举市长杨杰(任至1982年3月),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道生,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俊。原革命委员会建制取消,市革命委员会改称市人民政府。至9月10日,恢复后的市人民政府正式开始办公。
8月对物价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由原单一的计划价格形式,改为计划价格、浮动价格和市场价格并存,部分物价管理权限下放。
10月16日市公交公司2210号车撞倒淮河餐厅东民房2间,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
12月10日以市长井上信也为团长的日本国摄津市经济贸易友好访皖团访问蚌埠。
本年进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全市156个企业实行6种不同形式的外部经济责任制。126个企业在内部亦相应实行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开始对职工广泛进行文化补课和技术补课,到1985年,累计有10.7万名职工进行了两项补课。
1981年
1月28日市首届“淮河之春”音乐会举行,68个单位1500余人参加演出活动。1984年2月又举办了第二届音乐会。
1月市微雕艺术家杨大可作品《郭老祝贺中日恢复邦交诗》等,送日本神户参加32国海洋博览会展出。
3月26日成立蚌埠市志编纂委员会,42人组成,罗霞光任主任。
4月7日以市长杨杰为团长、副市长龙念为副团长的市经济贸易友好访问团访问日本国摄津市。6月5日,日本国摄津市经济贸易友好访问团回访。后双方每年度进行一次互访。6月1日市南山公园更名为南山儿童公园。
6月9日邮电局第一个女子投递班成立。
6月25日市召开科技大会,会期3天。17名工程技术人员为发展蚌埠经济,在会上献计献策。
8月7日国际著名学者、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宇左美昭次来蚌讲授发酵工业知识。
9月31日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百余人来蚌参观。
10月13日市召开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产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38人。
10月中旬省委、省政府在蚌召开全省蔬菜工作座谈会,推广蚌埠市改革蔬菜管理体制的经验。10月28日市京剧团赴日本摄津市演出《孙悟空大闹无底洞》,此为蚌埠第一个正式出国访问的艺术团体。
11月5日市召开首届科技交流协作大会,7日结束。
12月16日市委成立党史资料征集小组,田照临任组长。
12月19日在地名普查的基础上,市人民政府发布《道、路、里、巷、桥梁、居住区命名通告》,对不宜使用的名称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所用政治色彩过浓的名称均作了更改。新的名称自1982年8月起施行。
12月橡胶厂生产的黑色编织耐压胶管,获国家银质奖章,为市工业产品获得的第一枚银质奖章。
本年卷烟厂年产量达42.4万箱,被国家经委列入全国轻工大型企业。
◇国家电子工业部41所、国家兵器工业部207所迁入蚌埠。
1982年
1月5日全市开展“学上海,学沿海,学先进”的活动。
1月23日全省第一个天文气象厅在市科学文化宫建成启用。
2月27日市召开5000人大会,进行全国性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动员。从3月1日开始,市民上街打扫卫生,开展植树绿化和优质服务等活动。
2月市拨专款将泗水桥露天垃圾中转站改建成四斗封闭式机械化垃圾中转站。
3月10日龙念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当选为市长,任至1985年12月。
3月25日市人民政府与合肥工业大学签订《科学技术合作合同》。
4月28日市文工团演出的三人舞《花鼓女的喜悦》,在华东六省一市舞蹈会演中获创作一等奖,演员获三等奖。
4月市少年儿童基金会成立,社会各界捐款赞助,至11月共收捐款30万元。
5月4日市举行首届少年儿童书法比赛。
5月26日下午2时,第一毛纺厂因在防空洞内用农药熏蚊,发生人员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造成孙青山等抢救人员和原中毒人员共9人死亡。1983年4月11日,省政府同意追认孙青山等7名抢救人员为革命烈士。5月7日,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孙青山等7位烈士模范事迹的活动”;同时,对事故的有关责任者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7月10日上午11时40分,新埠货站内2110号火车机车与停在同一轨道上的5节装有三氯化磷等危险品车箱相撞,引起大火,6小时后扑灭。相撞后毒气外溢,污染面积4.2平方公里。
◇市人民银行开始对45家国营企业的贷款试行浮动利率。
7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所属坦克学校从宿县迁来蚌埠。
8月11日市人民政府邀请55名专家、工程师商讨城市远景规划,对《蚌埠市总体规划》进行咨询。至11月5日进行第二次咨询。总体规划经修改后,于1985年2月为省人民政府批准。
8月15日航模运动员许兴和在安徽省第五届运动会上,以111.16公里的成绩超过苏联运动员瓦廖拉夫保持的79.629公里水上模型滑翔机直线距离世界航模纪录。
8月28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来蚌讲授“统筹法”和“优选法”,并视察了面粉厂、机床厂运用“双法”的情况。
9月1日新建的体育溜冰场正式开放。冰场占地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为水泥结构。
9月20日万吨果糖厂主体工程破土动工。该项工程列为国家工业试验性项目,技术资料和关键设备从国外引进,1985年正式投入生产。
9月下旬全国11个小城市科技友谊联络网节能技术交流会在蚌召开,会上交流节能新技术80项。
9月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员、蚌埠伊斯兰教界代表、市政协副主席李少初参加中国赴沙特阿拉伯朝觐团,前往圣地麦加朝觐。
◇自入夏以来,全市遭受1954年以后又一次特大洪水袭击,各界群众投入防汛抗洪斗争,城市圈堤及长淮行洪堤无一处溃决。
10月6日市个体工商业者联合会成立。
10月13日市人民政府批准钓鱼台古遗址、明朝东瓯王汤和墓、淮河铁桥修复落成纪念碑为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拨款7万元对汤和墓作了修缮。
10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蚌视察工作。
10月23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及沿淮7个地市文联联合举办的第一届“淮河乡土文学笔会”在蚌开幕。笔会期间,作家陈登科、江晓天、李清泉、孟伟哉和评论家阎钢等同沿淮7市的文学艺术工作者进行了创作交流。
10月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在蚌拍摄科教片《甘薯用途多》。
◇市第三人民医院李寿康研制成功高喉头气管插管喉镜,填补国内空白,被称为“中国喉镜”。
本年市第一个大型田径足球场在公共体育场内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场可容纳1万名观众。
◇国家电子工业部40所迁来蚌埠。
1983年
1月18日中国民主促进会蚌埠支部成立。
2月25日对上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展宣传活动,全市设置12个宣传站,有近400名机关干部和司法工作人员向市民宣讲。
2月在西郊发现战国时期至汉代的古井23口。
3月1日全市8万人冒雨参加“全民卫生日”活动。3月5日全市党政军民17.7万人走上街头,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做好事”的利民活动。
3月20日安徽省地方产品展销会在蚌举办,省内外5000名代表参加。
3月回收铝质“毛主席像章”726公斤及一批铁皮制像章和石膏塑像。对“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标语遗迹也进行了清除。
4月全市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
5月卷烟厂新厂竣工并试产成功。新厂从1979年开始建设,总投资2700万元,占地3万平方米。厂房生产车间采用全封闭、全空调、全除尘的设计。
7月1日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原属宿县地区的怀远、固镇、五河3个县划归蚌埠市管辖。
8月22日全市开展“振兴中华,建设蚌埠”读书活动,成立读书指导委员会。
8月23日全市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斗争”的第一战役。
8月经中共安徽省委批准组成中共蚌埠市委新的领导班子,任命冯骏为书记(至1985年6月因病逝世),市委常委会由9人组成。
◇中共蚌埠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更名为中共蚌埠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列为市级领导班子,王嘉璐任书记,丁厚宏、丁家礼任副书记。1985年12月由叶鑫邦任书记,丁家礼任副书记。
9月2日九三学社蚌埠支社召开第一次社员大会,33人参加,选举产生九三学社市委员会,7人组成,主任委员李立中。
9月6日第五届全国运动会“振兴中华火炬接力”蚌埠点的火炬交接仪式在科学文化宫广场举行,珠城万人空巷,上街观看火炬接力。
9月18日市首届少数民族书画展览在科学文化宫举行,省政协主席张恺帆题辞祝贺。
9月25日市政协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召开,30日结束。会议协商产生委员417人,选举委员会主席肖高,常务委员66人。
9月26日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代表520名,市长龙念作蚌埠市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会议29日结束。会议产生第九届人大常委会,33人组成,田照临为主任;选举市长龙念,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徐政修,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栾玉岫。会议还决定“月季花”为蚌埠市花,“雪松”和“中国槐”为蚌埠市树。
10月10日孟加拉国民主党领袖米垓扎到蚌进行为期两天的参观访问。
10月下旬市委组织全市党员学习中共中央整党决定,确定市公安局、机床厂、长青公社为整党试点单位。
10月西郊出土一颗古象牙化石,据测定距今约有30万年。11月4日市委、市人民政府向离休老干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干部离休荣誉证》,第一批632人领证。
11月省劳动局在蚌进行招收合同工试点,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共招收2091名合同制工人。
12月7日市食品工业规划咨询论证会召开,来自中央和北京及省内25个科研单位的专家,对规划进行了咨询论证。
12月25日市委召开第一次农业发展战略讨论会,提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上新台阶”的任务。
1984年
2月市人民政府设立市长联系群众电话。同时在与人民群众生活有直接关联的7个部门和3个市区也设置了领导人联系群众电话。
◇经国家批准,蚌埠列为全国118个乙类开放城市之一,1985年2月升为甲类开放城市。
4月4日市委决定改革二轻系统的干部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限。该系统企业有权按照自己的需要设立机构和确定人员编制,企业领导班子实行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
4月12日美国海外中山学社主席、芝加哥论坛报发起人韦玉华回蚌探亲,并同市有关方面进行学术交流。
4月16日省人民政府批准《蚌埠市食品工业1980~2000年发展规划》。
4月25日国家体改委确定蚌埠市为安徽省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5月3日安徽省丝虫病考核调查组代表卫生部对全市消灭丝虫病情况进行调查验收,认定已基本消灭该病。
5月5日蚌埠市与日本国大阪府摄津市结为友好城市。
5月6日市人武部扩建为蚌埠军分区。1984年3月王琪山任政委,11月郭杰民任司令员,1985年10月吕学兰任政委。
6月9日蚌埠联合大学、蚌埠食品专科学校正式成立,年内开始招生。
6月25日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成立,主席柳东。
7月划怀远县10个村与郊区4个村合并组建天河乡。
8月20日中荣街拆迁改造工作全面开始。整个改造工程分6个区,总面积8万平方米。
8月27日以市长龙念为团长的代表团访问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双方签订结为友好城市的协议。
8月29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一行17人来蚌视察,参观果糖厂、酒厂,品尝了酒厂生产的被誉为“大众茅台”的白酒。
9月21日省军区在蚌举行代号为“8409”工程的铁路、水运、公路倒运检验性演习。蚌埠民兵及驻蚌部队参加了演习。9月30日工人出版社出版《中国式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上的新兴城市》丛书之一——《食品新城蚌埠》,于国庆前夕在全市发行,该书共12万字。
10月2日市成立荆山、涂山风景区开发领导小组,贾兆瑜任组长。
10月27日由无线电六厂、中国银行蚌埠支行、美国中外发展公司联合组建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中美贝迪斯电子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从奥地利引进生产线,生产精密金属膜电阻。
11月10日为发展风味小吃经营,市长龙念代表市人民政府将写有“上海风味——南翔小笼包”、“天津风味——狗不理包子”和“西北风味——兰州拉面”的店匾,分别赠送给淮光饭店、淮滨饭店和起重公司知青饭店。
11月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安徽省委副书记杨海波、清华大学校长刘达来蚌视察工作,参观了市政建设及第二毛纺厂、二马路小商品市场。
11月21日应市人民政府邀请,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5国驻华商务代表一行12人来蚌参观访问,并同市经济界人士进行了经济技术合作会谈,与市政府签署了经济合作《会谈纪要》。
11月22日市首次举行个体饮食服务小吃展销会。
11月28日蚌埠市68种食品在一年一度的香港第二届食品展上展出。11月国家机械工业部向第二空压机厂颁发奖状,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贺电,表彰他们在参与我国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的研制、发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
秋出现特大洪涝。全市(含三县)有354个村庄82万人被洪水围困,民房倒塌2326间,损坏6247间,秋季作物受灾面积达225.57万亩,粮食减产1.5亿公斤,棉花减产283万公斤,油料作物少收400万公斤。
12月1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发展食品工业动员大会,提出以烟、酒、肉、粮、糖五大支柱,带动食品行业的发展。
12月31日蚌埠淮河公路桥开工。大桥南接解放路,设计全桥长1665米,由主桥、引桥、行道三部分组成,主孔跨径224米,主桥面宽21米,总投资4158.6万元,为斜拉式公路桥。
本年市微雕艺术家杨大可200余件作品在香港作个人展出。同年,400多件作品在北京故宫展览,观众17.8万人次。
◇农村取消人民公社建制,改为乡村建制。
1985年
1月5日市举行技术市场开业和首届技术交易会开幕仪式。交易会签订科技成果转让合同43项,难题招标75项。
◇市食品工业协会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信息部联合举办蚌埠市食品全国展销会。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和港商共500多人参加展销会,展销食品1500余种,成交额2500万元。10日展销会闭幕。
1月15日原驻皖第十二军“支左”部队派员专程来蚌,向市委、市政府通报军队开展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情况,检查部队在“三支两军”中的错误,听取批评意见。
1月中旬在全国首届水产品加工展销评比会上,蚌埠市20种产品获风味食品综合优良奖,其中3种获单项食品奖。
1月21日市召开人才、科技、信息交流大会。中国科协、安徽省委组织部、省科委、人事局、科协、机械厅和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湖北、山东、济南、内蒙古的代表7000人次出席了大会,揭榜技术难题80项,技术成果转让20项,发布经济信息200余条。
3月15日中国科学院科协考察协作代表团来蚌考察。考察期间,与市政府签订了《科学技术合作意向书》。
4月6日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全市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要求5年内在全市公民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法律常识。
4月8日商业系统130家小型企业采取“国家所有、集体经营”的承包方式。
5月3日团市委举行“舍己救人小英雄赵现红”命名表彰大会。赵现红14岁,生前为固镇县唐南小学学生,1984年5月13日因抢救3名落水儿童而牺牲。
5月31日蚌埠市被确定为安徽省进行全国第二次工业普查试点城市。
6月1日海军第二航空机务学校将一架退役喷气式战斗机赠送给蚌埠市青少年儿童。该机命名为“珠城少年探索号”。
6月8日市委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卫乃斌任组长。
6月全市企业普遍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
7月15日座落在中荣街北段的天桥商场竣工。该商场于1984年开工兴建,面积7540平方米。
7月24日杨道德任中共蚌埠市委书记。
8月5日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和蚌埠市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在蚌举办国际经济战略讲座,由日本专家志贺满主讲,于16日结束。
8月7日为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在市工人俱乐部召开建设“文明区”竞赛签字大会。10月14日成立市创建文明城市指挥部。
8月15日全国足球重点地区“贝贝杯”、“幼苗杯”、“希望杯”决赛在蚌埠市开幕,20日结束。
9月3日市社联首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奖活动揭晓,共有146项成果获奖。
9月4日市第一届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召开,6日结束。会议通过《蚌埠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章程》,成立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9月7日市党政领导在全国第一个教师节前,赴学校慰问教师。9日,市隆重召开庆祝教师节大会。
9月第一制药厂建成大输液自动化生产线。该生产线年产大输液600万瓶,约占安徽省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三季度火灾严重,市区和郊区共发生火警23起,火灾9起,烧伤3人,损失1.96万元,在近十年的火情记载中罕见。
10月14日蚌埠造船厂为国家重点工程平圩电厂建造的运载60万千瓦发电机的专用驳船下水。船长44.55米,排水量700吨。
10月座落在中荣街南山路交叉口的人民商场竣工。该商场工程于1984年9月15日动工,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总造价336万元。11月5日全国甲级足球联赛第二阶段的比赛在市体育场和新落成的大庆足球场举行,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专程来蚌观看比赛。比赛于21日结束。
11月22日市委、市人民政府召开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发起创建活动的第一战役。是年底,在全省8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竞赛评比中获第一名,并获食品卫生管理先进城市称号。
11月安徽省军工企业金光钢厂由大别山区迁蚌,在东郊原蚌埠钢铁厂旧址重建。
12月20日商业部在蚌投资兴建的大型储备糖库在南货场动工,总投资1100万元,设计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为全国六大糖库之一。
12月23日龙念市长调省工作,徐景仁为代理市长。
本年第六个五年计划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由1980年的13.49亿元上升到23.54亿元,年平均递增11.78%;财政收入由2.57亿元上升到4.36亿元,年平均递增11.17%;社会商品零售额由2.32亿元上升到4.58亿元,年平均递增14.56%。
◇发现北郊双墩古遗址,经鉴定为大约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早期文化遗址。1986年出土一件斜纹面陶型头像,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