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城夜转亳州
浍河北岸临涣镇,古为城。秦二世胡亥拨数万两白银,调来建筑名师,征集数万民工,在此建高1丈2尺、宽8尺、周长12华里的砖石结构城墙,巍峨壮观。东西南北4门之上各建阁楼1座,精巧别致。南阁面临浍水,河岸树木葱笼,河水清澈碧绿,景色十分秀丽。玉皇大帝经常来此观赏胜景,因此南阁又被称作“玉帝行宫”。有一天,斩将封神的姜太公路经此处,也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便在南阁顶建一座神庙,称“庙上庙”,常居于此。玉皇大帝知道后,心中十分不悦,决定派天神把该城转移别处,不让子牙游赏。一天夜里,风滚滚、雾腾腾,天空一声巨响,天门大开,只见祥光道道,瑞云翩翩,无数金甲天神冲出天门,来到城。一阵震耳欲聋的吆喝,天旋地转,城墙即拔地而起,飘忽南去,旋即降落于亳州。与此同时,亳州土城也被金甲天神用同样威力摄来城,因当时姜太公正在南阁庙中熟睡,天神不敢贸然冲犯,便留此1阁。故而亳州城,东、北、西3门阁楼皆有,唯独没有南阁。临涣至今完好地保存着1座土城。
(二)石老爷
临涣城南浍河上有座5孔石桥。桥南端有石雕象两尊,一男一女,并肩而坐。石象雕技精致,栩栩如生。当地人称“石老爷”、“石奶奶”。该桥也因此得名“石老桥”。
很早以前,浍河南岸有一青年,家境贫寒,靠打柴为生,经常到临涣集卖柴。有一天卖柴回来,天色已晚。走到石老桥,顿感精疲力乏,便坐在石象旁休息,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忽听石老爷对他说道:“你整日砍柴卖柴,甚是辛苦,你发财机会已到,明天是四月初一,逢东岳庙会,天宫将有两位仙女来庙会观光,天亮前路经石桥,你要在此等候,拦住她们的去路,直到交出黄金、白银各百两才可放过。这事无论是谁问及,都不可泄露实情。”说罢,天空一声巨响,青年人惊醒,方知是南柯一梦。青年人想起梦中石老爷的述说,欣喜若狂,随拿起扁担,藏于暗处,拭目以待。约二更时分,由南向北飘飘然走来两位秀丽的女于,一位身着金光闪闪的黄色长裙,另一位身着银光闪闪的白色长裙。青年人知是天女到来,上前举起扁担就打。两位女子急闪一旁,喝道:“这位大哥,我们素不相识,无冤无仇,为何拦路伤人?青年人道:“今日是我发财之日,打倒你们就可得到黄金、白银。”二女听罢,哈哈大笑:“谁把此情告知于你,只要如实讲出,我们便可给你黄金、白银。”青年人财迷心窍,早把石老爷嘱咐的话丢于脑后,将实情一五一十全盘说出。二女听罢,手指石老爷对这青年人道:“你想发财,易如反掌。在这尊石象头内就有一颗夜明珠,乃是人间奇宝,价值连城。你若能得到,保你荣华富贵。”说罢,飘然而去。青年人听信二女之言,即回家取来石锤、石凿,朝石老爷头上凿去。每凿一下,火星迸发,响声隆隆。凿到天亮,石老爷头上被凿了个大窟窿,也没发现什么夜明珠。青年人这时才知上当,望着残缺不全的石象,怀着负疚的心情,无精打采地回家去了。至今,石老爷头上还留下个大窟窿,此后,每逢阴天更深夜静时,方圆数里都可听到石老爷痛苦的7年吟声。
(三)卧龙湖
很早以前,铁佛西南一带地势低洼,湖内杂草丛生,野鸭成群。遇雨则一片汪洋,颗粒不收。四周百姓倍受其苦,便在村头建庙宇,塑神象,焚香叩拜,祈求天神保佑。百姓求神之心感动了龙王三太子。一日,太子偷偷来到铁佛西南,吸干湖水,解除了水患,众百姓感恩不尽。不料此事被玉皇大帝闻知,责怪三太子触犯天规,下令将其打入尘世,受卧湖3年的处罚。百姓不忘三太子赐福之恩,便把此湖称作“卧龙湖”。
(四)火烧集
濉溪镇东南40里濉河岸上的古饶集,原称“火烧集”。
宋代,集市上生意兴隆,市肆栉比,客商较多。但生意人多不规矩,不是少斤就是短两。他们勾结地方官吏,仗着钱、势,坑害百姓。百姓怨声载道。光阴荏苒,年复一年,生意人的所为终于传至玉皇大帝耳中,遂派天神来此暗访。经查,确是实情,生意人1斤至多给14两(旧秤1斤为16两)。玉皇大帝派火神化装成乞丐,沿小集高喊“14两大火烧矣”,以示警告。听到喊声,人们不解其义,认为是乞丐胡言乱语。这乞丐一连喊了7天,生意人做买卖照旧少斤短两。第7天晚上喊声止,街市上空一声霹雳,小街冲天火起,救之不灭,共烧了7天7夜,热闹的小集市变作一片焦土。日后,小集虽重建开市,生意人再不敢克斤扣两。“火烧集”由此得名。
(五)双古堆
黄沟岸边的“双堆集”,是因附近有两座土堆而得名。这两个土堆有其来历。
很久以前,黄沟岸边有姑嫂二人,性情都很做强,各自夸耀自己勤劳,本领大,整日为此争论不休。有一天,两人约好到村外比赛堆土堆,在一定时间内,谁堆得高大,表明谁有本领。嫂子能吃苦,不偷懒,比赛一开始,就一个劲地埋头堆土,一会儿功夫,就堆起一座又高又大的土堆来。小姑子则刁钻奸滑,偷懒怕苦,她把土堆堆成尖尖的,看起来很高,实际不大,即现在的“尖古堆”。当她偷眼瞧见嫂子的土堆比自己堆的高大时,顿生妒忌,拿起铁锹把嫂子的土堆尖子铲掉,即成了现在的“平古堆”。嫂子见状,十分气恼,上前便去夺锹。小姑子不让,一扬手,把锹上的土堆尖子甩到了西北角几十米处,即现在的“黄古堆”。嫂子愤怒至极,挥拳要打。小姑子自知理亏,拖锹就跑。锹头在地上拉了一道沟,即现在的“拉锹沟”。小姑子跑着跑着,不小心摔倒在地,便压出了现在的“肚子湖”、“两奶坑”和“鼻子洼”来。
(六)浍仙牛
很早以前,天宫牛王生有一子,头上长了一对锋利的尖角,取名“浍仙牛”。这牛性情暴躁,整日惹事生非,搅得天庭不得安宁。有一天,为一桩小事,它砸坏了天宫,打伤了弟兄。玉皇大帝十分气恼,将它赶出天庭,降至人间受罚。
浍仙牛被赶出天庭后,降至南坪。适值大雨连绵,千里平川一片汪洋,庄稼淹没,房舍倒塌,百姓纷纷逃往他乡。洽仙牛见状,非常怜悯百姓的遭遇,决心把他们从苦难中解救出来。随把尖角插入土中,朝着东南方向奋力掘去。顿时泥土飞溅,显现一沟,水顺势东流,霎时水涸土现,解救了南坪一带的百姓。浍仙牛却活活累死。当地百姓为感神牛的恩德,就把此沟取名“浍沟”。天长日久,由于水流冲击,沟渐宽大,遂成河流,便改称“浍河”。
(七)梦缘庵
唐代有一姓赵的官员赴宿州任州官,路经三铺时,天色己晚,便寻客舍住下。夜深人静,只感被冷灯残,客窗凄凉,恍惚入梦。见一位龙钟老人,白发红颜,身披鹤氅,飘然来到床前,语重心长地告诫道:“官员到任,要为百姓解除疾苦;只有得到百姓的拥护,方能步步高升。”说罢,拂袖而去。一声鸡啼,官人惊醒,方知是梦,但梦中老人告诫的话语却铭记在心。到任后,查民间灾情,解民众疾苦,所辖之地,路不拾遗,家泰民安,深得百姓信赖。因治民有功,不久便被朝廷提升两级。官人想起梦中老人的指教,觉是缘分所至,为感恩德,便拨银两,调名师,在三铺客寓旧址建庙宇1座,取名“梦缘庵”。
(八)插花塔
唐朝末年,黄巢带领义军经过三铺,见街上空无一人,甚感奇怪。他化装乡民,探查实情,只见家家关门闭户,走遍全街,仅遇见一老妇坐在门前插花。黄巢上前问道:“老人家,乡民都到何处去了?”老妇慢慢抬起头,看着乡民打扮的黄巢,说道:“官府说黄巢的军队到处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近日要经过这里,谁还坐家等死,都躲藏起来了。”黄巢道:“你为何不去躲藏?”老妇笑道:“我已年过80,是该死的人了。就是黄巢来到把我杀了,也不屈寿了。”黄巢听罢,甚为伤感。忙解释道:“我就是黄巢,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当朝逼得我们没有活路,我才带领众百姓起义。我们只杀贪官污吏、富豪劣绅,绝不伤害平民百姓。”老妇道:“贫富难分,孬好难辨,怎么能证实你们是好军队?”黄巢道:“我大队人马就要来到,为辨明好坏,就用插花作为标记。你赶快告诉众百姓,让他们回来,门前各插花一朵,义军见门前有插花即知是穷苦百姓,决不动他们一针一线。”说罢即回营告诫义军去了。老妇将信将疑,但还是按其所嘱通知百姓。果然,黄巢兵马到此,只抄杀门前没有插花的富豪劣绅,未动百姓一根毫毛。人们十分佩服老妇的胆略,感激她为大家做件好事。老人死后,百姓便在此建塔1座,塔内不供神,不塑佛,只画1幅“老妇绣花图”,取名“插花塔”,永作纪念。
(九)牛郎织女会孤山
濉城南20余里有座孤山,山上树木葱茏,山间泉水顺着小溪往下流淌,真是一个秀丽而清幽的地方。
古时候山上住着一位采樵老人,勤劳善良。一天晚上,皓月当空,老人到溪边打水,望见溪边站着一位男青年,头挽发髻,身穿镶边大襟小褂,脚着靴统鞋,正牵着一头老牛在饮水。老人正待上前问话,忽然不知从何处又来了一位满头珠宝、身着彩裙、眉清目秀的女子。两人相见,手拉着手,紧紧依偎在一起,窃窃私语。老人断想这是男女在谈情说爱。为不惊扰他们,便偷偷躲在一块大石后面。不知过了多久,忽闻山下鸡啼,东方渐亮。老人抬头再看时,小伙子和那姑娘已不见了。奔至溪边,见老牛站的一块青石上,有清晰的牛蹄印迹。老人恍然大悟:这是牛郎和织女来孤山相会!从此,“牛郎织女会孤山”的传说就流传开来。至今,孤山上牛蹄印仍清晰可见。
(十)双姑娘坟
罗集东南有座霸王城,城边有座又高又大的土坟,当地人称作“双姑娘坟”。
很早以前,霸王城内有一官宦,膝下无子,只生一对孪生姊妹,长得如花似玉,温柔善良,夫妻二人爱若掌上明珠。
姑娘18岁那年,父母为女儿在城内挑选了两个富家公子为婿。这两公子依仗家中财势,整日游手好闲,拈花惹草,横行霸道,早已臭名远扬。两位姑娘坚决不答应这门婚事。他们有着共同的心愿:挑选郎君不图权势,不图钱财,只求人品。城外有两位农家青年,勤劳、忠厚、善良,提起他们,人人赞不绝口。不久,两位姑娘分别偷偷与他们相爱了。父母得知后,极力反对,认为门不当,户不对,不论姑娘怎样相求都不应允,决计要把他们嫁给那两个富家公子,并很快择取吉日。姑娘知道难违父母之命,决心以死相抗,就在出嫁的头天晚上,抱在一起自缢而死。家人将两姑娘合葬于霸王城下,就是现在的“双姑娘”坟。
(十一)碗滩老人
南坪西北有一处四面高、中间低洼的土滩,形状似碗,得名“碗滩”。这里原是一片野草丛生的荒滩。有一天,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位老人,在滩上搭棚定居。老人勤劳善良,日夜不停地开垦荒滩。天长日久,荒滩变成了良田。老人把收获的粮食接济四周贫民,因此深受百姓的爱戴。都称他“碗滩老人”。
距此不远的黄庄,有个财主名叫刘坏水,横行乡里,欺压百姓。他看荒滩变作良田,便想霸为己有。一天,老母病死,他声称碗滩是风水之地,要拿自己的一片低洼之地相换。老人不从,刘坏水便带着家丁强行霸占。在埋葬老母那天,晴空一声霹雳,从土滩上飞起一团火球,霎时,土滩下陷,变作一片水坑,刘坏水被活活淹死,百姓拍手称快。从此,人们再也没有见到碗滩老人,为表纪念,便在滩边建庙祭祀。
(十二)二李家大门都朝东
尤沟二李家40多户人家,全姓李,家家大门都朝东。老人们经常向人讲述大门朝东的缘由。
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城,明思宗朱由检吊死煤山。闯王进宫,抄斩皇族。慑于闯王的威力,即日起,大地雾气蒙蒙,太阳久久不敢冒出。百姓不知何故,纷纷面朝东方磕头焚香,求拜天神。闯王见此,即挥毫赋诗一首:“太阳公公心莫惊,万里行空放光明,为迎红日天边出,李氏子孙门朝东。”题罢,一阵清风吹过,云开雾散,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从此,闯王老家陕西米脂县李家寨,家家大门朝东开。
清顺治年间,陕西大旱,颗粒无收,百姓纷纷逃难他乡。李家寨一户携眷来到境内尤沟落户,按祖传习俗,大门仍旧朝东开,一直沿传至今。
(十三)张果老倒骑驴
蔡里山坡上有一古庙,很久之前,庙中有一老僧带着三个和尚。最小的和尚叫张果老,除侍候老僧外,还干劈柴、担水等杂活。一天晚上,张果老挑满缸水,至次日,一滴未用,缸水竟然全无。老僧责骂其偷懒。张果老不知其因,只得重新挑满缸水。第二天,缸水又不用而尽,老僧气怒,将其痛打一顿。张果老甚感委屈,心中诧异,决心弄个水落石出。晚上,又挑满缸水,藏于暗处窥视。半夜时分,忽从庙外跑进两个白胖光腚小孩,来至缸前,头伸进缸中喝水。张果老上前捉拿,转瞬却不见了。果老便把所见情景如实告知老僧。老僧命张果老仍把缸水挑满,不要声张。晚上,老僧拿根钢针,纫上长长的绒线,和果老藏于水缸不远的暗处。不久,果然两个光胶小孩又来缸边喝水。老僧乘他们头伸进缸中之时,跑上前去,把钢针扎进小孩腚上,只听“哇”的一声尖叫,小孩又不见了。老僧和果老顺着绒线查找,至庙外墙角处,红线入地。老僧令果老拿来铁锹挖掘,结果挖出两个形似人体的东西来。老僧知是人参,令果老烧火煮熟,并告知不准品尝。
张果老把挖出之物放于锅中,生火煮了一会儿,香气扑鼻,果老馋口流涎,忍耐不得,便捞出品尝,味道鲜美。果老仍馋涎不止,索性取出吃个精光。果老畏老僧责怪痛打,想逃走了事。出庙门,见树上拴一头毛驴,回头把锅中所剩汤水取出给驴喝了,然后骑上驴背,朝东逃去。为怕老僧前来追赶,便倒骑毛驴往后观望。后人说,张果老食仙参已成仙人,毛驴喝了汤水也成为神驴,从此果老骑着毛驴遨游四海去了。
上一篇:四、异闻奇事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