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六、中医内科
1956年,县医院从城关卫生所调进较有名望的中医赵午峰,开设中医门诊。1959年又从五沟区卫生所调进老中医张干臣。他们对治疗中风、伤寒、产前产后子痫、肝硬化腹水等疾病有独到技术。特别是治疗肝硬化腹水,张干臣辩证配方,并亲自指导中药房制作“鳖甲煎丸”,有效率达90%以上。1984年6月,县医院中医科交给县中医院。中医院除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外,还治疗一些疑难病症,如冠心病、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脑出血、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糖尿病、乳糜尿和急、慢性肾炎等疾病。有两个病情严重的乳糜尿患者,经辩证施治完全恢复健康。用祖传秘方“椿根白皮合剂”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便血46例,都在1至12天内止血,效果显著。濉溪镇卫生院中医师吴殿章,自学成才,医技较好。永城县汤庙某女36岁,左手红肿胀痛、紫黑灼热,7年未愈,曾到永城、苏州、上海等地治疗全无效果。1974年4月来镇卫生院就诊,经吴殿章诊断,属湿热流注,用“二妙汤”加味,服5剂,灼热大减,又服5剂,肿胀紫黑尽消。再与“黄芪赤风汤”加减,服10余剂,即平复如常。另有烈山区任圩乡祝庄某女,55岁,呕吐不已,食而复出,去淮北人民医院住院治疗3月无效,被视为“不治之症”。1983年2月27日经吴殿章诊断,认为系“幽门瘀滞”,用“通幽汤”加减,服10余剂转危为安,继用益胃、养阴和中的药物扶之,又服20余剂,完全恢复了健康。类似疑难病例治愈较多。
二、针灸、推拿科
县医院于1958年开设针灸科,有针灸医生2人,除针治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外,还用针灸治疗脑血管栓塞、乙型脑炎后遗症、小儿麻痹症、后天性聋哑症、夜尿症、神经官能症、面神经麻痹、各部位关节痛等疾病,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1973年添置了电针治疗器、红外线治疗机等,进一步提高了针灸治疗效果。用红外线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肥大症,疗效显著。同年用快针快刺法治愈链霉素中毒引起的神经性耳咙4例。1984年,中医院接收了县医院的针灸科,开展了各种灸法和拔火罐疗法,能够治疗儿科、妇科、五官科、外科等60多种疾病以及急性高热厥症、剧痛等疾病。仅1985年就针灸治疗6500人次,其中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35人,治愈25人,好转10人;治疗各种腰腿痛、肩痛5000人次,总有效率达90.2%。
中医院推拿科于1985年下半年设立,有推拿医士1人,半年治疗158个病人,13种疾病,其中对颈椎病、肩周炎、扭伤、腰肌劳损、偏瘫、失眠、小儿腹泻等病,疗效较好。治疗小儿腹泻33例,全部治愈。如1患儿腹泻月余,服中西药无效,经捏脊、揉龟尾、推脾土3次,泻止病愈。
三、伤骨科
中医院于1984年派1名中医师前往上海中医医院学习治疗骨伤、骨病,1985年9月回院开诊。对骨折、脱位、内伤、伤筋等采取内外兼治的方法,取得很好的效果。治疗方药是根据国内伤骨科名医的验方,将20多种中药碾末调膏,外敷患处,达到消瘀止痛、舒筋活血、接骨续筋、清热解毒等功效。一左腕骨折肿痛甚剧的患者,经加板固定、外敷中药膏并加服中药后,20余日痊愈。1985年5月药疗室用直流电中药导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腰椎、膝关节、跟骨等单纯骨质增生症,至年底共接诊病人197个,经3个疗程36次治疗后,治愈率达31%,显效34%,好转33%,总有效率达98%。一腰腿痛甚剧患者,经药疗3天(6次),即能自己上楼,3个疗程18天后,疼痛全消。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