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夕,我县广大群众依靠散在农村集镇个体开业的306位中医药人员治病。在各类中医人员中,有中医内科237人,草药医生9人,痘疹医生17人,骨科医生5人,眼科医生1人,针灸医生11人,喉科医生4人,外科医生5人,中医学徒17人。这些医生绝大多数是自学成才;有一部分是投师学徒,出师后单独应诊;有少数是祖传世医。他们的医术高低不一,少数文化水平较高或祖传世医的技术较好。
50年代初期,卫生系统一度产生轻视中医的思想。为充分发挥中医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我县从1951年起,把技术较好或有专长的55名中医吸收到县、区医疗单位工作,有的被任命为区卫生院院长。从1953年至1955年,陆续将个体中医药人员组织起来,参加集体所有制的联合诊所。在61个联合诊所533人中,有中医266人,占50%,中医所长占1/3强。在组建联合诊所的同时,先后抽调150余名中医,参加地方病、传染病的防治,其中青年中医占80%。因防治地方病、传染病采用西医的方法,这些青年中医在西医的影响下都逐渐改成了西医。为克服中医改行的问题,在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的直接指导下,成立了中医研究所,建立了函授辅导小组,确定了专门工作人员,积极组织他们学习政治、业务,开展技术交流。1955年举办中医药人员学习班和针灸学习班,有65人参加了学习。1959年至1960年,为普及针灸知识,各区举办了短期训练班,1462人参加了学习,另有业余学员2029人。全县有中医300名,其中20名中医在县、区医疗单位参加临床医疗工作。中医总数比建国前夕减少6名,在县、区医疗单位工作的减少35名。“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具有真才实学较有名望的老中医,因为家庭成份高和所谓历史问题被开除回家,加之中药的生产、采集、加工无人过问,缺味较多,致使中药方剂开不出、拿不全,迫使一些中医不得不改为西医。1976年后,群众喜爱的中医中药才又受到普遍重视。1979年选拔中医学徒签订师徒合同的4人。同年4月,举办60人参加的中医药学习班,8月又举办50人参加的“中医温课”学习班。之后数年,又会同县医药公司先后3次举办中药炮制学习班,参加学习的县、社医疗单位的中药剂员共97人次。
1979年6月,我县对中医药人员进行了技术职称评定,经过考试考核,有23名初级中医人员晋升为中医士,13名初级中药人员晋升为中药士。1980年经考试考核,报市卫生局批准,晋升为中医师12人,针灸医师3人,中药师8人。1985年全县各级医疗机构有中医人员101人,其中中医师21人,中医士29人,中药师4人,中药士14人,中医药学徒12人,中药剂员22人。此外还有个体开业的中医生6人,针灸医生4人,痔痰专科医生3人,喉科医生3人。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