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科技培训班
1956年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所属农学会、医学会、畜牧兽医学会等,围绕农时季节以及群众学科学的需要,经常举办科学技术培训班,传授生产技术,普及科学知识。1963年10月,县科协和县农学会针对红薯贮藏的腐烂问题,先后在五沟、临涣、百善、濉西、烈山等区举办红薯贮藏训练班,讲解红薯腐烂的原因以及防腐的办法,培训农民骨干3000人,使全县红薯的保鲜率普遍提高。1979年为了适应当时农业发展的需要,县科协举办小麦栽培、植物保护、畜牧兽医等技术培训班,培训农业技术员700人次。1980年9月又举办秋种科技培训班,内容有小麦合理施肥、因地制宜选用良种、推广栽培新技术及油菜生产等。参加学习的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500余人。1983年后,为了提高技术人员的外语水平,县科委举办两期科技英语学习班,70名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员参加了学习。经过考核,有60名学员掌握了英语基础知识,借助工具书能翻译英文技术资料。另在杨柳乡赵庄举办葡萄栽培技术培训班,并作现场指导。赵庄庭院栽植葡萄已有20多年的历史,培训以后,扩大栽培面积,增加了收益,已成为闻名全县的葡萄专业村、庭院经济专业村。四铺区科协举办养鸡、养兔、兽医培训班,培训回乡中学毕业生和专业户青年210人。1984年5月,县科协协同农林牧渔业局、教育局等单位成立安徽农民函授大学濉溪县分校,到1985年底共招生3期,先后参加学习的达5600人次,每人都系统地学习了1至2项种植业或养殖业方面的技术。全县区、乡级一年制以上业余科技培训班到1985年举办了13期,学员460人。这些班既学习语文、数学、政治等文化课,也学习作物栽培、植保、育种、畜牧兽医等专业课。从1963年至1985年,全县专业学会和农村科普协会共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2060期,培训20.9万人次,为普及科学技术、振兴濉溪经济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二、科技讲座
为了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1979年,县科委、科协先后邀请安徽农学院、省水科所、南京土壤所、徐州地区农科所等单位的16位专家和科技人员来我县举办专题学术讲座,内容有小麦、油菜的栽培技术等。参加听讲的专业科技人员共1000人次。1980年,为了提高领导干部的农业技术素质,以便在领导生产时逐步由外行变成内行,县科委、科协联系实际,为科局级以上干部举办短期农业技术讲座7期,讲授了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畜禽养殖方面的技术知识。1984年12月,县内发现了首例流行性出血热病。这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状表现为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以至威胁生命。为了控制这种疾病的发展,县医学会于1985年元月邀请省防疫站主治医师罗北庄等2人来我县举办“流行性出血热”学术讲座。12月1日,又邀请上海医科大学著名中医教授姜春华、上海市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贝润浦、上海中山医院主治医师姜光华来我县举办中医学术讲座,讲授中医辩证与辨病、肝病治疗新经验、医学心理学等新兴学科。参加听讲的有县、区、乡医院的医务人员210人。自1979年至1985年,全县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共举办学术、技术讲座771期,参加听讲人员达5.28万人次。
三、异地学习
为学习外地先进技术和经验,1979年县科委组织部分农业科技人员,先后到南京、淮阴、徐州、泰安、德州、合肥及河南、陕西等地的科研单位,考察种植小麦、棉花、玉米、油菜及耕作制度等方面的技术,学习先进经验。此后每年组织从事小麦研究和良种繁殖工作的科技人员,分河南、河北、山东、陕西4路,到所在农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考察小麦品种和栽培技术,先后引进博爱74—22、郑州761、宝丰7228、陕农7859等一大批小麦良种,学习了合理经济措施和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经过实验与示范,在全县推广和普及。1982年10月,县医学会组织有关医务人员赴山西运城地区医院学习“头针疗法”、“颈动脉滴注”和“脑源性瘫痪”的治疗技术。同年,又去北京广安门中医院学习中西医结合用“消痔灵”治痔核的新技术和用中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1984年3月,又往衡阳中医院和慈利县中医院参观考察中医院管理办法,为建立中医院提供了良好方案。到1985年底,全县共组织科技人员外出参观考察662次,参加人员1980人次。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