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广播站
(一)县广播站
1951年7月23日,我县建立第一个广播收音站,有五管直流收音机1部。次年6月,收音站发展至12个,县、区文化馆和大工厂都建立了收音站,1954年收音站增至17个。
1956年8月,县广播站在老城建设巷南端正式建立,有工作人员3名,房屋4间。同年12月,省广播电台拨给我县3.7万元购置广播设备。1957年元月,县广播站安装250瓦扩音机2台,有收音机1部、电唱机1部、话筒1只、发电机1部,利用电话线在全县城乡安装喇叭230只,开始第一次播音。1958年,广播站工作人员增至11人。1960年至1962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县广播站改为转播站,仅保留4名工作人员。1981年11月7日,县广播站搬至濉溪镇沱河路新址,有播音、机务、办公用房20间。1984年工作人员增至12人,其中编播人员7人。
(二)区、乡广播站
区、乡广播站以转播为主,并负责管理、整修广播网路,保证信号畅通。1958年9月,濉西、烈山两个人民公社首先建立社广播站,并安装了喇叭。1959年建成濉西、烈山、临涣等9个区广播站。1962年,保留了濉溪、烈山、临涣3个区广播站,其余停办。1963年区、乡广播站又逐渐恢复发展。1969年后全县相继建立了27个公社广播站。1980年全县设9区1镇,有10个公社广播站改为区站。1985年底,全县建有区(镇)广播站11个、乡广播站69个。
二、广播线路
1957年1月,全县仅濉溪镇有广播线路2.5线公里。同年,利用县邮电局通往区、乡的电话线路传播信号,对农村广播,每天早中晚3次,占线6小时。1960年12月,用杂木杆架通濉溪至渠沟的广播专线,单线全长6杆公里。1965年11月,用杂木杆架通濉溪镇至濉西区广播专线,单线全长9杆公里。1970年5月,为解决广播、电话同用一线的矛盾,抽专人研制载波广播,首先在县邮电局至蔡里公社的电话线上试验成功。用音波通电话,用载波传输广播信号,各用各的电波,互不影响。1973年全国有线广播会议后,我县开始大规模地架设专杆专线。县广播站至刘桥公社广播站的线路是我县第一条用自制水泥杆架设的广播线路。1974年8月,全省广播专杆专线现场会在我县召开。1984年底,全县广播线路全部是专杆专线。县城至各区有9条线路,长146.4杆公里,447.44线公里;区至乡有43条线路,长371.7杆公里,570.4线公里;乡至村的线路2150条,长1908.7杆公里,2293线公里。总长度2386.8杆公里,3311.2线公里。同年12月经省广播电视厅仪表测试,我县专杆专线质量优良,被评为全省广播线路测试第一名。
三、广播设备
1957年元月,县广播站第一次播音时,全县只有230只喇叭,同年4月发展到350只,每个乡社至少有1只喇叭。此后广播设备不断增添,1985年,县广播站有Y275×2扩音机3台,WS430收讯机2台,调频收转机1台,调幅收音机2台,磁带录音机11台,电唱机2台,话筒3支,GK84~1控制台1台,GV~Q~5型调音台1台,G15~35监听放大器1台,各种收录机4台,各种戏曲、音乐等录音带200盘,戏曲、曲艺唱片300张。区、乡广播站拥有扩音机315台,功率达86625瓦,有前级增音机40台、录音机113台、电唱机129台、自制控制台4台。在农村广播线路上,装有高音喇叭3238只、小喇叭4120只。
1981年县广播电视局建立有线广播反馈,在输出配电柜装上正馈输出广播和反馈输送电话的自动转换装置,每次播完,就能从电话里听到全县各区站广播员对广播情况的反映,从而改善广播的服务质量。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电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