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初期,县文化馆建立创作组织,诗歌创作由过去少数文人自行吟诵转向有组织的大规模创作,作品形式以民歌和自由体诗歌为主。1950年《皖北日报》发表我县农民作者创作的《娘俩儿笑起来》。1958年全县掀起一个千人编、万人唱的民歌创作高潮,一年创作民歌10万首。这些作品大都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大跃进”局面和人们的“豪情壮志”,大部分形式粗糙,内容浮夸,只有少数作品较好。后县文化部门将其编辑成《濉溪县民歌集》3集。安徽人民出版社从中精选1集出版发行。《安徽群众文艺》、《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也分别刊登我县这一时期创作的《锄草》、《食堂》、《秋种三首》、《小会计》等诗。1961年3月我省诗人绥民、严阵来我县进行诗歌创作讲学后,诗歌创作逐渐由民歌转向自由体诗歌。“文化大革命”期间,诗歌创作处于低潮。1976年后,创作诗歌的质量显著提高。1978年至1979年,《安徽文学》发表了范保中创作的《这枪声》、《高压只能使火山爆发》及左朝胜创作的《喝下吧团长》等诗。《解放军文艺》、《诗刊》发表左朝胜、高正文创作的《淮海的问候》、《我回来了》等诗。这两首诗作表现了当年参加淮海战役的老战士重来淮北参加经济建设的豪情壮志。其诗发表后,在群众中影响较大,《诗刊》在评论文章中给予高度评价。《芳草》、《江淮文艺》等刊物也相继发表了反映农村面貌的《你可知道》、《酒歌》、《洒下吧甘露》、《农家小院》、《蚕肥绿多情更长》等作品。1978年至1985年,省以上报刊共发表我县作者创作的诗歌31首。
小说创作在我县起步较晚,1960年省文联主席、作家陈登科来我县进行小说创作讲学后才逐步发展起来。60年代所创作的优秀作品主要在本县刊物和小报上发表,1971年后开始见诸省级报刊。1972年《安徽日报》发表农民作者李丙华、李良食创作的《普通劳动者》、《串门》。1978年《安徽文学》发表李丙华创作的《改卷》、孙叙伦创作的《春分》。1980年《希望》发表段传新创作的《柴桂买马》。1972年至1985年我县作者在省级报刊上共发表小说18篇。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