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建校实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县广大农村普遍实行了农业生产责任制,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渴望子女学习文化的心情也日益迫切,教育事业急待发展。但我县农村校舍多为土墙草顶,年久失修,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1981年初,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三结合”集资建校的要求,即由群众集资、国家拨款及学校勤工俭学的收入合资建校。当年我县推行“三结合”建校工作。至1984年,发动群众集资831.4万元,国家补助271.3万元,学校从勤工俭学收入中投资4.5万元,总计投资1107.2万元,新建、改建校舍10713间。
新建校舍一律砖墙瓦顶,带走廊,水泥地面。每口教室长10米,宽5.5米至6米(不包括走廊),檐墙高2.8米至3米。每3间教室有2门10窗,窗高1.2米,宽0.8米,通风、采光都符合要求。由于我县“三结合”建校质量高,进度快,1981年,被省教育厅列为省“三结合”建校的重点县。1982年,跨进全省“三结合”建校的先进行列。1983年和1984年,均被省评为“三结合”建校先进县,两年获奖金12万元。
“三结合”建校情况统计表

二、“三结合”建校典型学校简介
(一)刘桥区土楼联中
土楼联中于1982年集资兴建,共筹款6万余元,其中社队集资5.1万元(包括献工献料折款),国家补助9000元。新辟土地15亩,建7.2米宽砖瓦结构带走廊的教室、办公室24间,寝室6间,伙房3间,门卫室1间,厕所5间;2.2米高的石头围墙360米。添置课桌凳400套。教师利用暑假与群众一起干活,仅用两个月的时间,新校舍全部建成。当年招收6个班,学生420人。1983年,在我县“三结合”建校表彰会上,授予土楼公社党委一等奖,奖金2000元。
(二)临涣区高皇乡李场小学
李场小学原有20间破草房,矮小狭窄,光线黑暗。从1983年起,村干部发动群众,集资办学。经过两年的努力,群众集资2.3万元(包括献工献料折款),学校拿出历年来的勤工俭学收入5800元,国家拨款补助6200元。干部、群众和老师一起动手,拆掉旧房,新建砖瓦结构带走廊的教室23间,拉围墙150米。添置新课桌100张,办公桌8张,收录两用机1台。还添置了篮球架、乒乓球案、单双杠等体育器材。学校周围植树200多株,院内建花坛3个,学校面貌为之一新。
几个年份教育经费支出比较图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