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师范讲习所与乡村师范
民国12年(1923年),由地方宿儒李卓云、陈贯一等倡导,在濉溪镇的金陵会馆(老城原县委招待所),创办濉溪师范讲习所,校长李卓云。学制2年。招收1个班,学生40人,食宿在校。经费来源于地方学田和工商界集资。第一届毕业生绝大部分从事地方教育工作,少数人投入工商界。1925年,由于军阀混战,商业萧条,田园荒芜,集资困难,该校停办。
民国19年,教育界知名人士陈海仙在临涣集文昌宫创办“宿县第七区区立乡村师范学校”,学制2年。陈海仙任校长,王润吾任教务主任,陈粹吾、王建东、张灿五等为教师。该年秋招收学生40人,开设1个班。设置伦理学、儿童心理学、生理卫生、自然、常识、国语、算术等课程。学校经费除从公益捐项下提拨2500元作为开办费外,一由县教育局补贴,二由学生缴纳学费,三由地方学田交付。23年,经费来源枯竭,乡村师范不得已而停办。
附记宿县教育局督学吴延节1931年4月12日视察临涣乡村师范报告(摘要)
该校位于临涣镇北圩孜门外文昌宫,环校植柳,内有园地约六七亩,菜色青青,充满乡村风味。教室三间,门窗均着蓝色,并装玻璃,光线十分充足。其它如教务处、学生寝室、教员室等布置整洁。学生寄膳宿者二十余人。校长陈龙楼不支薪,亦不任课,所有校务,悉以主任王润吾主持,教员陈粹吾、王建东勤恳耐劳,深得学生信仰。课程表内列有“做、学、教”一科,该校校员等,事事以“做”为中心,深合教育职业化与劳动化的真谛。上午第二时国语,教员王建东令学生复习第二课《国旗》,移时即授第七课定庵文集之《病梅馆记》。第三时自然,教员王润吾,始而复习,既而挑问,且问且答,毫不迟虑,最后将消化、循环、呼吸、排泄四器官,绘图指示,颇能引起学生注意与兴味,教法灵活敏捷,至堪嘉慰。关于学生活动方面,全校员生同组一“翠柳村”,最高机关为村民大会,下置财政、卫生、体育、园艺设计及外交等部。体育部又分篮球、足球、田径三组。园艺部分莳花、蔬菜,均于每日课外由各部长督同各组员实地劳作。督学视察时,适陈教员粹吾率同学生于该校门前划分园艺及体育场,俾使学生分组动作。统观该校校风严整,管训有方,短时间内,有此成绩,深堪嘉许。
二、濉溪师范
1951年于县城东草寺庙创办濉溪初级师范学校,连续3年招收小学毕业生,计251人。1954年起,初师班停止招生,连续轮训小学教师。1956年招收中师速成班50人。1958年,初师班恢复招生,并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办中师班,校名改称“安徽省濉溪师范学校”。1962年,学校停办。1973年起,开办小学干部、教师训练班,培训校长、教导主任、语音教师、外语教师等,前后办10期。1976年,濉师恢复招生,招收社来社去学员,分政文、数理两个专业,共81人。1978年以后,随着招生考试制度的恢复,该校招生纳入国家计划。截至1984年,共招收普师班606人,民师班326人,英语班64人,毕业后均分配到学校任教,为我县教师队伍输送了新鲜血液。
濉溪师范自开办以来,先后办过62个班,毕业学生2994人,他们的踪迹遍及全县各地有的已成为中、小学的骨干力量。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