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街道
建国初期,我县51个集镇,仅有街道83条,总长度2.91万米,面积14.28万平方米,且弯曲狭窄,均为土路面。至1957年,小集镇街道依然如故。1958年始进行建设,新增街道22条,长2500米,面积1.25万平方米,均为砂礓路面。70年代,孙疃、临涣、马桥、五沟、双堆等18集,各增加街道1条,总长4000米,面积3.88万平方米,仍为砂礓路面。其间对三铺、四铺、五铺、铁佛、蔡里等集沿公路的街道进行取直加宽,铺筑沥青路面,面积1.6万平方米。进入80年代,集镇建设加快。1980年新增街道22条,长7200米,面积5.76万平方米,其中沥青路面积1.06万平方米,砂礓路面积4.7万平方米。1981年,临涣集铺设1200米沥青路面,占街道总长度80%。1983年,百善集十字街拓宽为27米,铺设沥青路面,路两侧修筑了路牙石,700米长的东西街装上了路灯,是我县最早装上路灯的集镇。1984年至1985年,临涣、百善、孙疃、郭集、南坪、五沟、界沟、白沙、小湖、韩村、铁佛、宋庙、黄集、罗集、陈集、糟坊16个集新开街道15条,7.96万平方米;拓宽街道11条,5.72万平方米。全县55个集镇现有街道157条,总面积38.68万平方米。其中沥青路面14条,面积4.14万平方米;砂礓路面136条,面积32.32万平方米;土路面7条,面积2.22万平方米。
二、公共设施
建国前,多数集镇仅有三五家杂货铺和二三个大小不等的寺庙。沿街店铺、公建房屋多为土墙,小青瓦屋面,也有少量砖木结构房屋。临涣集南阁街、城隍庙街商店20余家,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是公共设施较多的集镇。孙疃、南坪、五沟、四铺等老集,除商业用房外,主要建筑群是庙宇,仅孙疃集就有庙宇10多处。至建国前夕,集镇公共设施面积仅10万平方米。
建国后,区所在地临涣、五沟、孙疃、百善、南坪、刘桥、四铺、铁佛等集兴建学校、粮站、商店、医院、食品站、饭店、工厂等公共建筑。1959年,临涣、五沟集兴建人民礼堂,是农村集镇最早兴建的大型公共建筑。1968年后,集镇开始兴建影剧院、文化馆(站)、浴池、理发店等文化、服务设施。1980年,集镇公共设施建设加快,90%以上为砖瓦结构。到1985年,全县集镇建有楼房89幢、影剧院22座、医院和卫生所90所,建筑面积85.1万平方米,其中工业交通用房7.5万平方米,商业用房20.3万平方米,教育、医疗用房51.8万平方米,办公用房5.5万平方米。公共设施总面积占集镇总用地的50%左右。
三、民房
建国前夕,我县集镇民房低矮狭小,多为土墙草面,也有少量瓦房,总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千人以上集镇临涣、孙疃、南坪、韩村、百善、四铺、柳孜,沿街房舍布局合理。临涣、南坪、百善3集瓦房稍多,约占50%。
建国初期,集镇民房建设缓慢。1958年,集镇房舍有所增加,但布局紊乱。60年代,房舍建设处于停滞状态,70年代,建设速度加快,临涣、百善、孙疃、南坪等集建楼房6栋。1980年以来,集镇房屋建设迅速发展,孙疃集居民年均建房200间以上。1983年,南坪集梅厚才建楼房1栋,开创我县私人建造楼房的先例。同年,百善集4户农民在十字街西北侧联建1栋24间拐角楼。现全县集镇民房建筑面积已达40.1万平方米,占集镇建筑总面积的40%。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