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我县农村服务行业主要是理发业和社会修理业。民国时期,每个集镇都有个体开设的理发铺,一般是1名师傅带2至3名徒弟。另有不少走乡串户的理发匠为农民剃“庄户头”,采取包干剃头、按季收粮办法,一般一个理发匠包1000人左右,常年收入细粮约2000斤。沿公路集镇一般都有私人经营的过路客栈,设备简陋,只有房屋,没有床铺,冬天在地上铺草,夏天铺席。多数客栈都有一个较大的院落,供客人存放车辆、牲畜。农村还有为数甚多的磨刀匠,常年走村串户,收费很少,大多要馍要饭。个别较大集镇设有照相馆。民国18年(1929年),五沟集王玉堂用自制的照相机开设一个照相馆,房屋两间,一间暗屋,一间摄影室。由于技术良好,服务周到,被群众誉为“土摄影师”。
建国后至1956年,农村服务行业有较大发展,从业人员收入逐年提高。1956年以后,客栈和照相馆全部转交商业部门经营,民间服务业仍以理发、修配业为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服务业迅速发展。至1985年,全县农村集体和个人经营的服务行业有1053家,年营业额191万元。其中旅社23家,415张床位,年营业额65万元;浴池6家,年营业额2万元;修配400家,年营业额32万元;理发600家,年营业额90万元,照相20家,年营业额2万元。马桥区店子村在宋疃火车站东侧建旅社1个,占地4亩,建筑面积900平方米,有床铺30张、饭店6间,1985年纯利润1.2万元。宋疃乡水泥厂投资15万元,建两层楼1疃,上为旅社,下为饭店,设床位40张,年营业额6万元。修配行业经营项目扩大,并能服务上门。海孜集修配专业户赵敬斌父子3人,不仅修理自行车、汽车、拖拉机,还能制造小型拖车,年收入一般都在1.5万元以上,1985年被评为淮北市乡镇企业先进个人。
上一篇:第一节 饮食业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