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末,濉溪镇有16家竹器店,至建国前夕,发展到26家。手工生产酒篓、筛子、竹筐等竹器,尤以酒篓为大宗,它是我县传统名牌竹器产品。酒篓制作方法独特,先用大竹篾编成坚硬的方底座,然后用白蜡条编成底平、肩大、口小的篓子,尔后用鲜猪血加水豆腐搅拌做粘剂,用棉纸一层一层裱成坚固的内壳,一般裱5至7层,经太阳晒干便成。这种酒篓的特点是不透气,不漏水,不溶于水或其它溶液,装酒不变味,装运安全方便。酒篓有大、中、小多种规格,大篓可装酒300斤,中篓可装20斤,小篓只装2斤。酒篓多销于本县和邻县各酿酒糟坊。深受用户欢迎。
1954年在老城后大街成立竹器生产合作社,有职工30人,多为建国前从事竹器制作的老艺人。竹器产品除传统的酒篓、筢子、筛子、稻箩外,又增加纸雨伞。1957年淘汰纸伞,转产黄油布伞。产品由供销社包销,多销往萧县、砀山、涡阳、永城等地。1960年成立濉溪县竹器厂,职工增至79人,生产各种竹器3.44万件,其中雨伞4400把。1962年之后,竹器产量逐年增加,1965年产值达15.8万元,利润达1.4万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固竹器产品销售不畅,竹器厂先后跨行业生产电石、塑料等产品。1975年仅生产竹制品2.1万件。1976年至1979年,竹器厂先后与山东省魏庄煤矿、淮北杨庄煤矿、张大庄煤矿签订生产矿笆的供销合同,共生产不同规格的矿笆39万件,创产值47.4万元,获利10余万元。1980年竹器产品不断翻新,生产一些适销对路产品,如竹梯、鸡笼、兔笼、竹制儿童车、竹门帘等。是年共生产各种竹制品5.2万件,完成产值28.4万元、利润3.4万元。1985年,该厂拥有固定资产27万元、流动资金22.5万元、职工86人。生产各种竹制品5.4万件,创产值37万元。产品多销往苏北地区和河南省的永城、夏邑等县。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木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