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光绪年间,河南吴瓦房人吴金恒、吴金腾弟兄在老城前大街西头开设会文斋印刷所,从事木版印刷和刻字,手工印制信笺、簿本、请柬等。他们刻工精细,刀法纯熟,利用放大镜在黄梨木上能刻出蝇头大小的八仙过海图像。刻印的商标、纸币图案清晰,墨色浓淡均匀。
民国时期,印刷业进一步发展。11年(1922年)濉溪人冯明伦正式开设普利石印局,从徐州购进手摇石印机1台,印刷各式商标、贺年片、煤票、表格、出门证等。16年至建国前夕,濉溪城先后又有郁霖斋印刷所、会文印刷所、新民印刷所、新华印刷所、中南印社、陈文斋石印社相继开业。从业人员20余人,拥有石印机6台。
1955年10月,濉溪镇10多家私营印刷所(社)联合成立印刷生产合作社。次年转为地方国营企业,易名“濉溪县印刷厂”,厂址在老城前大街155号,占地面积332平方米。有职工36人,固定资产2848元。拥有八开铅印立式园盘机4台、石印机3台、四开印刷机1台。生产系统设铅印、石印、排版、装订4个车间,全部工序均为手工操作。主要承接帐表、簿册、信笺等零星印刷业务。年印刷能力为1773万印,完成产值12.9万元、利润4000元。1957年购进四开平台印刷机、对开切纸机、对开平台印刷机和万能自动铸字机各1台,主要印刷《濉溪日报》、《濉溪烈火》、《淮海文艺》等报刊杂志及部分学习材料,年印刷能力提高到2015万印。1959年,印刷机械动力改人力为电力,实现了铸字、切纸、印刷等工序的机械化和半自动化。印刷能力为2405万印,完成产值14.6万元、利润5000元。
1960年以后,印刷业发展较为迅速。县印刷厂规模不断扩大,陆续添置磨刀机、自动四开印刷机等生产设备。1966年,二轻局在老城后街兴办濉溪县印刷合作社,后改称“濉溪县人民印刷厂。”至1967年,生产厂家共有职工91人,拥有印刷设备15台,年印刷能力2700万印。1969年,县印刷厂开始兴建长35米、宽10米的两个车间,次年建成投产。1972年全县印刷能力已达3200万印,完成产值22.1万元、利润1.5万元。1976年至1980年,又先后购置胶印机和海得堡印刷机各1台,使我县印刷业由单一色印刷发展为彩色印刷。年印刷量增至4640万印,创产值34.4万元、利润3.72万元。1983年又引进凸板印刷机、压痕机、电化铝平压烫金机、打腊机等印刷设备,可承接书刊、彩印业务。印刷能力达5000万印,完成产值35万元、利润4.9万元。
1985年,印刷业已拥有各种印刷机械43台,有职工117人。生产系统可完成铸字、排版、印刷、切纸、整烫和装订一整套作业工序。年印刷能力为5635万印,产值49万元,利润5.9万元。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造纸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