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9年,在市三堤口创办濉溪矿务局筹备处职工子弟中学。1962年,迁址更名为濉溪市中学。1964年新建市第一中学(现淮北市一中),原濉溪市中学改称市第二中学。1965年,市内兴建半耕读中学1所。1966年6月6日,市文教局贴出第一张大字报,全市文教系统揭开“文化大革命”序幕。1968年“复课闹革命”,工宣队进驻学校,60多名中学教师下放任圩、杜集、高岳等市郊农村公社,学校无正常秩序。1969年,取消升学考试,推行“推荐选拔”,并在“读高中不出公社,读初中不出大队”的口号下,兴办中学。至1973年,市区高中有16所,1978年达到20所,造成师资、经费奇缺,校舍、教学设备极为不足。1979年,市教育局对中学布局作了调整,将市郊农村的高岳、任圩、杜集、烈山等中学的高中部并入渠沟中学,将部分矿办中学的高中部并入渠沟中学,撤销部分矿办中学的高中部和小学附设的初中班,增设单办初中。至1981年,市区高中减至9所,初中由1977年的5所增加到54所。至1992年,市区中学数为82所,在校学生达4.14万人。
1961年至1992年淮北市普通中学发展概况一览表

一、学制与课程
全市中学原实行秋季始业的“三三”学制即初中3年,高中3年。1969年改为“三二”分段的五年制,即初中3年,高中2年。1970年,初中、高中均改为春季始业。1978年,中学恢复秋季始业。1981年起,中学逐步改为“三三”分段的六年学制。
1969年,中学使用省编教材,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等。1981年,中学农基课取消,全部使用由国家统一篇定出版的教材。1991年起,从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行普通高中会考制度,执行调整后的普通高中教学计划。高中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必修课程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和劳动技术共11科,选修课分单课选修和分科性选修两类。1992年起,高一开设人口教育课,并列为必修课。
二、普及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1985年12月,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有关规定》,初步提出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并将全市划分为3类地区:市区、经济和文化居中等水平的乡、经济不发达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的乡,要求分别于1990年、1995年、1998年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1988年6月,市委、市政府对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进行调整,要求“根据各乡镇经济和教育基础,分别于1990年、1993年、1995年、1998年4批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1989年,省教委下发《安徽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要求和验收办法》。1990年初再次调整规划,实施进度不变,部分乡镇实施时间先后稍作变动。1992年将规划调整为:市辖三区于1995年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标准,濉溪县于1998年实现。
三、历年高考
1965年,淮北市第一中学第一届高中毕业生24名,赴宿县考区参加高考,被高校录取9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高校停止招生,高中毕业生全部下乡返乡劳动。1974年,高校恢复招生,无需考试,根据知识青年表现,推荐“优者”上大学。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淮北市获准设立高考考区。1976年成立招生委员会,下设考生办公室,置市教育局办公。
1977年至1992年淮北市高考情况一览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