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市初期,淮北市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村经济十分薄弱。196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437万元,粮食总产量10.39万吨,棉花总产量108吨,油料总产量168吨,大牲畜存栏4.63万头,生猪存栏7.08万头。产业结构中,种植业比重较大,林、牧、副、渔业比重较小。经过1963至1965年的恢复调整,农业生产形势好转。1965年,农业总产值3334万元,粮食总产量11.11万吨,棉花产量230吨,油料产量153吨,大牲畜存栏5.89万头,生猪存栏10.6万头。
1965年以后,农业生产“以粮为纲”,加强了农业基本建设,化肥逐渐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但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忽视经济作物生产和林、牧、副、渔业生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人均纯收入徘徊在40元左右。1976年,农业总产值1.11亿元,粮食总产量由1966年的18.75万吨增至34.03万吨,年均递增6.14%;棉花总产量由1878吨增至2272吨,年均递增1.92%;油料总产量由1333吨增至1576吨,年均递增1.6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转变。1981年,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1985至1992年进行了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大力发展林果业、畜牧业、家庭副业和水产业,逐步提高它们在农业生产结构中的比重。在农村产业结构中,注重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在逐步调整和改善农业生产结构的过程中,重点推广应用杂交优势、模式栽培、优化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网箱养鱼、良种繁育、青贮氨化等农业适用技术,同时迅速推广农机化技术。陆续引进外资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实施“菜篮子”工程,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等项目,取得明显效果。1992年,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4.12万吨增至67.26万吨,年平均递增4.97%;棉花总产量由0.23万吨增至1.46万吨,年平均递增14.11%;油料总产量由0.34万吨增至2.38万吨,年平均递增14.91%;肉类总产量由0.73万吨增至2.31万吨,年平均递增8.58%;水产品产量由81吨增至3765吨,年平均递增31.55%;水果产量由0.27万吨增至1.46万吨,年平均递增12.81%;农机总动力由14万千瓦增至52.67万千瓦,年平均递增9.93%。农业总产值8.7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由50元增至625元。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