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上复松散层厚度
淮北煤田为全隐蔽煤田,上复松散的第三、四系冲积层。厚度在33~1000米以上,并且具有由北向南和由东向西逐渐增厚的趋势。正在开采的老矿区松散层厚度均在100米左右,新建矿区松散层厚度均在200~300米之间,个别井田达300米以上。
二、构造
煤田的主体形态为近南北向的构造体系,由若干个向背斜组成。主要向背斜中,煤田的北半部由东向西有皇藏峪复背斜、宿南向斜、南坪向斜、童亭背斜、五沟向斜、涡阳向斜、花沟向斜等。煤田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对煤田的储存形态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断裂构造有20余条,其中南北向的有丰涡断层等,东西向的有宿北断层等。全煤田地层断距超过100米的断层约有100余条,有些区段次一级的中小型断层比较密集。煤田内局部伴有火成岩侵入。
三、煤层
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石盒子组和山西组,次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一般有11个煤组,共含煤30余层,总厚度为7.10~23.35米,含煤系数达0.7%。其中可采者2~12层,可采总厚度2.95~20.97米。上石炭系太原组厚130~160米,含煤8~12层,其中仅有1~2层局部可采,未予进一步勘探。淮北煤田的煤层,从赋存的层位来看,具有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从赋存的厚度来看,具有由南至北和由东向西逐渐变薄的趋势。
四、煤质
二叠系煤层为低-中灰、低硫、低磷煤,太原组煤层为低灰、高硫煤。煤种齐全,从低变质到高变质,有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和天然焦等品种。
濉萧矿区以高变质煤为主,如矿区南部的蔡山、前岭、卧龙湖、百善等均为无烟煤和天然焦。闸河中、南部为焦煤、瘦煤、无烟煤、天然焦。宿县矿区以气煤为主,仅有受岩浆岩影响的煤层变为无烟煤和天然焦。临涣矿区东部以气煤为主,西部和南部以肥煤、焦煤为主。涡阳矿区以炼焦煤为主,仅受岩浆侵蚀地区煤层为高变质的无烟煤和天然焦。淮北煤田主要煤层煤质为低硫(0.1~2%)、低磷(0.0009~0.071%)、中、低灰(12~25%)、属中等洗选程度至极难选的煤。原煤发热量QfDT=5411~5632卡/克,QfDT=7574~8014卡/克,净煤发热量QfDT=5632~7122卡/克,QfDT=8300卡/克。
淮北煤田的煤炭可作炼焦用煤、炼焦配煤、化工用煤、动力煤及民用煤。
五、瓦斯、煤尘情况
瓦斯方面,濉萧矿区因煤层埋藏浅,冲积层厚度小,瓦斯疏散快。9对矿井,其中低沼气7对,高沼气2对。随开采加深,瓦斯将会增加,有部分生产矿井由低瓦斯矿变为高瓦斯矿。宿县矿区和临涣矿区煤层埋藏深,冲积层厚度大,绝大多数矿井为高沼气矿井。煤尘方面,通过对煤层爆炸性指数计算(指数为20.03~38%)和爆炸性试验,淮北煤田的煤层均有爆炸危险。
六、水文地质
淮北煤田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砂层,含水丰富、渗透性较强。煤田北部除砀山、张大屯区外,第四系厚度由北向南自20米逐渐增加至90米。其他地区第四系厚度一般都在100米以上,从上到下,按岩性可分4个含水层(组)和3个隔水层(组)。
第一含水层埋藏在地表下20~30米内,局部深达50米,主要由2~5层浅黄、灰黄绿色粉细砂、粉砂和薄层粘土、砂质粘土组成。水质普遍为重碳酸型淡水,矿化度为0.2~0.5克/升,硬度在11~15H°。第二含水层埋藏在地表下40~80米内。水质类型为重碳酸盐~硫酸盐钠镁型水,局部为氯化物型水。第三含水层埋藏在地表下100~180米。宿县一带水质类型为重碳酸~硫酸盐类型,矿化度为0.5~1克/升,硬度11~25H°。宿西水质类型为硫酸盐~重碳酸盐型和硫酸盐~氯化物型水,矿化硬度为1~2克/升,硬度为27~60H°,水质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第四含水层埋藏深,在地表下200~350米以下。水质类型普遍为硫酸盐~氯化物钠镁水、硫酸盐~重碳酸钠水,矿化度为1.3~3克/升,硬度38~80.6H°。
3个隔水层(组)主要由棕黄色、褐黄色粘土和砂质粘土、浅灰绿色粘土及砂质粘土、局部夹有泥灰岩及钙质粘土组成。第三隔水层分布稳定,厚度大,质细、纯,可塑性强,为煤田内重要隔水层,因此上部水与煤系之间无水力联系。但第四含水层在大部分井田范围内均直接复盖煤系地层之上,是煤矿开采时的主要充水因素之一。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