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路政管理
1965年,逐渐制作安装公路标志方向指示牌,交通事故和侵占路产路权现象大为减少。“文化大革命”期间,部分公路沿线群众在路肩上种植农作物,在公路边建房搭棚、摆摊设点、积肥打场、放牧猪羊,损坏标志、指示牌事件时有发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充实路政人员,恢复规章制度,整顿路政管理秩序。1983年,迁移“骑路就市”的集市11个,拆迁违章房屋400间,清除庵棚、路边厕所610个,填平路边粪坑、红薯窑、疏水沟达450个。1985年1月,路政管理权划给车辆监理部门。1986年6月,路政管理业务归回公路部门。8月30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安徽省公路管理条例》,行使路政管理。1991年3月,拆除萧淮公路上违章房屋500间,计127户。1992年,全市有路政员19人,负责征收机动车辆养路费,依法维护公路、公路用地及设施。
二、养路费征收
对养路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实行“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按期解交省公路局”。1962年,被征收的车辆分汽车、轮式拖拉机、马车3类,按征费标准计征,专业车辆收取营运总额的8%;1966年,上调至12%。机关、学校、人民团体车辆折半征收。按“应征不免,应免不征”的原则,辅以路查与上门查。是年,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仅征收9.01万元,低于1965年的58.06%。1968年又比1967年下降1.94%。1969年1至3月,交税务部门代收,征收数额不到位,后仍由公路部门收回管理权。1979年底,完善养路费征收制度,执行省颁统一计征标准,实征366.03万元。1980年6月,省政府批准《安徽省公路养路费征收和使用实施办法》,实行超收部分“各半分成”,市公路管理站是年超收77.39万元。1985年4月,根据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实行同城托收无承付结算办法,征收标准调整,专业营运车辆收入总额由12%提高到15%,非专业车辆由月吨84元提高到月吨120元。并对征费人员实行“两捆一挂”(征费人员的出差补助、资金捆在一起,与征费额挂钩),全年征收1084.71万元。1986年8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审计公路养路费精神,全市开展养路费审计大检查,补交漏征养路费63万元。1989年、1990年,将专业货、客营运收入总额的15%计征,养路费改为按月每吨120元计征。1992年,货运调整至每月吨160元,全年完成2654.71万元。
三、机料管理
1956年,有8至10吨不等的石滚5个。1963年,濉溪县公路站在刁山建年产1.5万吨石料厂1座。1969年,省公路局奖励濉溪县公路站1台8吨双轮压路机和解放牌货车1辆。1971年,市公路站在相山建年产1.2万吨石料厂1座和渣油800吨油池1座。是年底,省公路局调拨8吨双轮压路机1台。1974年,公路站扩容油池400吨。1988年,机械管理制度日臻完善,制订《机械设备的购置》、《机械调拨的验收》、《机械设备档案》、《机械设备的使用》等规章。1989年,公路部门有石料厂2处,设备有破碎机5台,皮革输送机1台,过滤筛4台,年生产能力3.5万吨石子。1992年,各种筑路机械和养护机械配套,共有机具362台,价值489万元。
1962年至1992年养路费征收统计表
上一篇:第三节 养护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