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淮北市地处淮北平原中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倾,除东北部有少量低山地形分布外,其余为广阔平原。其主要类型是:山丘、平原、湖洼地、河流。
一、山丘
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中部偏东,系泰山余脉。根据其展布方向及自然组合,可将其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山脉3部分。
东部山脉,东支从萧县皇藏峪桥顶山开始到宿县符离止,为低山丘陵地貌,并向北延伸出境,山脉北高向南降低,至符离集骤然消失。一般海拔高度200~300米,最高山峰老龙脊海拔362.9米。山势较陡峻,岩石裸露,常形成羊群地貌。
中部山脉,东从闸河西到巴河,北从青龙山南至诸阳山,为残丘地形,山脉走向近南北断续分布,或呈孤岛状。山势低矮,海拔高度60~90米,多由灰岩组成。
西部山脉,北起萧县龙城镇东北祁村,南止于淮北市渠沟,自东北向西南延伸。主要山峰有:义安山、苗山、程蒋山、相山等。境内最高山峰相山,海拔342.8米。
二、平原
境内除北、东部有少量山脉分布外,余者皆为一望无际的平原。其海拔高度23.5~32.4米,面积2354.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5%。以横贯平原中部的古隋堤(今宿永公路)为界,北部为黄泛冲积平原区,南部为古老河湖沉积平原。
黄泛冲积平原包括刘桥、相山、杜集、烈山、城关、马桥、百善、四铺、铁佛等地区,为黄泛冲积物覆盖,属冲积成因的堆积地形。区内土壤肥沃,地面平整,地下水丰富。
古老河湖沉积平原包括双堆、南坪、孙疃、五沟、临涣等地区,为黄土性古河流沉积物覆盖,属剥蚀堆积地形。由于沉积较早,在漫长的成土过程中,沉积之初富含的碳酸钙被淋洗到底层,加上地下水的影响,形成不同形状的砂礓。该区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土壤以砂礓黑土为主,地瘦、质差,但增产潜力大。
三、湖洼地
封闭型湖洼地主要分布在四铺、百善、铁佛等地区,全系耕地。该湖洼地的形成,是由于隋运河南岸决口所致。当隋堤南岸决口时,在决口处由于水流速度骤减,泥砂在其附近大量沉积,形成高于地面的“岭子地形”,而在两个岭子地形之间,便形成封闭型湖洼地。其特点是湖底带水性大,四周保水差。主要湖洼地有卧龙湖、叶刘湖、关家湖、尹湖、油榨湖、练干湖、陈大湖、运粮湖、邱湖、杨家湖、四平湖、孤山湖、雁鸣湖、时湖、百里湖、沈姜湖、南湖、小湖等。总面积为86.67平方公里。
四、河流
淮北市境内水系发育,沟渠纵横,主干河道有14条,大沟100余条,分属濉河水系、南沱河水系、新北沱河水系、澥河水系、北淝河水系5个水系。
河流多系人工河道,河道平直,水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夏季河(沟)水骤涨、水流量大、水流急,冬季因降水少、河水变浅,水流缓慢。
境内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岱河、龙河、濉河等污染最为严重。
五、塌陷湖泊
由于煤炭的开采,造成地表塌陷积水而形成湖泊,矿区人为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至1992年底,全市辖区内形成大小塌陷湖泊30余个,常年积水面积7.98平方公里,占总塌陷面积的38%,多年平均蓄水量为3040万立方米,占全市平均地表蓄水量的34.4%。
塌陷湖泊在煤矿集中的闸河煤田地区也相对集中,从市区北部的沈庄、袁庄矿经过岱河、石台、朔里、朱庄、张庄矿至杨庄、烈山矿,呈带状分布,并伴随煤炭开采,塌陷湖泊面积、深度逐年增大。在淮北矿区地下普遍有一层粘土隔水层,采煤塌陷区蓄水,对地下采煤并不造成危害。塌陷湖泊,水质好、浮游生物多、污染少,适合鱼类生长。
上一篇:第一节 地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