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游春》、《拾棉花》(亦称:摘棉花)是民国28年至34年(1939至1945年)间“弦子灯”班社演出最多的二出小戏。唱词的安排以五句为一自然段,表演时歌舞并重。唱腔优美,以民歌为主弦律。通俗的道白充满着乡土气息。其中《摘棉花》,1959年8月被中国戏剧出版社做为推剧的代表剧目载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安徽卷》。这出戏“戏里有舞,舞里有戏”,既能“闻”到花鼓灯的气息,又能看到推剧的雏形。
《送香茶》是推剧传统剧目。移植于庐剧。1940年起,陈敬之、李兆业等不断演出,丰富了剧情。1958年,经陈敬之口述,张岚整理,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1981年,丁怀亮再润色,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剧情内容为:陈家母女上坟,救下不堪继母虐待正欲自缢的张宝童。陈母收宝童为螟蛉,送南学读书。陈母之女秀英,借送茶向宝童倾诉爱慕之情。后来他们说服了母亲,答允了婚事。《送香茶》是推剧40年来(1940—1982年)盛演不衰的剧目。秀英的出场、梳妆、送茶路上等情节吸收了花鼓灯歌舞的云扇、飘扇、贴胯翻扇等扇花及俏步、云步、颤点步法,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剥保长》(宋廷香等编剧)、《破除迷信》(蔡德会编剧)两出戏,是以凤台的真人真事为原型于1945年创作的现代戏,剧情歌颂了劳动群众的勤荣、机智、勇敢,揭露了压迫者的丑恶嘴脸。这些贴近生活的戏剧使观众耳目一新。解放前,在国统区演出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运用推剧艺术表现现代生活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县推剧团于1956年上演的现代戏《菱角湖畔稻子黄》(侯传华编剧),安徽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剧本创作奖。
上一篇:第三节 音乐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