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凤台县农业技术推广所
1960年,成立凤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简称县农科所,所址在县农林牧试验场内,现水稻原种场)。设所长(兼)、副所长,秘书、技术员各1名,利用试验场生产资料开展引种、育种工作。1963年撤销。1976年重新组建,与水稻原种场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水稻原种场场长兼所长,另有副所长2名、技术员5名,仍利用场内生产资料开展农业科研活动。1981年,省农业厅指示,改名为凤台县农业技术推广所。
1985年,县农业技术推广所拥有土地40亩,干部12人(其中:农艺师6人,技术员2人),工人23人,有简易仓库、农化室、简易锅房、拖拉机、电动机、机动喷雾器等农业机械11台,固定资产价值8.2万元。
1979年至1985年间,县农业技术推广所先后开展引种、选种、培育新品种、高产栽培等科研活动74项;选育小麦75—2A新品种1个。为社会提供小麦良种4.6万公斤,水稻良种4.75万公斤,大豆良种1.4万公斤,油菜良种0.65万公斤;取得12项科研成果,获淮南市和县6项科技成果奖。
农科站、队、组
1970年,县开展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一组(农科组)、三田(丰产田、种子田、试验田)等科学种田活动。1972年,县种子站技术员岳方达,在马店公社徐桥大队试建大队农科站,由生产队划拨土地、抽调劳动力,专门从事繁育良种,培育丰产田和示范良种畜禽等,成为单独核算的经济实体。随之,刘岗、董岗、阎王、勇敢、白塘5个大队级科技站相继成立。1974年,又在顾桥、马店两公社试办社办良种场成功并推广。社办良种场从各大队划拨土地10至200亩,抽调劳力20至40人,专事优良品种的繁育、试验、示范推广和总结经验、树立典型等工作,成为村级单独核算经济实体。1977年,社办良种场改称公社农科站,大队农科站改称大队农科队。1978年,全县公社农科站共19个,土地1844亩,劳力844人,牲畜103头,拖拉机3部;大队农科队316个,劳力8551人;生产队农科组3840个,劳力12680人。当时,以马店公社徐桥大队农科队,顾桥公社张童大队农科队,尚塘公社王桥大队农科队和丁集公社农科站等较为出色。此时,以县农科所为龙头,公社、大队、生产队四级农科网已普及全县。
1979年至1985年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除县农科所外,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农科网逐渐解体。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