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末,采取国家税收与地方税收混合为一的方法,分别由常设机构或地方官署经办,采取定额报解与尽收尽解两种形式,均向清廷户部报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核定收入定额,超收的按成记功,直至破格录用;从超收部分中提二成,作为征收人员津贴。少收的按成记过,或者照数赔偿,直至停止委任各项差使两年的处分。几项大的税源,如厘金、盐税等,专设机构征收,其他小宗收入,如牲畜税、典铺税、房铺税等,由地方官署负责管理,大多招商认办。对从事经营的商贩,必须经过批验盖印,请领商贴和牙贴,缴纳捐、税后方可开业。违章者处罚极其严厉。凡是买田买房不去税务部门纳税、请领契单者,即行治罪,并追契价一半入官,令其照例补纳正税。
民国元年(1912年),采取预算定额的管理办法,但预算定额有增无减。有些税种采取包税办法,并由行户自包自缴发展到招商包办。如牲畜税就采取招商包办。民国11年,对牲畜税、屠宰税、牙税等凭证纳税,实行全面招商包办。民国22年,财政厅制定《各项税捐招商认办通则》,规定招商包办的时间。民国23年,地方税一律由地方税局征收,废除包办制度,实行先由商会或同业工会认定总额,然后分配于各户,按季度纳税,由会代收统交税局的包税办法。但造成纳税负担不公平,影响税收。到民国36年,地方税仍实行明委暗包的办法。而又分为大包小包,大包收入归库,小包收入私囊。
1949年1月,县境解放,没有统一的税收法规,只是开展税收宣传工作,把组织收入建立在发动群众监督和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基础之上。采取“宁漏勿苛”的方法,从加强教育入手启发商人自动报税,严格禁止乱没收、乱处罚现象。1950年,全国开始统一税政,至1985年,工商税收稽征管理的基本制度是纳税登记、纳税申报、纳税鉴定、纳税辅导、纳税检查、发货票管理、违章处理等。除上述基本制度之外,各税有不同征收方法,不同时期有不同管理形式。
1950年,执行工商业税暂行条例,对会计制度健全,经税务机关审定,认为可以提供计税确凿依据的采用自报帐目,依率计征的方法;或者,采取自报公议、民主评定的方法;对较小的工商业户,在民主评议基础上,采取定期定额计征方法。1952年,省首届直接税专业会议提出重贴计征面必须扩大,民主评议必须坚持,定期定额做到合理评定与及时调整的三种征管方法。在货物税方面,实行驻厂征收,查定征收,起运征收的方法。1958年,根据“公私区别对待、繁简不同”的原则,对国营、公私合营及合作企业,实行在税务机关指导监督下的“三自”纳税制度,由企业自行计算应纳税款,自填缴款单和自行到银行缴纳税款。但偷、漏、欠税现象严重。在管理形式上,全面推行税收专责管理,按照行政区划定专责区,成立专责组,配专责员管理。1958年以后,税收管理松驰,管理形式不固定。1964年,实行“一定”、“四包”的专管员岗位责任制。定管理地区和税户。包按政策规定,完成分配的税收计划;包税、利及时入库,不欠缴,不错征;包票款安全;包资料完整。1982年6月,为适应国民经济调整与改革中出现的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的新形势,改进征收管理方法,对于生产、经营具备一定规模、财务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实行查帐征收的方法。对帐册不健全的单位,实行民主评议征收方法;实行经济承包制度的,只包上缴纯利和管理费;无法考查销售额的,实行定期定额、按季查定,按月征收的方法;对有进货进料登记簿生产工具可以查考的纳税户,实行查定征收方法。1984年,试行联收岗位责任制,实行奖勤罚懒、奖功罚过、调动专管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1985年,省税务局总结联收岗位责任制经验,制发《安徽省税务系统联收岗位制试行办法》,实行全面联收计酬,强调不能只抓集贸税收,忽视固定工商户征管。县税务局同基层税务所工作人员都实行联收岗位责任制。各项收入计划按月核定,落实到人;按月考核,计酬金额按月兑现。
针对偷漏税现象,开展反偷、漏税斗争和清查偷、漏税工作。税务检查分为两种,一是对外检查偷、漏、欠税情况;二是对内检查税收政策、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税务干部的政治思想和工作作风。1956年以前,税务局配专职检查员两人。1961年,开展税务会计工作大检查,查出丢失各种票证、缴款书31份。1963年,在税务会计大检查中,1人贪污税款417元,1人挪用税款18元,丢失缴款书4份、完税证125份,对8个税务所、18个税务组普遍检查3次,发现某税务员对一个卖老鼠药的征收40元行商税,都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1963年,对188户国营企业进行3次大检查,补征税款46936元,退税款1008元。
1980年以来,个体经营者猛增,税务部门征收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偷税、漏税现象严重。从1981年,党和政府加强对税务工作的领导,组织税务工作大检查。经过40天全县大检查,共清查5226户,补征入库税款266185元。1985年8月,县成立财政、税收、物价大检查领导小组,开展税务大检查。查出国营企业漏税的88户,占85.44%,漏税金额13.8万元;集体企业漏税的96户,占74.42%,漏税金额62462元;乡镇企业漏税213户,占100%,漏税金额164538元;个体经营者漏税195户,占14.50%,漏税金额2.6万元。全县共清查出偷、漏税款592643元。
上一篇:第三节 工商税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