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末民初,全县经营棉布百货店铺12家,著名的有县城德隆、祥泰、李合盛、恒丰等商号,主营棉布、绸缎、针织、鞋帽、时钟、铜盆、牙刷、牙粉、香粉、纸簿、文具等。商品大部分从南京、蚌埠购入。至民国26年(1937年),全县有棉百商店25家。
民国27年,日军侵占县城后,商户大部分外逃或下迁农村集市,县城棉百市场被日伪洋行垄断,农村中棉百商品奇缺,群众穿着以土布为主,用刀石取火,用草木灰水洗衣服。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棉布百货业缓慢恢复,至解放前夕,全县有棉百商店23家。
建国初,棉布百货由国营、供销、私营商业户交错经营,棉布、煤油等有关国计民生的商品则由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经营。国营商业与供销合作社密切配合,利用庙会和传统集市,举行工业品下乡物资交流会,深入偏远乡村,扩大服务面,业务购销量逐年增长。1953年,全县棉布销售155万米,比1949年增长近1倍,毛巾、床单、卫生衫裤、胶鞋、肥皂等棉百商品也大幅度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土布用量逐渐减少,机织细布用量增大,供不应求。1954年9月,实行棉布统销,按人定量计划供应。1956年对棉百私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县城棉百业由国营商业归口经营,农村则属供销社经营,各类商品销量持续增长。其中卡机、华达尼、卫生衫裤、被单等尤为畅销。
1957年供应棉布305.6万米,卫生衫裤1.7万件,胶鞋2.2万双,肥皂3785箱。
1958后,棉百商品供不应求,1960年对毛线、胶鞋、肥皂、手表、自行车等25种商品凭票证限量供应,或实行高价、奖售等形式供应。1962年凭票供应商品50多种,1963年后商品增多,高价供应逐渐取消。1965年凭证券供应的商品减为19种。“文化大革命”中,供求矛盾突出,凭票证供应的范围又有扩大。
1976年,供应好转,当年棉百商品由2100多种增至2600多种。1978年后,棉百商品供应网点迅速发展,销售量大幅度增长,高档商品销售量增长尤为突出。1985年,全县有棉百经营门市部501个,其中国营8个,供销社门市部46个,合作商店42个,个体商405户,经营棉百商品3800多种。当年销售棉布583.8万米,缝纫机3331台,手表10661块。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烟酒糖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