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粮仓
民国25年(1936年),县在城关镇建农仓3栋,仓容75万公斤,民国27年日军侵入时全部烧毁。民国30年,田赋由征银元改征实物,县曾搭建露天仓并借用民房储粮。民国32年,县内建有“储备仓”、“常平仓”、“社仓”三种。
1950年,县在城关镇、顾桥建砖木结构粮仓6栋,仓容量400万公斤;在姬沟寺、河口、汪家庙共建草仓7栋,仓容量250万公斤。至1953年底,全县共有粮仓28栋,总容量1550万公斤,其中基建仓3栋,仓容量300万公斤;瓦仓8栋,仓容量500万公斤;草仓17栋,仓容量750万公斤。分布在城关、顾桥、张集、阚疃、毛集等地。1956年在谢郢、张集、祁集、阚疃4处建造7栋“苏式仓”(仿效苏联的一种粮仓)。1957年底,全县共有粮仓81栋,总仓容5615万公斤,其中基建仓29栋,仓容量3450万公斤;草仓52栋,仓容量2165万公斤。此时,各区都建有较为集中的粮仓。
1958年至1964年,全县又建基建仓26栋,仓容量1900万公斤;草仓6栋,仓容量360万公斤。其间,县政府平调简易瓦仓2栋,仓容量200万公斤;调给顾桥醋厂、县生资公司、县被单厂草仓5栋,仓容量300万公斤;拆除草仓13栋,仓容量500万公斤。至1964年底,全县共有粮仓91栋,总容量6800万公斤,其中基建仓46栋,仓容量4825万公斤;简易瓦仓6栋,仓容量300万公斤;草仓39栋,仓容量1675万公斤。
1965年,建砖圆仓15座,仓容量85万公斤,作为薰杀粮虫专用仓。后虽继续建筑基建仓,改造土墙草顶的落后仓,但由于阚疃、展沟、高皇、古沟、潘集先后划交给利辛县和淮南市,44栋粮仓随之划出。1976年底,全县粮仓减少到60栋,总容量4350万公斤。1985年底,全县粮仓发展到99栋,总容量7800万公斤,其中基建仓89栋,仓容量7325万公斤;简易瓦仓9栋,仓容量425万公斤;草仓1栋(待报废)容量50万公斤。
保管
民国30年(1941年),田赋由征银改征实物。县常平仓储粮14000石,储备仓储粮1500石,社仓储粮6300石。县和各区成立仓库保管委员会负责保管。
解放后,县各级粮食部门均设专门机构,指派专人负责粮食保管。贯彻“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保粮方针。粮食保管以曝晒、冷冻、晴天通风、雨天密闭、防鼠雀危害、生虫过筛等物理方法为主。1953年学习浙江省余杭县前仓粮食所“无虫粮仓”经验,开展无虫粮仓活动。1957年又学习亳县“四无粮仓”经验,开展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的四无粮仓活动。把干潮粮分开、新陈分开。建立健全保粮制度,入库粮油三天一小查,五天一大查,七天一会查,风雨前后查,不安全粮油天天查。1953年库存保管总量1290万公斤,实现70%以上无虫。1957年全县保管总量1912.5万公斤,“四无”粮仓达80%。
1958年后,在巩固原物理方法保粮的基础上,逐渐使用化学药剂定期清仓消毒,在仓内外设药剂防虫线,薰蒸保粮器材和工具等方法,提高了保粮效果。1973年在全县27个站库中,有16个站库达“四无”标准。
1974年,在顾桥粮站试行缺氧保粮成功,用塑料薄膜焊接成套,密封粮面创造缺氧条件,使粮虫缺氧自亡,并隔绝外界害虫侵入,起到外除内杀的作用。1980年后,保粮以化学防治为主,以物理方法为辅。空仓消毒,化学薰杀仓虫,喷洒防虫封锁线。以低氧、低温、低药的科学方法储粮。1984年全县储粮8704.5万公斤,是历年最多的年份。全县29个站库达“四无”标准的25个。至1985年底,实现“四无”粮仓县。
储备粮
为保管好社队集体粮食,储粮备荒。1972年,国家代人民公社储小麦43万公斤,杂粮23.5万公斤。此后储备粮逐年增多,至1976年,国家代人民公社储粮已达648万公斤。1978年后,农业连年丰收,库存粮油大增,仓容不足,至1982年,国家代人民公社储粮终止。
1984年秋,为解决仓容不足,实行户代国储,全县189户代国家储粮94.5万公斤。
粮油调拨
民国25年(1936年),县粮食调节分处调出粮食254.6石,运往京仓。民国32年,县粮食储运处运出军粮4000包(28万公斤),运往河南省。民国34年运出小麦133.7万公斤,分别运往第五战区、鲁豫苏皖区和省会。
建国后,粮食由国家统管,调运工作按照“全面安排,统一调拨”的原则进行。县由粮食储运站负责粮食调运。1953年起,实行月度粮食调度汇编,统一计划,产销余缺挂勾,综合平衡,对口调拨。1963年6月,学习河北省唐山粮油入库经验,打破县内行政区划界线,实行跨界交粮,既方便群众,又减少二次运输。1952年至1964年间,由于县境多灾,除1955,1957、1959、1961、1962年5年共出超7650.5万公斤粮食外,其余8年均为入超年份,共入超粮食28333.6万公斤。1965年至1985年间,除1972年入超2150.2万公斤外,其余均为出超年份,20年中净外调粮食共45898.6万公斤。其中1981年至1985年共调出29612.5万公斤。
油脂和油料折油,1965年至1985年间,除1969年、1976年两年共入超97.6万公斤外,其余19年均为出超年份,共出超油脂及油料折油1168.5万公斤。其中1981年至1985年间,共出超835万公斤,平均年出超167万公斤。1976年入超7.9万公斤,为入超最多的年份。1983年出超最多,达346.6万公斤。
附:粮食购销调存一览表
粮食购销调存一览表
上一篇:第二节 购销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