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自流灌溉
在淮河以南的山区或淮河以北的岗地,多利用山涧或冲田兴筑一些小塘小坝,借以蓄水灌溉。1949年,全县自流灌溉面积达0.08万亩。1965年,自流灌溉面积达2.55万亩。1978年后,由于机电灌溉设施增多,自流灌溉面积减少到0.03万亩。
提水灌溉
戽斗、水车是县境最古老的提水工具,有木、铁制两种。戽斗,由2人操作,水车分为手摇式和脚踏式及畜力牵引式。据1960年统计,全县戽斗、水车提水灌溉面积达10万亩。至1985年,戽斗、水车仍然在零星田使用。
打井汲水
1958年,在马店丁家洼西试打第一眼机井,但灌溉效益不大。当年全县可灌溉的水井1727眼。1968年,全县有机井18眼。至1970年,全县共打机井155眼,配套52眼,装机52台、420马力,人工汲水水井1457眼,灌溉面积达0.52万亩。1979年,全县共有机电井107眼,灌溉面积达1.12万亩。1980年,全县拥有机电灌溉水井1026眼,灌溉面积达0.3万亩。
机电灌溉
1956年冬至1957年春,于顾桥乡的姬沟湖建成第一座机灌站,灌溉面积400亩。1961年8月,第一座电力排灌站在毛集建成。至1965年,全县有3座电灌站,1座机灌站,有效灌溉面积达9.1万亩。1975年,全县有机电排灌站60座,有效灌溉面积达42.8万亩。1980年,全县有机电排灌站220座,有效灌溉面积49.6万亩。1985年,全县拥有机电排灌站347座(其中电力排灌站339座643台35958匹马力,机灌站8座14台692匹马力),流动灌溉机械2250台,有效灌溉面积65.4万亩。
上一篇:第五节 治涝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