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民国18年(1929年)8月,中共凤台县委在发展党组织的同时,建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刘楼支部,书记薛卓江;姚皋团支部,书记孟裕廷。民国22年秋,建立圩南团支部,此时全县共有3个团支部,50多名团员。民国23年10月,凤台党组织遭到国民党破坏停止活动,团支部的活动同时停止。
1949年元月,中共凤台县委开始筹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凤台县地方组织。3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凤台县委员会建立。4月,改名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凤台县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秘书科。年底,全县建立团支部45个,有团员360人。1950年春,全县共建立11个团区委,132个团支部。1951年,团县委增设城市工作部和少年儿童基训组。其间,团组织发动全县团员青年抗美援朝,反匪反霸,1000余名青年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4万多名团员青年站在反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第一线,成为各项政治斗争的主力军。
1953年3月10日至14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凤台县工作委员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406人。大会选举产生青年团凤台县委书记、副书记。会议号召全县团员青年在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奋勇前进。此时,全县共有49个基层团委,129个团支部,11200名团员。广大团员青年走合作化道路,成为农业社的生力军和带头人,其中394人担任正、副社长。
1956年7月25日至28日,青年团县第二届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413人。大会选举产生团县委第二届工作委员会。大会要求全县各级团组织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凤台县工作委员会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凤台县委员会。8月,青年团县第三届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00余人。会议选举产生共青团凤台县第三届委员会。1958年区乡组织撤并,全县共设12个公社团委,816个团支部,有团员14238名。此间,团县委主要开展了评选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活动,全县共有286名积极分子受到团县委的表彰和奖励。1958年,王新民、鲁长宣2人光荣地出席全国第二次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王新民荣获团中央奖旗一面。
1959年12月3日至6日,共青团县第四届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88人。会议选举产生团县委第四届委员会。会议通过《关于发动广大青年在全民的技术革命运动中发挥更大突击作用的决议》。
1963年7月23日至28,共青团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57人。会议选举产生共青团凤台县委第五届委员会。会议通过《关于在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中团的工作任务的决议》,决议要求全县青年贯彻执行毛泽东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争取农业丰收,迎接国民经济发展新高潮。同期,团县委发出《关于在全县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教育活动的通知》,在全县掀起学习雷锋共产主义思想的热潮。
1965年5月7日至13日,共青团第七届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451人,列席代表5人。大会选举产生共青团凤台县第六届委员会。此时,全县共有30个基层团委,993个团支部,21686名团员。“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县各级团组织受到冲击,1967年后相继瘫痪。
1970年12月22日至25日,共青团第七届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400余人。会议选举产生共青团凤台县第七届委员会。1971年,全县恢复成立19个公社团委,320个团支部。1977年全县基层团委发展到36个,共有583个团支部,22795名团员。
1978年12月26日至28日,共青团第八届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500人。会议选举产生共青团凤台县第八届委员会。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创建优秀团支部,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的决议》。此后,全县广大团员青年在团组织的带领下,战斗在工农业生产的前列。至1982年,共有527名团员青年被团县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并涌现出30名新长征突击手标兵,51个新长征突击队。
1982年9月23日至25日,共青团第九届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400余人。大会讨论通过《团结带领全县青年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勇进军》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共青团凤台县第九届委员会。1983年4月,农村实行区、乡建置,各区、乡分别成立团委。1985年,团县委下辖48个基层团委。824个团支部,全县共有团员21132人。此期,团县委在全县农村建“青年之家”227个,使广大团员青年活动有了固定场所。
少年儿童组织
儿童团民国20年(1931年),中共凤台县委在白塘、刘楼、河口、董岗等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建立儿童团组织。有学校的村庄,约50%的适龄儿童参加了儿童团,没有学校的村庄,也有20%的儿童参加。民国21年6月,随着革命斗争转入低潮,儿童团停止活动。民国29年10月,中共凤台县委在潘集抗日民主根据地成立凤台县儿童团,团长王保官。根据地内各区、乡也成立儿童团基层组织,全县共有儿童团团员400余人。民国30年4月,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转移津浦路东,儿童团解体。
民国37年3月,中共凤台县委、县政府在清泉区建立儿童团组织。1949年元月凤台县解放,全县农村普遍建立儿童团组织。广大儿童团员在反匪反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运动中,站岗放哨,监视敌特,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50年后,儿童团被少年儿童队取代。
中国少年先锋队1950年,在全县小学中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全县共有队员350余人。1952年,团县委设少年儿童部基训组,负责领导全县少儿工作。1953年6月,中国少年儿童队更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县城乡各小学普遍成立少先队组织。年底,全县有少先队员3029人,占在校适龄儿童的97%。1953年,团县委从全县中小学优秀教师中聘请一批辅导员,加强对少先队员的思想教育。1954年后,在少先队中开展“小五年计划”、“红领巾跃进日”、“除四害、讲卫生”、“推广普通话”等活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少先队停止活动。1968年,在全县各小学中建立“红小兵”组织。1978年6月1日恢复中国少年先锋组织,当年全县有少先队员32831人。1981年在全县少先队中开展“人人争戴精神文明小红花”活动,3000余名少先队员参加这一竞赛活动。1985年底,全县有少先大队171个,中队913个,少先队员61068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