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县城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地带,在南和东南部,距县城7至25公里处,是剥蚀构造带,主要在大山镇的淮磷、后胡、芦塘、后魏、拐子集等行政村以及李冲回族乡和刘集乡境内,状如岛形突出地面。系由震旦纪和寒武纪的砂岩、页岩和石灰岩构成,相对高度仅40至70米,坡度小于35度。丘坡基岩裸露,面积约25平方公里。在淮河北岸有曼山(俗称归山)、孤山、乱山等;在淮河西岸有禹王山、硖石山等;在淮河南岸有烟礅山、孙家大山、马蹄山、老母猪山、禹王山、东硖石山、三峰山等100余个山头。均系舜耕山脉,由西南硖石山口入县境,蜿蜒东南,长约15公里。
在大山镇的淮磷和李冲回族乡的江郢孜、杨郢孜、王岗孜一带,是由全新纪坡积物组成的山麓堆积带。向平原倾斜,坡度约5度,顺坡宽度约2公里。冲沟转发育、浅平,平均深度约1米,宽1至5米,属小型冲沟。
上一篇:第一节 地形
下一篇:第三节 平原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