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组织与活动
基督教于清末由周边各县传入淮南。清宣统元年(1909年),基督教圣洁会南京教区传教士来皖,由怀远入上窑,在上窑设立基督教分会。民国元年(1912年)怀远基督教在古沟、蔡家湖设分堂。民国4年怀远长老会派美籍传教士仲璧如小姐为代表负责教会工作。民国12年,基督教寿凤分会成立,在八公山创设张楼等两处分堂。民国23年,上海远东圣洁会教会委派刘文选到洛河布道,邀请戴可靠、甄开源到田家庵,曾焕新去九龙岗租房办教会。之后,又相继在陶家圩、高皇寺等7处设立分堂和分堂点。何康荣、刘丹亭、陈轶凡、段秀峰等人负责布道,王学忠、韩荣光、孙才臣、徐家荣、孔道明5人组成布道团在各地巡回布道。
民国26年“七七”事变后,传道人离去,教会停止活动。翌年,圣洁会传教人刘文选回到田家庵,在经三路、信谊路建立两处教徒聚会点,作为“中华圣洁教会”聚会传道点。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在刘文选牧师带领下,淮南基督教徒正式加入安徽省中华基督教会皖北区会,命名为“田家庵中华基督教会”,李文辉为负责人。
民国35年,刘文选牧师车祸身亡后,中华基督教圣洁会与中华基督教会分开,上海总会派郭宏正牧师来淮接管工作,民国37年总会又派赵活泉牧师任圣洁会牧师。同年,田家庵基督教会请来耿林甫牧师主持教会教务工作,正式在田家庵光华街建立中华基督教会,此时圣洁会和中华基督教会总人数已有一二百人。
1952年4月,全市基督教召开声讨美国侵略朝鲜大会,宣布与外国教会割断关系,积极响应吴耀宗先生倡议发起的“三自”(自治、自养、自传)革新运动,自办“三自”爱国教会。1955年7月淮南基督教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敦促下,召开第一届基督教代表大会,会上成立淮南市基督教“三自”革新筹备委员会。以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正常的宗教活动被停止。1958年,在政府宗教管理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召开第二届代表大会,会议决定将原圣洁会与中华基督教会合并,正式成立淮南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委员会设常委7人,赵活泉牧师(原圣洁会)任教务主任委员,耿林甫牧师(原中华基督教会)任副主任委员,李文辉长老(原中华基督教会)为主任,王学廉为秘书长。
建国前至50年代,信徒大多是老人,尤其是老年妇女居多,据1956年底统计:圣洁会在建国前有教徒50人,1956年发展到85人,其中未受洗者30余名;中华基督教会建国前有教徒50人左右,到1956年底几乎无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基督教停止活动,教徒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党和政府落实了各项宗教政策,教会的教产得以归还,教会开始恢复正常聚会。1981年7月,淮南基督教召开了基督教第三届代表大会,同时成立了基督教教务委员会,选举李文辉为“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任,耿林甫为教务委员会主任,赵活泉为教务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耿林甫牧师故世后,赵活泉牧师任教务主任。
二、基督教堂点
建国前,全市有基督教活动场所30处,房屋200多间,大多是临时或租用场所,长期固定场所很少。民国32年(1943年)和35年分别以各种方式筹款,在今田家庵淮河路,淮舜路口购置两处地点,作为聚会场所。民国36年,在蚌埠、怀远、凤台、寿县等地教会的捐助下,又购得田家庵光华街房屋26间,从此教会有了教产和固定聚会场所。“文化大革命”期间,教产移作他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会房产均全部归还教会,光华街的房地产现为市基督教会,在淮舜北路建起广济医院。1986年,在市宗教事务局的支持下,基督教信徒筹资11.8万元,在光华街原址翻建了一座极富宗教色彩的基督教堂,面积500多平方米。到80年代末,有正式堂点105处,临时堂点14处,信教人8万余人,有牧师3人,长老11人,神学生10人。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相继建立了区级“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市基督教会还先后举办了义工培训班14期,培训学员1042人,教育信教群众利用宗教道德中的许多积极因素,为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积极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使学员不仅丰富了圣经知识,也接受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