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物部门对全市文物蕴藏情况先后进行过多次调查和普查,尤其是通过1984年10月起为期一年的文物普查,基本查清了全市地面文物分布情况和保护现状。在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42公里,面积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查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9处,汉代至唐宋时期的聚落遗址4处,六朝晚期至隋唐时期著名的寿州瓷窑址50余处,战国至唐宋时期的古墓葬124座(群),古建筑2处,淮南近代煤矿旧址8处,碑刻2处。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埋藏的文化遗址,主要沿淮河两岸分布,以淮河北的泥河、架河一带居多。从初步调查看,遗址上层文化面貌时代较早,面积较大,保存基本完好的主要有小孙岗遗址、清明孤堆遗址、大古堆遗址、翻嘴顶遗址。
六朝晚期至隋唐时期著名的寿州窑窑址,南依舜耕山、北沿窑河、淮河、泥河,自东向西分布。自1960年2月以来共发现70多座。1988年10~11月,省博物馆会同市博物馆,对上窑镇地区的上窑镇医院住院部窑址、高窑窑址、管嘴孜窑址进行了发掘,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寿州窑器,其中有黑釉瓷注、黄釉圈足小盏、四系盘口壶等。
古墓葬集中分布在谢家集区,尤以唐山乡、赖山乡、施家湖乡分布最多。这一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为州来城、下蔡城、寿春城及汉淮南国郡治近郊,遗存大量古代墓冢。根据考古钻探调查,八公山以南,淝水以北为战国小型墓葬区;赖山乡、施家湖乡、唐山乡及与之接壤的寿县、长丰县为战国晚期大型墓葬区;与唐山乡西侧接壤的寿县一带为汉代早期墓葬区,也有少量东汉及东汉后的墓葬。
建国以来,清理发掘了战国晚期至唐宋时期的墓葬近百座。战国晚期至汉初的墓葬随葬器物以鼎、壶、钫、罐等陶器居多。西汉晚期到东汉,随葬器物一般有釉陶器及少量铜器、铁器、玉器等,陶猪圈、陶井、陶灶等各类明器比较流行。六朝以后的墓葬多随葬一些日用青瓷器,也有少量石俑等。
建国初期,在蔡家岗淮谢饭店(今西城大市场北门附近)发现了战国早期蔡国国君蔡声侯墓(即赵家孤堆二号墓),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蔡国、吴国、越国等国的兵器。60年代,于唐山乡姜郢孜村南侧,发现了唐高祖第十七子李元裕太妃崔氏墓,现存墓志一盒。70年代初期,在谢家集区红卫轮窑厂清理发掘了战国晚期至汉代的小型竖穴土坑墓9座,出土了一批铜器和玉器。发掘九里岗一号墓、庙台孜一号墓两座汉墓,出土了酱釉瓷罐等一批铜器和瓷器。70年代中期,发掘了大通砖厂一号墓,为明代洪武二十三年砖室墓,出土了龙泉窑产品荷叶盖青瓷罐等珍贵瓷器。80年代中期,在唐山乡乳山村清理发掘了汉代小型竖穴土坑石椁墓12座,出土了珍贵的玉璜及一大批仿铜陶礼器。在黑泥乡下陈村发掘了一座东汉竖穴土坑墓,出土了一批东汉釉陶器。在唐山乡乳山村梁郢孜发现了南朝宋、齐时期砖室墓一座,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青瓷器。还发现和发掘了矿三院东汉石室墓,沈巷乡朱家岗西汉石棺墓,清代顺治年间进士、官至翰林的宫建章的墓。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一节 古遗址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