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淮南新闻事业蓬勃发展,主要有《淮南日报》、《淮南矿工报》、《少年之友报》、《房屋开发报》等报纸。
1950年2月7日,中共淮南矿区委员会创办《淮矿工人》报,读者对象主要是煤矿工人和基层干部。1952年6月,中共淮南市委成立,《淮矿工人》成为市委机关报,1958年改名为《淮南日报》。1964年在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指导下,办报对象扩大到全市各阶层人民。“文化大革命”期间,《淮南日报》又改名为《新淮南报》,成为市革命委员会机关报。1972年3月10日停刊。1980年9月1日复刊,名为《淮南报》,仍为市委机关报。1986年10月1日更名为《淮南日报》,出周六刊,内容广泛,图文并茂。到1990年,《淮南日报》社拥有一座印刷厂,印刷设备改用787双色胶印机、电脑照排。期发行量达33464份,全社共有546人,其中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2人。
1958~1975年间,淮南矿务局先后创办了《跃进评比》、《跃进报》、《淮南通讯》和《淮矿战讯》等企业内部小报。1976年创办了《淮南矿工》报,1980年更名为《淮南矿工报》,1988年6月18日面向全国发行。出周三刊、四开四版,设要闻、经济、政文、副刊版。1990年,全社人员增加到110人,其中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6人。报纸采用激光照排,胶版印刷,期发行量达1万份。
此外,还有面向中小学教育的《少年之友报》以及全国首家房地产企业报《房屋开发报》也有较大影响。
建国后广播事业起步早、发展快。1950年5月1日淮南煤矿职工广播电台正式开播,1951年4月,更名为淮南人民广播电台,这是建国后安徽省第一家广播电台。矿委购置扩音设备发给各厂矿,建立了一批基层广播站。1953年5月16日淮南人民广播电台奉命停播,设备、人员并入安徽人民广播电台。1957年市委筹建市农村广播站,1959年矿务局创办了淮南矿区有线广播站。1964年上半年在市农村广播站的基础上建立了市广播站。1983年市广播站经扩建改名为淮南人民广播电台,于当年12月1日开播。1957年市农村广播站成立后,全市各区相继建立了广播站,1980年农村总共有广播站318个,240个大队接网,杆线2400公里,小喇叭51689个,大喇叭290个,村村户户都能听到广播。1983年市广播电台建立以后,淮河以南的区、乡广播站撤销,只保留潘集区广播站。到1990年,潘集区有村广播室166个,喇叭3300个。矿区广播发展迅速,1983年广播线路长达45公里,贯穿整个矿区,有广播站40多个,小喇叭2300多支,矿工几乎家家安装了小喇叭。
70年代初电视事业起步。1970年6月动工兴建703电视转播台,1971年9月建成开播。1980年10月15日淮南电视中学建成开播,成为全国第一所电视中学。1983年3月建立电视教育台。1984年4月7日在703台和电视演播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淮南电视台。1985年3月,从播控室到山上703发射台架设了3公里长的电缆,大大改善了节目播出质量,成为全省第一家使用光纤传递信号的城市电视台。1990年,703台已能转播、发射4套电视节目、2套调频广播节目,拥有1套6米卫星地面接收系统设施,1套8GHZ微波干线中继系统设施,成为全省广播电视台中的大型骨干台。1983年5月矿务局建成洞山闭路电视,与淮南矿区广播站合并,更名为淮南煤矿广播电视中心。80年代,一批企业相继建立有线电视站。1990年,全市有20多家有线电视台(站),终端户数达16万户。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