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宣统三年(1911年),大通煤矿公司成立后,对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档案文件进行了归档保管。民国19年(1930年),淮南煤矿局成立,档案工作由局总务课文书股负责管理。矿区的其他企、事业单位也设立相应的档案管理机构。民国27年6月矿区沦陷,日军侵占淮南矿区,淮南矿路股份有限公司保管的档案辗转于上海、汉口、香港、马尼拉等地,损失较为严重。民国35年,光复后的淮南矿路股份有限公司,由总务外文书课负责档案的管理并制订了《档案分类草案》、《档案处理顺序及手续》等规章制度。
1949年1月18日淮南解放,原设在淮南矿区的企、事业单位的档案被人民政权接收。1950年底,中共淮南矿委和市人民政府秘书室内均设置专人从事档案工作。1957年,市委和市人委相继建立机关档案室,配备3名专职人员。1959年8月,市委、市人委将两个机关档案室合并,成立了市档案馆。随即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先后建立了档案管理机构,配置了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并制定了一些相应的规章制度。至1959年底,全市共建立了27个档案馆(室),配置档案干部135人。1960年,市人委成立了市档案管理科(与市档案馆合署办公),全市逐步实行了党政档案的统一管理。这一时期,科技档案工作也有较大的发展,全市已建立了12个技术档案室,从事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有95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档案事业遭到严重的破坏,全市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被打乱,档案干部被迫改行,档案资料随处堆放,长期无人过问,造成霉烂、虫蛀和散失。
1975年1月,市革命委员会恢复了市档案馆建制。1976年2月市委办公室设立了档案科。1977年全市恢复建立了67个档案室(馆),并对“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积存档案文件进行了清理、整理。
1980年11月成立市档案局(与市档案馆合署办公),从1981~1987年,五区及城建、公安和矿务局档案馆相继建立。到1990年底,全市已建立452个档案室(馆),一个以市档案馆为中心,布局合理、分工科学的档案工作管理网络基本形成,档案工作队伍建设也有长足的发展。全市共有档案管理人员436人。198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正式实施,使档案事业发展有了可靠的法律依据和保障。这一时期,保管档案的设施得到了改善,馆藏档案不断丰富。1984年市档案局(馆)兴建了1388平方米的档案大楼,档案柜由恢复整顿前的36个增加到203个,馆藏档案数量由1966年前的9个全宗3860卷(册)至1990年增加到65个全宗24176卷(册)。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室(馆)的条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馆藏档案数量也有大幅度增长。到1990年底,全市各级各类档案室(馆)库房总面积达4809平方米,馆藏档案资料为124275卷(册)。档案馆、档案室已购置了复印机、去湿机、空调机、除尘器等设施。电子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也开始起步。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