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1年5月,全市最早的国办剧场红风剧院落成,同月,淮南第一家电影院——大通矿居仁村影院投入使用。此后,工人电影院、淮滨大戏院、龙湖电影院等一批较大的影剧院建成。全市还有淮南电厂光华戏院、洛河影剧院、大通剧场、李一矿剧场、淮钢影剧院、淮南剧场、李二矿影剧院、毕家岗影剧院、化三建影剧院、潘三矿影剧院、矿务局总公司影剧院以及能供演出用的李嘴孜电影院、矿务局水泥厂电影院、潘一矿电影院等。另外还有可供演出和放映电影的俱乐部等。到1990年,全市共45家。
一、红风电影院
1951年建成,时称红风戏剧院,隶属市文化局。初期,戏院、剧团一体,下分前台、后台,前台为行政组,负责财会、宣传、票务、场务等,后台负责演出事宜。1954年10月场、团分开,1958年淮滨大戏院建成后兼管红风剧场。1977年9月1日,剧场重新改建后,座位增加到822个,添置放映机、发电机,并利用人防工程安装了冷风设备。
红风戏剧院于1951年6月1日正式对外演出,聘请了一些主要学员及部分文武场为基本队伍,还不断到外地请名角来演出,先后邀请了张一鹏、李如春、宋保罗等50余名全国知名演员来剧场配合演出。剧院演出原以京剧为主,1955年后,又演豫剧、黄梅戏、庐剧、泗州戏、评剧、越剧、话剧、杂技、木偶戏等。先后邀请接待250余剧团(次)来场演出。
1976年8月改装放映设备,自行设制配电盘及场灯自动装置。1977年9月起对外放映电影,此后即电影放映为主。1980年7月自行设置氙灯计时器,参加省电影系统革新成果展览,评为三等奖。同年还进行了激励灯供电线路的改进。自1976年以来,共进行技术革新10余项,放映技术不断改进,放映质量不断提高。红风电影院分别设有2个大宣传牌和大橱窗,对一些新影片和重点影片,定期布置更换,还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和时政进行宣传,并利用幻灯开展宣传。
三、淮滨大戏院
淮滨大戏院位于淮滨西路,隶属市文化局领导,1958年落成。1976年进行了全面改建,门前有1800平方米的广场,门厅为钢筋水泥结构的三层楼,一楼为观众厅,二楼为放映机房,三楼是以接待剧团为主的招待所。戏院中部系砖木结构,瓦顶,共13间,跨度20.5米。前9间为观众席位,设座位1263席,其中楼座272席,为木板靠椅,楼下991席,为沙发软席。后4间为舞台,台高1.6米,台口高8米,宽12米,深17米,木质台板,平整光滑。台上设有大幕、天幕、四道边幕及横联、还有灯光设备及可控硅电子控制台。1978年,由市人防办公室拨款6万元,建成了人防地下工程,安装了冷风输送设备。1981年,由市抗震办公室拨款10万元进行抗震加固,同时扩建附台50平方米。1982年,建成来宾休息室。1985年,前楼门面铺设了水洗石。
淮滨大戏院是市属重点戏院,自建院以来,除市内各剧团经常在院上演外,还接待了不少外地文艺团体和著名演员。1958年3月,淮滨大戏院建成开幕,邀请了著名艺术大师梅兰芳率团前来演出,随团同来的还有姜妙香、梅葆玖、刘连荣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演出剧目有《霸王别姬》、《宇宙锋》、《贵妃醉酒》、《玉堂春》、《生死》等。此外,接待过荀慧生、马金凤、崔兰田、李如春、许翰英、童芷玲、童祥玲、王少舫等著名戏剧演员和王丹凤、关宏达、陈述、姜昆等许多著名电影、曲艺演员,邀请多批国家和全国各地主要艺术团体到剧场演出。
三、龙湖电影院
龙湖电影院位于人民北路,是1981年文化部下达贷款建设的50个电影院之一。1984年1月建成。电影院全部为框架结构,可抗7.5级地震。前厅共三层,另有地下室2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为870多平方米,大厅跨度为24米,高度为22米,观众席1122位。并配套建设有30万大卡的制冷设备。龙湖电影院1984年2月开业,原名人民电影院,1986年改名为龙湖影剧院。
龙湖影剧院为全市首家立体电影放映单位,开业时首映立体影片《魔术师的奇遇》,历时2个多月。后曾放映过数部立体电影,因片源问题,以后改放普通电影。1984年利用地下室开设了舞厅、录像放映厅,全年放映1252场,观众61万人次,放映收入13.8万元。1985年又在电影院旁建设了华夏商店和蓝玫瑰酒家。开展多层次文化经营。1987年全年放映1720场,观众75万人次,放映收入25.8万元。
由于受电视、录像等的冲击,电影日趋滑坡,影剧院收入减少,1988年10月,市文化局率先在龙湖电影院实行招标承包。把任务承包到个人,并实行风险抵押制度。开设了大屏幕投影录像,举办了卡拉OK电影有奖晚会,使影院收入不断上升。1990年放映收入42万元,为承包前年平均收入的2倍多,当年被省电影公司授予全省电影系统组织观念优秀奖。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