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概况
民国时期,随着煤矿的开发,卫生事业逐渐得到发展,民国26年(1937年),淮南矿路公司医院始建,另有几家私营小医院,多数是个体医生。
1951年矿路公司医院改名为矿工医院,增添设备,扩大业务范围。1952年成立市人民医院,1958年成立矿务局第二矿工医院,1959年成立市第二人民医院。此后,其它各类医疗机构相继成立。到1990年,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299个,卫生人员13000人,卫生技术人员9960人,医院床位7829张。全市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74人,医院床位6.52张;556个行政村共设医疗点736个,平均每个行政村有医生1.28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医疗预防保健网,在人员、机构、床位同步增长的同时,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也逐步提高,极大地提高了防病治病能力。
建国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通过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疾病控制和疫苗接种,使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到1990年,白喉已连续3年未发病,基本消灭了丝虫病、麻风病和恶性疟疾。丝虫病、麻风病防治工作分别达到部颁标准,并通过省级验收。城镇自来水得到普及,农村66.45%的人口饮用上清洁卫生水,城郊12.2%的人口用上了自来水。
80年代,市实施科教兴卫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和卫生科技工作力度。仅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就培养了2000多名大中专医药卫生人才,卫生科技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0多项,加大了对高精尖设备的投入,加快了高科技与临床疾病诊治的结合,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民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婴儿死亡率由新中国成立前的200‰左右下降到1990年的14.48‰,孕产妇死亡率由15‰降至0.22‰,提前实现了国务院制定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控制指标,人均期望寿命由35岁提高到72岁。
建国前,淮南几乎没有医药生产。建国后,医药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到1990年,已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医药生产经营体系。医药工业产品有中成药、化学原料药、西药制剂3大类300多个品种及医药包装。
1958年4月在市药材公司成药加工组的基础上成立了淮南制药厂(即第一制药厂),手工操作生产小儿奇应丸、六神丸等几个品种。1970年新建了西药车间,生产阿斯匹林、安乃近等原料药。1964年在市酱园厂的基础上建立了味精厂,1971年1月试制土霉素碱成功。1970年9月,安徽省建设兵团一师医院成立了制药厂,年生产大输液近万瓶,1971年又生产四环素片、霍香正气水等产品。在这期间,淮南油厂开展综合利用,从植物油脂中提取谷维素等原料并加工成片剂;肉联加工厂生产胃膜素、胃蛋白酶、肝素钠等10多个品种;矿务局九龙岗制药厂生产四环素等。
1972年8月,市化学工业局成立,对医药工业实行归口管理。市制药厂、味精厂更名为市第一、第二制药厂。1959年9月省建设兵团一师医院制药厂归化工局领导后,改名为市第三制药厂。经过对3个药厂的整顿和技术改造,使医药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到1980年底,3个药厂工业总产值为1209万元。
1981年12月,市医药管理局成立,加强了对医药企业的统一管理,1983年11月,市医药管理局改名为市医药工业公司。1990年市医药工业公司挂市医药管理局的牌子(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医药管理局(公司)深入贯彻《企业法》,不断深化改革,重视技术开发,加强质量管理,使医药工商业有了高速发展,第三制药厂现已成为全省解热镇痛药和大输液生产的重点厂家之一。第二制药厂自1978年以来,先后兴建了土霉素发酵车间、味精发酵车间、科研大楼,使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上升。第一制药厂自1980年,先后新建了提取、前处理及微丸综合楼,提高了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成为国家骨干中成药生产企业。在医药工业不断发展中,市第四、五、六制药厂等集体企业发展得更快。1990年,集体医药工业产值达10792万元,销售额8658.07万元,均占全市医药工业总产值和销售的50%左右。
由于坚持了改革开放,参与市场竞争,抓归口管理,规范企业行为,抓集体保国营,抓质量求生存,抓技术改造保发展,赢得了医药工商业的高速发展。在医药局成立的10年间,工业产值由1233万元上升到22497万元,年递增达38.07%,1990年主要产品年产量中中成药673.4吨,化学原料药639.526吨,片剂418274万片,针剂8930万支,粉针剂2518万瓶,大输液410万瓶,胶囊剂149594万粒;年工业总产值22497万元,销售额1764.93万元,利税220.27万元。
医药商业健康发展,逐步繁荣。1953年在国营百货公司门市部设立医药专柜,经营常用药品。1955年6月,组建了中国医药公司安徽省淮南市公司,定为二级进货三级销售单位。经营药品、医疗器械、化学试剂、玻璃仪器4大类约1800个品种。1957年3月,市药材公司成立,购销中药材、中成药。同年4月,成立了中药加工组。1960年9月,医药公司和药材公司合并,定名为淮南市医药公司,销售药品达6大类、5840种。医药商品的供销形式,建国前主要是零售,国营医药公司和药材公司成立后,才开展了调拨和批发业务,而且所占比重逐渐增大。1984年11月在田家庵设立了新药特药门市部,至1985年直属医药公司的零售网点发展到10个。1988年6月,恢复市医药公司名称后,医药经营进一步得到发展,1990年,直属销售点增至14个,医药销售品种主要有中成药、西药、医疗器械、化学试剂、玻璃仪器、营养保健品等7大类近万个品种。全市医药商业销售额逐年增大,1955年销调出总额90.46万元;1976年增至1208.58万元;1990年达9087.71万元,实现利税447.03万元。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