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概况
新中国建立前,淮南矿区云集了一批煤矿科技人才,对淮南煤矿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30年代修筑的淮南铁路,是当时工期最短,单位造价最低的铁路工程之一,创造了世界一流的效率。40年代,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建造的大通煤矿三号井,具有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新中国建立后,中共中央发出了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号召,1956年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在工矿和农村中发展基层组织,开展科学技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为适应煤炭生产的需要,矿务局成立了以煤炭生产为研究对象的全市第一个专业的研究所——矿务局科研所。
1959年3月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为积极发展能源和化学工业,市科学技术研究所筹建了化验室和实验车间,开始了煤炭(主要是焦油)的综合利用研究。在土地改革期间,大力培养农技队伍,建立农技推广站和家畜检疫站等农技机构,大力推广良种和改良栽培技术,农林牧副业得到迅速发展。
“大跃进”期间和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科技事业受到严重挫折,刚起步的科研所被撤销,保留了部分仪器设备,成立了一个为全市地方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心试验室。6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经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贯彻,加强了科技工作,技术革新不断取得成果,并引进和开发一批新产品,原来一些靠简单维修的小厂,有了自己的定型产品。农业科技工作也同时得到恢复和发展,被撤销的市农科所得以恢复,并成立了区一级农技机构。
“文化大革命”中,各级科技组织陷于瘫痪,市科委于1970年撤销,一批资深的科技人员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批斗,大批知识分子被下放。1975年4月,成立市革命委员会科技局,1977年12月恢复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煤炭系统先后创造了“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三下(铁路下、淮河下、建筑物下)采煤法”以及“冻结井壁”等重要科研成果;在群众性科技活动中成立了技术交流站、队,广泛地开展了技术交流活动,在各类技术工种中组织技术攻关和经验交流。为推广普及“统筹法”、“优选法”等在生产上的应用,著名科学家华罗庚曾三次来淮南讲学和考察。
淮南火电基地的建设,也以新技术为依托而迅速发展。田家庵发电厂建国前夕装机总容量8200千瓦,经过20多年中五次扩建装机总容量已达到60.1万千瓦。在扩建改造过程中创造了“大型汽包裂补技术”、“电弧代替燃油点火技术”以及降低灰水中PH值的研究等20多项科研项目。与此同时,建设规模分别为120万千瓦和240万千瓦的洛河、平圩两处新的发电厂都在80年代先后建成投产。新机组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单元集中控制,采用工业电视监视火焰,装置国产FSSS炉膛熄火保护,采用当前国内最大的244平方米双室四电场的电气除尘器,双曲线自然通风冷水塔的冷却面积为7000平方米,居全国之首。新厂的建设具有80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在供电方面也建成了500千伏的超高压输电线路,使淮南成为华东地区的重要能源基地。
在发展化工生产的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经过不懈的努力,淮南化肥厂70年代建成的具有当时世界水平的年产25万吨焦炭的捣固式侧装单煤炼焦炉、年产11万吨的尿素生产线、3.5万吨的焦炉气转化、氢气回收、1.5万吨甲醛、30万吨的2号焦炉等生产装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相继投产。总氨装置能力已达到15.5万吨,产品已出口至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区。
农业科技工作者,在杂交良种的引进和推广上进行了多年的试验。粮、油、瓜果等作物的杂交良种得到大面积推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指引下,“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解体的各类学术团体陆续恢复,新的学术团体和科研机构相继成立,至1985年全市已经有了一支3万余人的科技队伍。为加强对基层科技工作的领导,在五区一县成立了县、区科委和科协。市委、市政府颁发了一系列地方性的科技法规,市财政对科技经费的投入也逐年增长。80年代,在煤炭、电力、化工科技取得新的成就的同时,机械、电子、纺织、建材及医药卫生、农业等行业也获得一大批科研成果,技术装备进一步得到改善。1990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技兴市”的战略决策,随着全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科技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就1981~1990年经鉴定的663项成果而言,前5年所创产值为3043万元,后5年为2.8亿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科技进步的含量日益增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