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概况
民国25年(1936年)淮南铁路通车,田家庵成为水陆交通枢纽,粮油商品集散市场逐步形成。民国35年始出现制粉工业,民国37年始有机器碾米。
1949年1月18日,淮南解放,国家相继建立粮食管理机构和国营粮食商业机构,大力组织粮食购销,稳定粮价。1950年,淮南发生水灾,国家开始治理淮河,政府从外地调进稻谷,开展委托加工,解决治淮民工及灾区人民粮食供应,从而促进了淮南粮食加工业的迅速发展,田家庵一时兴办的碾米厂有12家之多。
1951年,淮河沿岸粮食丰收,各地厂商纷纷来此采购,田家庵21家粮行亦组织联营。有的私商还与苏州、无锡厂商通报行情,市场粮食收购出现激烈斗争。1953年春天,淮北发生霜灾,市郊农民因灾情影响,在国营公司排队购粮,私商、小贩趁机套购,国营公司粮食销售量每天由2.5万公斤增加到10万公斤,私商、小贩利用套购来的粮食在市场高价出售,造成粮价上涨。
粮食市场的稳定成为社会秩序稳定的关键。1953年11月23日,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实行统一市场,统一管理,禁止私商经营粮食。市人民政府对全市11家私营联营粮行依法予以取缔,对40户从事粮食零售业的粮店和100户食油零售店分别进行安排,成立8个粮食代销店、4个粮食交易所和34个食油代销店,对两家私营粮油加工厂全部实行委托加工。粮食始由国家统一经营。
1955年农村实行“三定”(定产、定购、定销),城市居民实行“定量供应”。全市农村粮食“三定”到户以后,余粮户占79.31%,自足户占7.88%,缺粮户占12.81%,征购入库粮1012.5万公斤,统销180.5万公斤。城镇人口定量供应,由于厂矿企业工种复杂,共划分7个类型100余个工种定量标准,全市城镇人口口粮定量月平均12.68公斤。
1956年淮南私营建成油厂和私营联合米厂相继实现公私合营。市郊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达到18317户,占农户总数99.55%。由于农业社粮食分配社内拉平,加上灾情影响,这一年农村粮食征购量比上年减少85%,统销量比上年增加3.6倍,粮食供应出现紧张。1958年“大跃进”,开展“大炼钢铁”,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致使粮食减产,加上农村普遍办“大食堂”,城市推行大伙食制,粮食浪费现象十分严重,1959、1960两年出现严重粮荒。
1962年开始,粮荒逐年得到扭转,粮食产量增加。1963年,开放粮食集市贸易,实行议购议销,对农民出售重要经济作物及农副产品实行奖售粮食,生产队完成征购任务后,出售超购粮则奖售工业品。
1966年“文化大革命”,粮食集市贸易关闭,议购议销停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高粮食统购价格,超购加价幅度由30%提高到50%。1983年,粮食实行多渠道经营,市场出现竞争。粮油统购价格提高后,统销价格未作相应调整,购销价格出现倒挂,少数人钻多种价格的空子,投机套取粮油超购加价款。1984年,粮食征购1351万公斤,超购达到5723.5万公斤,为征购数的4倍。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吃商品粮人口增加很快,1985年,全市粮食定量人口178738人,1987年达到665174人,增长3.7倍。由于粮食购销价格倒挂,平价销售粮食数量越多国家财政补贴开支越大,1987年粮食征购2514.5万公斤,超购1696.5万公斤,平价销售19683万公斤,平价销售亏赔2754万元。1988~1990年,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粮食行业由统购统销迅速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在深化改革过程中,不断完善粮食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缓解了几次粮食抢购风,保证了粮油的有效供应。但粮价放开后,粮油实行平议“双轨制”经营,个体、集体、国有企业单位均可经营粮油,粮食部门平价粮供应连年出现政策性全行业亏损,3年共亏损11584.93万元;而议价经营部分连年盈利,1989年粮油议价经营利润创历史最高水平,达1419.8万元。
80年代,农村畜禽饲养业发展很快,饲料需求量大增,为推广配、混合饲料,1986年,建成一家年产万吨饲料厂,1987年销售饲料37515吨,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于是农村饲料加工生产应运而生,全市农村粮油加工企业普遍从事饲料加工生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