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工业用煤
1949~1952年工业用煤无计划,自由购销。1952年6月,中国煤业建筑器材公司蚌埠分公司淮南经营处成立,负责淮南地区的煤炭、木材、水泥、沥青等材料的供应。1954年2月,改称为中国煤业建筑器材公司安徽省公司淮南市支公司,负责编制年度、季度计划,各生产企业按计划就矿就近自取。1957年后,煤炭逐渐紧张,1958年,为保证大炼钢铁的需要,收购计划外煤炭弥补计划不足。1961年5月,成立市石油煤建公司,承担煤炭供应工作。1962年,全年属于工业生产用煤计划供应量仅73313吨,1964年,省公司安排的地销煤货源不足3万吨,经与淮南矿务局联系,争取计划外货源400吨并收购低质煤50285吨,又申请省公司支援,从芜湖调进阳泉煤、淮北烈山煤共500吨,保证了供应。
1970年后,煤炭计划由市经计委下达,煤建公司组织供应。1972年后,煤炭资源更趋紧张,工业用煤缺口很大,加之煤贩子投机倒把、转手贩卖,为保证工业用煤供应,大力收购煤焦的副产品,以补不足。
1979年4月,石油、煤建分立,成立市燃料公司,隶属市物资局。负责全市燃料供应。是时,国家对所有生产单位所用燃料一律实行凭证定量供应,工业用煤,由市经委牵头,燃料公司具体负责编制计划,向省市主管部门申报,待国家统配煤计划下达后,组织调运、供应。
从1981年起,在凭证定量的基础上,对供应方法逐步改进,注意对消耗低、产品质量高、适销对路的企业实行数量、时间、品种三方面择优供应,满足需要,促进企业的发展。
1986年经营上实行计划内、外双轨制,计划内供应根据省下达的工业用煤计划和各主管局属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计划组织供应,在保证购销平衡的基础上力争计划外资源,并将其作为商品进入市场,进行煤种的串换、调剂和议价供应;同时根据国务院《超定额加价收费的实施办法》,把实行超耗加价作为对工厂企业宣传节约用煤的经济手段,促使企业加强对工业用煤的管理,降低煤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990年,市场疲软,煤炭滞销。对此,利用省市煤炭资源向市属工业企业优价供应,既支援了生产又缓解了部分工厂的资金压力。
燃料公司从建立至1990年,共向社会提供工业用煤238.07万吨,实现利润1123.2万元。
二、市场用煤
淮南市场用煤主要有烟煤、无烟煤、煤球和蜂窝煤4种。
1952~1969年期间,由于淮南煤炭资源丰富,市区人口少,且有部分居民烧柴,所以,市场用煤量小,基本上敞开供应,以10公斤为起点,多则不限,充分满足居民生活用煤的需要。
1954、1955年,为解决民用煤的库存积压,组织人员下乡,向农村集体和个人采取合同赊销的办法,鼓励农民用煤。1964年以后,虽对民用煤实行凭证计划供应,但管理的较松,仍属敞开供应。
1970年后,开始对市场用煤实行计划定量供应,城镇居民按人口定量,凭供应证按月供应,其标准为1人户50公斤,2~3人户100公斤,4~5人户130公斤,6~8人户160公斤,9人户以上180公斤。对机关食堂凭购粮数量进行供应,对饮食服务业按营业额供应,对其他有关行业也制定了标准,供应品种以无烟煤球为主。
1979年,煤炭出矿价每吨提价5元,市场煤售价不准提高,其间出现的差价,由国家按计划实行差价补贴,后改为定量补贴。补贴限制在计划标准供应范围内,对超计划供应的,不予补贴。
进入80年代,煤炭资源日趋紧张,为确保供应,在凭证供应的基础上,又外加煤票,实行凭证(户口本、粮油供应本)凭票供应,供应品种以蜂窝煤为主。是时,型煤加工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质量达到了规范要求,月产量可达2000多吨,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用煤的需求。1982年后更趋紧张,居民买煤经常排长队。1990年7月1日,全市新建、改建了22个蜂窝煤供应网点,实现居民用煤蜂窝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居民买煤难的问题。
市场用煤的来源一是就近就矿供应淮南煤;二是根据国家计划分配,从河南、山西和安徽百善等煤矿调运无烟煤。
1972~1990年共供应市场用煤722.2万吨,价值11299.8万元。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