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黑李段
淮河右堤,西自凤台县大山乡黑龙潭,东至八公山区李嘴孜,全长12.70公里。其中淮南市境内6.62公里称黑李下段,余属凤台县。堤内汇水面积20平方公里,有耕地1667公顷,3.05万人,并有孔集和李嘴孜两座煤矿。
黑李段保护区,清乾隆年间称鲁村湾。乾隆十七年(1752年),凤台知县朱组织当地居民自建大山集坝,长1.5公里,南自烟墩山,北至淮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凤台知县郑基在此坝基础上,增修坝长2公里。当年又利用救济款和民间集资投劳,在大山集坝以东数公里建成鲁村湾坝,长3.5公里,高5.3米,并建石闸1座。嘉庆十二年(1807年)淮水漫坝,决口处冲成深塘。次年,知县李兆洛重修鲁村湾坝,并增高石闸1米余,日久湮废。
民国18年(1929年),导淮委员会于鲁村湾沿淮兴建上自黑龙潭东之山脚,下至张楼的淮河右堤,长8.89公里,称黑张段。民国20年大水破堤,民国27~36年黄泛,又多次溃破。
1950年秋大水,黑张段溃堤,组织民工修复加固,至1951年汛前,完成堤顶高程22.09~22.36米,堤顶宽3米。1954年7月9日,黑张段溃堤,汛后进行堵口复堤,加高培厚完成堤顶高程23.6~23.81米,堤顶宽6米。
1958年淮南矿务局为了河下采煤,提出“二道河工程方案”,将孔集煤矿以西黑张段,提高到城市工矿圈堤标准,堤顶高程28.9~27.4米,堤顶宽10米,迎水坡1∶3,背水坡1∶5。1959年元月批准实施,1961年竣工。1962年6月,华东局计划委员会提出二道河工程调整方案,将黑张段从孔集矿始,向东南延伸至李嘴孜,长3.7公里,改称黑李段,1964年完竣,并建成李嘴孜涵。李嘴孜以东,堤长0.21公里,位于采煤沉陷区内,1964~1976年,堤顶下沉0.438米,此后,下沉量逐年减少,至80年代已基本稳定。
二、老应段
黑李段之下,淮河右堤,老龙头至应台孜,长4.38公里,其中东段有块石护坡长3.594公里。民国36年(1947年)建八公山矿后,始筑土埂将钱家湖与淮河隔开,顶宽1米。建国初,为保护新庄孜矿和部分农田,由煤矿投资,在土埂基础上建保矿圈堤,但低矮单薄。
1950年大水,经大水冲刷,堤身受到很大损坏,当年11月15日动工加高培厚,至12月25日停工,完成长3.5公里,堤顶高程24.3米,堤顶宽3~4米。
1954年汛后,成立老应段治淮大队,进行复堤加固,堤段向西延伸0.88公里,向东至应家前台转向南延伸1.417公里。老应段长5.807公里,堤顶高程27.5米,堤顶宽10米,迎水坡1∶3,背水坡于堤顶以下3米处,留2米宽平台,平台以上1∶3,平台以下1∶5。1957年做块石护坡长3.564公里,用石料4.011万立方米。
1969年,耿石段行洪堤改为城市工矿圈堤,与老应段相连。老应段西端位于新庄孜和毕家岗两座煤矿的采煤沉陷区,长890米,至今沉陷量最大部分4.5米,并继续下沉,为确保安全,淮南矿务局组织常年施工队增做土方加高加固,保持堤顶高程在28.5米以上、宽20米。
三、耿石段
淮河右堤,西于应家前台与老应段相连,东至石头埠岗地,长2.73公里,东段两侧临水,长约1.5公里,南为石涧湖,北为淮河。沿堤建有涵闸2座,电力抽水站1处。
1957年为保煤矿生产安全和石涧湖周围约266.7公顷农田,始建耿石段,西至耿皇寺,东至石头埠,长1.3公里,为行洪堤,堤顶高程2米,堤顶宽4米。
1968年大水,经抢护未破。汛后,为确保谢家集一、二、三和李郢孜一、二等5对矿井及水家湖至张楼的铁路安全,改行洪堤为城市工矿圈堤。当年秋冬完成土方工程,后陆续进行块石护坡和护岸。现耿石段全长2.73公里,其中块石护筑长1.062公里,块石护岸长0.786公里,均位于石头埠以西。
四、田家庵圈堤
淮河右堤,西自临王家,东至杨郢孜与窑河封闭堤相连,长7.55公里,拱卫着重镇田家庵,堤内耕地1533公顷。沿堤建有涵闸15座,交通旱闸4座,电力抽水站4处。
建国前田家庵无堤,淮河涨水时,部分低洼处被淹。1950年汛期,为保护田家庵地区工商业及耕地,由防汛抢险民工于现轮船客运码头以西,抢筑小堤0.325公里,顶宽1米左右,当年冬至次年春,在小堤基础上始建堤,并向东延长,计完成堤长0.7公里,堤顶高程22.6米,堤顶宽3米。同年冬,田家庵船塘工程开工,利用挖船塘土筑堤。1953年春船塘工程竣工,新筑堤长1.34公里,堤顶高程22.6米,堤顶宽3米。此时田家庵圈堤计长2.04公里,西自姚家湾村,东至杨郢孜附近。
1954年田家庵淮河水位达24.03米,田家庵圈堤经奋力抢护未溃。当年冬至次年春,进行复堤加固工程,完成堤长5.33公里。其中杨郢孜向东南延伸0.55公里至今东风化肥厂附近,堤顶高程27.5米,堤顶宽4米。
1956年冬至次年春,继续加宽加固,并向西延伸1.3公里至曹嘴孜,堤顶高程27.5米,堤顶宽10米。1965年建窑河封闭堤于杨郢孜接田家庵圈堤。1968年,堤段向西延长1.4公里至临王家,1970年春完竣。今圈堤全长7.55公里。
五、窑河封闭堤
1954年,大水淹没淮南铁路水家湖至年家岗段,为确保铁路畅通和高塘湖沿岸1.3万公顷低洼地免遭洪水威胁,于1965年建窑河封闭堤,西接杨郢孜附近田家庵圈堤,东至上窑镇,堤长11.75公里,当年冬,建成堤顶高程24.0米。
窑河闸以南堤段,堤基位于故窑河河床,地基淤泥深10米以上,筑堤时没有清除。1966年春,堤顶筑至26米高程时,突然下沉5米多,经扩大堤身断面,稳定堤基,得以继续施工。次年9月,此处又有80米长堤段滑坡,下沉3米,经抛石镇基和加做反压平台修复。至此工程全部完竣,堤顶高程26.5~26.3米,堤顶宽6米,建成涵闸5处。1973年上述堤身陆续下沉0.7米,但堤身未发生明显裂缝,修复后至今未见变异。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