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淮南解放时,仅有一两座面积很小的苗圃。1950年淮南矿务局在九龙岗建立一个林业总场,下设大通、窑河、夏郢等3个分场,分别开展矿区绿化工作。大通分场于1950年冬开展了小规模的荒山直播造林工作;窑河分场从外地调来柳干,在窑河边栽插1.3万余亩(867余公顷)。1954年夏,柳树林被洪水淹没,因时间过长全部死亡。田家庵等市区内,开始从外地购进树苗,进行市区绿化。矿务局所属的3个林业分场,除了开展小规模的荒山造林外,还对一些山场分别进行有计划的封山育林工作。至1953年,共完成封山育林10918亩(728公顷)。同时,大通分场也先后栽植桃、梨、苹果等成片果园数百亩。
1953~1957年,出现了以互助组、初级社为单位的集体造林形式。为了解决淮南煤矿的坑木供应问题,省政府决定将怀远、凤台、凤阳、寿县等地的山场,划给淮南市统一计划,营造矿柱林。1953~1956年期间,先后在寿县胡集、宜城、隗店3个乡,及淮南市曹店、张郢、胡圩、洞山、安成、连岗等6个乡进行国营林场和农村社队合作营林工作。这9个乡共有3万亩(2000公顷)山场。当地出劳力从事栽植及林木看护,树木成林后按公三民七进行分配,并签订造管合同。这9个乡,均由舜耕山林区每乡派一位林业工作队员,常年驻在乡里负责技术指导工作。是时的造林树种以刺槐为主,成活率均在90%以上。1954年,安成乡及寿县的宜城乡,在此基础上办起林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所有初级社转为高级社,淮南矿务局的林管处及所属4个林区撤销,成立矿务局大通林场,西部八公山地区的大、小丁山也归矿务局所有。其余市内所有山场包括合作造林所栽树木,全部划归社队集体所有。同时,市郊的8个农业高级社,即淮上、幸福、高塘、前锋、黑泥、长春、迎春、钱淮等,每个高级社均成立林业专业队。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市郊造林近4万亩(2667公顷)。1958年,市郊各高级社的林业生产队,相继成为人民公社的社办林场。唐山人民公社将原属迎春社、兴淮社的林业专业队,合并筹建为社办乳山林场;长春社的林业专业队,建成赖山人民公社山余林场。1960年山王公社也办起一个山王林场。此时淮河以南的沿山丘陵地带,先后共办起7个社办林场。即上窑、洛河、淮丰、工农、赖山、唐山、山王公社社办林场。1960年前后,对西部地区3个社办林场,先后分配1名林校毕业生为林场技术员。
1958年冬,市委响应省委号召,组织近千名农民前往皖南的广德县及大别山的金寨、霍山两县,挖运数十万株毛竹母,于次年春天运回,进行“毛竹北移”试验栽植,共栽毛竹1.69万亩(1127公顷)。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栽植技术等多种原因,绝大部分宣告失败。同期,工农公社的廖家湾,栽起横竖成行每250亩(16.7公顷)为一小区,1000亩(66.7公顷)为一大区,分别留有人行道、机车道的近万亩柳树、杨树、臭椿、榆树等矿柱林基地。随着各矿柱林基地的迅速建立,国家林业部于1960年2月底,召开全国矿柱林基地建设现场会,最后在淮南市进行会议经验的交流和总结。当年春季,共造林23万亩(15333公顷),其中果园2.96万亩(1973公顷)、特用林(竹子)1.69万亩(1127公顷)、四旁植树4.22万亩(2813公顷,折算面积)。
1963年,重新调整林业生产计划,造林面积10250亩(683公顷),成活率在79%以上,四旁植树共完成41万株。
1964年,完成造林5801亩(387公顷)。其中国营上窑林场3017亩(201公顷),平均造林成活率达85.8%;矿务局大通林场新造幼林539亩(36公顷),成活率达95%以上。当年,经核实,全市共有成片果园5699亩(380公顷),其中国营果园3843亩(256公顷)。
1965年完成造林6371亩(425公顷),其中国营庙山林场(1966年改名为妙山林场)造林231亩(15.4公顷),成活率达97.2%。
1973~1974年,全市推广平原绿化,广栽大官杨,潘集区的芦集公社及泥河公社的杨柳大队等社、队,均出现以大官杨为主要树种,在沟、路、渠旁栽成2~5行的林带,形成了农田林网。至1975年,林业用地面积为7.83万亩(5220公顷),有林地面积4.53万亩(3020公顷),森林覆盖率2.8%,绿化程度58.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造林绿化保护环境被定为一项基本国策。1979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颁布,全市开展了义务植树活动,成立了市绿化委员会,每年春季组织市民定点植树。从1981年开始,唐山公社乳山林场组织社员采取“定任务、定质量、定报酬”的办法,至1984年共新造幼林1000亩(67公顷),林场所属7000亩(467公顷)。在用材林建设得到发展的同时,果树生产及国营园艺场发展也很快。至1983年,市郊林业用地为7.01万亩(4673公顷),占全市总面积4.67%;有林地面积4.534万亩(3203公顷),占林业用地63.9%;宜林荒山1.426万亩(951公顷),占林业用地20.1%;苗圃地2047亩(137公顷),占林业用地2.9%;果园4301亩(287公顷),占林业用地6.1%。林木蓄积量为25.65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是7.67万立方米,占总蓄积量29.9%;四旁植树461.06万株,蓄积量为17.98万立方米,占总蓄积量70.1%。森林覆盖率7.2%。市境林种,用材林占绝对优势,约占总林地面积84%,经济林约占11%,防护林约占5%。针叶树种占林地面积55.9%,阔叶树种占44.1%(不含四旁植树)。
1984年春,确定在田家庵区与谢家集区交接处的火石山,作为一个石质山场造林的试验点,将这座石砾含量达50%以上的近200多亩(13公顷)荒山,采取挖大穴、填客土的办法,栽上一行行刺槐侧柏幼林。参加植树的化三建公司在其植树的地方,树立一座水泥石碑,上书“为子孙后代造福”,作为永久性的纪念。这样的义务植树基地全市共11处,面积达5000亩(333公顷)。
1989年春,市政府负责人与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定限期绿化责任状。至1990年,全市主要山丘、街道、各企事业单位实现了绿化。潘集区的农田林网建设达30.8万亩(20533公顷),加上村片林7.3万亩(4867公顷),全区的林木覆盖率达13.01%。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