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财务计划
建国以来,淮南局邮政管理实行过金库制、预算拨款制、收支差额核算制等办法。“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存在着忽视效益、忽视核算和有章不循的现象。
1978年起,核算办法先后试行过企业基金法;计划包干、超计划分成法;基数留成、超基数分成法;三年滚动基数留成、超基数分成法等。自1985年起,推行利润分配核算制,使企业有了较大的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1989年实行地区成本差异系数核算。为保证全年业务收入任务的完成,市邮电局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规定,使企业管理更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市邮电系统自建局以来,历年均完成了国家计划,固定资产原值由万余元增加到1990年的1714.86万元。
二、物资供应
中华邮政时期,借鉴海关和西方的物资管理制度,淮南三镇邮局所需专用物资均造表向蚌埠局领取。
解放初期,物资供应除专用生产设备和业务专用纸由省管局调拨外,其它物资根据需要自行采购,由总务员负责办理。1951年实行计划供应、计划采购,即把每季度生产需要的物资作出计划,报请省局批准后执行。1958年,淮南局所需专用物资、统配物资、三类物资均由省局计划,分级管理、计划调拨。1958年后,随着企业管理权限下放,物资供应权限也同时下放。下放后,由于申请关系、供应渠道的突然变化,发生许多脱节现象,部分维修配件材料供给中断,物资保障受到影响。1962年,中央对邮电物资采取“集中统一、全面管理”的方针,使供应工作得到改善。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物资供应权限再次下放,造成物资供应混乱,积压浪费现象严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邮电物资供应工作又逐步得到加强。1979年随着邮电体制的调整,邮电物资体制也相应作了调整。1980年邮电部制定了《邮电物资工作暂行条例》和《市、县邮电局物资供应管理方法》,物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更趋合理完善。1983年12月淮南局开始企业整顿,在清仓查库之后,对市局仓库进行统一的清理、分类,制定消耗定额9项601种,作为物资计划和实际使用的核算依据。同年,建筑面积1276平方米的新仓库建成,并购置了新货架,货物按三清(质量清、数量清、规格清)、三符(会计帐与材料帐相符、料卡与实物相符、材料与帐卡相符)、四定(定库、定架、定列、定位)、五无(无霉烂变质,无损坏丢失,无隐患,无杂物、灰尘,无鼠害)要求,进行彻底的清点、擦拭、核对后,按五五成列,五五成行分类存放,使库内物料整齐划一、清洁卫生、通风干燥、取料方便。进库物料坚持点交验收,签字进帐。发料坚持班组申请,领导审核,凭单领料。管理坚持日清月结,定期保养。市邮电局1984年获江淮片仓库物资管理第一名。市局除对仓库物资加强管理外,对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也做到了专人负责、建立帐卡、入帐存档、定期检查。1983~1984年先后制定了《关于房地产管理暂行办法》、《机动车辆管理办法》、《专用自行车管理办法》、《集体宿舍管理办法》等,使企业管理达到具体化、制度化。供应科坚持广泛询价、货比三家,在保证质量和售后服务前提下择优采购,货到验收合格后付款;对大批量电信商品,与厂家议定售完付款,从而缓解了流动资金紧张的矛盾。为抵制不正之风,还制定了《供应人员廉政九条措施》。市局每年对基层物资使用和保管情况进行检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