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19年(1930年)建九龙岗至洛河小铁路,用“歪歪车”将煤炭运至码头,经淮河外运,淮南始有铁路车站装卸。民国22年又修大通至田家庵码头小铁路,用歪歪车人力推运煤炭,后改用小火车运输。大通站和田家庵站都驻有搬运装卸工人从事煤炭和建矿材料的搬运理货业务。民国24年,淮南铁路从裕溪口至田家庵全线通车,两条小铁路也随之报废。九龙岗、大通两矿煤炭,除部分经铁路运裕溪口外,其余仍经田家庵港水运至蚌埠等地。1949年前,铁路站台的搬运装卸均由大把头控制。工人的力资采取二八或三七分成。
淮南解放后,铁路搬运装卸由铁路部门和搬运公司两家分站经营。1951年,市运输公司起重装卸大队承担田家庵火车站的搬运装卸业务,工人在18~41人之间。1965年前,平均年装卸量22.14万吨,1965年后年均装卸量达97.2万吨。1958年9月11日,市人民委员会作出扩充铁路专用线,扩大车站货物容量及专门组织车站装卸队伍的规定,当年,八公山搬运站在望峰岗车站成立装卸队,承担李一矿、李二矿、谢一矿、谢二矿的煤炭装卸以及望峰岗机厂、李二矿、矿务局总仓库的黄沙、钢材、木料等物资的装卸工作,1965年后,装卸工人保持在10余人,年均装卸量6.16万吨。1964年开始,八公山搬运站负责八公山火车站的装卸业务,驻有25名工人,为一个装卸排,不分昼夜在站台值班,货物随到随卸,车皮随到随装,年装卸量2万吨左右。1965年,驻蔡家岗火车站装卸工人有20人,主要从事化肥、食盐、煤炭等装卸业务,年均装卸量9600吨,后因车站家属工承揽了装卸业务,1980年谢家集搬运站装卸工撤离车站。
蔡家岗长途汽车站从1965年由谢家集搬运站设点装卸,开始有6名老工人装卸随车货物,以后发展到30多名工人从事车辆货运和客运零担货物装卸,年装卸量14万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