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养护形式
〔专业养护〕民国时期,淮南煤矿的专用公路由煤矿负责养护,其余由所在地县乡政府向保甲摊派分段简易修整。1955年1月市公路管理站成立后,承担市郊干支线的养护工作,并设立流动道班。1957年成立3个道班,采取分段包干的养护方式,养护里程53公里。1977年凤台县划归淮南市辖后,道班增至16个,道工168人,养护里程192.3公里。自1984年5月起,结合路况,实行经费包干责任制,养护质量逐年提高,好路率由1981年的70%上升至1989年的79%。1986年市公路站升格为公路管理分局后,养护队更名为公路管理站,市区设洛河、洞山、蔡家岗、大通、李嘴孜5个养护道班。〔群众养护〕50年代初,市政府建设科发动群众利用冬闲建勤养护公路。1958年交通部提出“全面养,重点修,以养好路面为中心”的养路方针后,市、区各级政府利用冬、春两季大搞民工建勤,修路建路,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1966~1967两年间,民工建勤日285655个,修建公路195.5公里(包括复修里程),完成土石方30.4万立方米,厂矿企事业单位抽调车辆送料232台班1622吨。1966年大通区组织5个公社农民修淮蚌路东段11.6公里,出工2万人次。1972年又将淮蚌路路基拓宽至9米,路面加宽至7米。1984年春,在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各区、乡政府组织公路沿线农民3万多人,将淮蚌、合阜、淮界、淮六等路的路基拓宽至23米。
二、养护方法
〔泥结石路面的养护〕50年代,多数是泥结碎石路面,在养护中就地取材,铺摊煤矸石,厚度2~3厘米,并做沙土磨耗层,然后进行整平洒水,控制车辆辗压。1958年后则采取刷浆加沙的方法,取粘土加沙20~25%拌匀后堆成堆,浇水闷一夜,次日铺平前,先处理路面坑槽和弹簧面,后整个路面铺厚度1厘米左右沙土,如路面干燥再浇水,直到能压出一层浮浆。1959年4月,根据省交通厅会议精神,养护工作要做到“十三无”,即路面无露骨、无坑槽、无波浪、无松散、路基无缺口、路肩无积水、桥头无跳车、桥梁无损坏、涵顶无跳车、涵洞无堵塞、边沟无淤积、标志无缺损、绿化无缺棵。1964年推广广东省定县经验,在原路面磨耗层上再加一层颗粒黄沙,厚度2厘米左右,每天用刮沙器刮两遍,久晴勤洒水、勤回沙,久雨勤铲路肩和清理边沟。淮南盛多产煤矸石,煤矸石耐磨性强,经过筛选处理,铺厚度0.5厘米,洒水碾压,板结成型,使用期可达1年以上。
〔渣油路面养护〕市境渣油路面养护始于1965年,当时均采用渣油表处路面,但容易出现坑槽、波浪、油包、翻浆、龟裂等,影响公路畅通。公路养护部门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大、中修分别处治。
〔塌陷区的修复〕市境煤矿塌陷区常延伸到公路,如谢一、谢二矿,塌陷区南到赖山集,北到淮河边,约十多平方公里,每年下沉约50厘米,谢二矿门前一段干线公路塌陷长达2400米,1962~1990年先后进行3次大的修复工作。用煤矸石、片石、塘渣填方,抬高路基,然后再做泥结碎石路面和渣油路面。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