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九上路
九龙岗至上郭村。其走向是:从九龙岗南门起,西行经矿工医院、大通、居仁村、洞大路立交桥、新火车站、淮南矿业学院、淮南一中、二中、泉山、抵上郭村,全长17.2公里。
民国19年(1930年)国民政府投资开采淮南煤矿之后,在九龙岗、大通、田家庵、八公山之间修了2条晴通雨阻石碴公路,全长约50公里。九上路九龙岗至大通段就是在这个时候修建的。新中国成立后,这段线路走向略有改动,1958年路基拓宽8~10米,1959年新筑洞山至上郭村一段8.2公里,路基宽8~10米,是市内重要通道之一。
据1990年统计昼夜交通量为5056车次。九上路有一级路1公里,二级路8公里,三级路8.2公里,均系次高级路面;设计时速40公里,平曲线最小半径1000米,最大纵坡1%,涵洞39道,设大通、泉山2个养护道班。
二、泉山路
东起淮南矿务局大门,西行经市政府门前、泉山、罗山油库、望峰岗抵鸭背铺,全长10.5公里(含市政管养的望峰岗小街0.6公里)。1957年中共淮南市委、淮南矿务局由九龙岗迁至洞山以后,为了加强与西部矿区的联系,随即修建矿务局至望峰岗8.5公里的泥结碎石路,路基宽23米,路面宽7米。1959年修通至鸭背铺,1975年全线改为渣油路面。
根据城市规划要求,1980年改建东段0.7公里(矿务局门前至市政府),由市政工程公司施工。1983年改建西段(市政府至泉山)2.3公里,两期工程共投资361.7万元,其中公路部门投资62万元。市政府成立洞山路会战指挥站,动员厂矿企事业支援,市政和公路部门分段包干,于1984年春竣工。泉山路为宽60米的三块板道路,其中快车道20米,慢车道各7米,分车带各3米,人行道各10米。1987年统计昼夜交通量9269车次。
泉山路1990年底有一级路3公里,二级路6公里,三级路1.5公里,均系次高级路面;设计时速80公里,平曲线最小半径2000米,最大纵坡3%,涵洞11道,设泉山养护道班。
三、蔡李路
蔡家岗至李郢孜一矿,长3公里。原系煤矿专用线,1953年李郢孜一矿建成投产后铺成泥结碎石路面,宽3.5米,1958年6月30日由淮南矿务局移交给市公路站管养。公路部门接管后,经过几次大修,渣油路面加宽至9~11米。此路南经过园艺场接合阜路,北接淮六路、淮界路。全路有二级路0.8公里,三级路2.2公里,均系次高级路面;平曲线最小半径1000米,最大纵坡1%,设计时速40公里,有涵洞2道,设蔡家岗养护道班。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