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设备1970年2月1日淮南纺织厂3.3万枚纱锭投产。1980年扩建2万枚纱锭,1982年7月1日建成投产。1988年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产品档次,缓解国内棉纱供需紧缺状况,扩大出口创汇能力,续建了4.5万锭纺纱工程,1990年10月1日正式投产。至此,形成了东纺、西纺、新纺三大部分10万枚纱锭的生产能力。
〔东纺〕生产规模3.3万纱锭,1970年建成投产,主要采用普梳工艺体系。随着生产发展,企业不断对老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使之不断适应市场产品变化的需求。1972年,并条工序为满足粗纱熟条需要,增加了2套A272型并条机;1983年,为解决梳棉工序长期存在的生条供应不足状况,增添了8台A186D型梳棉机;同年,为了消除纱线加拈后的内应力,防止纬纱经过并纱捻线工艺后纱线在松驰状态下出现的扭结,增加了2台由1293K型细纱机改造的倒纬机;同时又将原扩建2万锭配套来厂一直未安装使用的热定型锅炉投入使用。至1990年,东纺老设备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主要拥有LA002开清棉联合机组2套,梳棉机59台,并条机30台,粗纱机15台,细纱机78台,络筒机14台,摇纱机15台,捻线机3台。
〔西纺〕生产规模2万纱锭,1982年建成投产。基于当时纺织品市场多变以及化纤织物的发展趋势,主机设备考虑到将来生产棉、化纤的纯、混纺32支以上的中细支纱工艺流程,并条采用四道(一道纯并、三道混并)工艺,配备1套精梳机(1台预并、1台条卷、4台精梳机),增加纱线筒热定捻设备和卷纬机等工序。设备具有高产高速、大卷装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并有较好的可纺纯棉又可纺中长化纤的通用性能,为工厂开发中高档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创造了条件。至1990年底拥有梳棉机40台,精梳机4台,条卷机1台,并条机34台,粗纱机9台,细纱机54台,络筒机11台,并纱机2台,捻线机16台,倒纬机2台,摇纱机14台。
〔新纺〕生产规模4.5万纱锭,1990年建成投产,采用传统的环锭纺纱工艺,流水线生产。选用的FA系列设备是国产第三代定型产品,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主要特点是:清棉工序采用多仓混棉,梳棉机每小时产量为30公斤,同时采用全封闭、大罩壳、新型针布、多处设有吸尘点,并装有厚卷、断头、前罗拉绕花、斜管堵塞自停装置,可减少生条含杂量,提高条干均匀度,从而提高生条质量。采用条机速度为400米/分,油浴动机械齿轮传动,牵伸形式采用四上三下压力棒,喂给部分采用积极式高架,制条质量好。粗纱机设有防细切装置、补偿轮式张力缴条装置。细纱机采用了高强度平皮带无紧张轮的二级变速,可按纺纱工艺要求及生产需要,调整大小纱速度,选用不同摇架,提高适纺性能,使用斜齿、人字型等距斜齿轮栓、软皮辊等有效地改善了成纱质量。除尘设备选用XZL—T式复合式除尘器,除尘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根据生产需要,还配置了6套空调,采用仿罗瓦式系列设备,轴流透风机将回风吸入,并用圆盘式过滤器对车间回风进行过滤,既可回用也可排出,过滤后的空气经喷淋室洗浴后再送回车间,充分保证了生产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另外,还配置了溴化锂制冷装置,制冷量为450万千卡/小时,可满足5万纱锭生产需要。1990年,新纺拥有FA系列开清棉联合机3套,梳棉机60台,并条机31台,粗纱机13台,细纱机104台,络筒机24台。
二、产品
纱线纺品均由淮南纺织厂生产。1970年投产时,年产量不足千吨,初期只产纯棉纱,且质量波动大。1976年产量为5228吨,一等一级以上品率仅76.29%。1979年试制成功维棉混纺产品。1982年2万锭工程投产后,产量质量明显提高。1987年产量达1.266万吨,棉纱一等一级品率达99.97%。纺织厂坚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走革新挖潜改造路子,以销定产,灵活经营,产品品种由建厂初始单一纯棉产品发展到各类化纤混纺和纯纺制品,到80年代末,已能生产30多个中高支纱(线)品种。生产原料为棉、粘胶、腈纶、涤纶、维纶、兔毛等。主要产品有10~42共9个支数纯棉纱,20支纯维纶纱,32、34支纯腈纶纱,16、21、32支混纺绦棉纱,16、21、32支混纺维棉纱,7、18、32、42支混纺涤粘纱,32支混纺粘棉纱,30支混纺涤粘腈三合一纱,16、21支专纺纱,还有各类线5种。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第二节 织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