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概况
淮南纺织工业起步于解放初期。1951年,山东人丁永康、刘官策、朱昌之、孙宝莲、褚寻玉等5人由蚌埠自带6台铁木织机来到淮南,在田家庵六里站周郢孜租赁农舍,组建了市首家织布企业。1952年,市百货公司成立花纱布公司,向个体织布生产者提供棉纱加工订货。此时,淮南服装生产工业已起步,由失业工人组成的联合被服厂挂牌营业。1956年的工业合作化高潮中,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纺织合作社——淮胜纺织生产合作社,有砖墙草顶结构的厂房9间,脚踏铁木织机11台,全社职工28人,年产棉白坯布和彩条布约13万米。
1958年市获准筹建5万纱锭、1440台布机规模的安徽省第四纺织印染厂,投资总额1688万元。当年8月20日,项目正式列入国家的计划建设项目,基本建设进展迅速,很快完成了部分基建任务,并因陋就简安装了一条简易生产线。在建设纺织厂的同时,市委决定再建设一座针织厂,以便利用纺织厂的棉纱,就地加工成衣,并带动针织复制业的发展。1959年6月,在田家庵淮舜南路东侧建成,当年就生产出针织内衣、袜子等产品。
为尽快奠定市纺织工业的基础,1960年,安徽与上海两地计划委员会商定,将上海市的天一袜厂和义隆丝光厂的2个车间一并内迁淮南。内迁的天一袜厂工序齐全,可年产袜子200万双。当年安装了200多台机器,并于12月26日开工生产。在兴建安徽省第四纺织印染厂和天一袜厂的同时,又将合作化后的淮胜纺织生产合作社纳入全民所有制企业,更名为田家庵纺织厂,并进行扩建和更新,形成了月产棉布15万米的生产能力。至此,市纺织工业初具规模。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受“大跃进”和三年经济困难的影响,刚刚兴起的纺织工业遭到严重挫折。正在建设中的纺织印染厂于1959年4月改名为淮南纺织厂,又于1960年5月被列入“三线工程”而停工,接着针织厂下马;天一袜厂也因原料缺乏全面停产。田家庵纺织厂改为集体企业,更名为田家庵针织社,职工大部分被精简,只能维持线带等小针织品的生产。
国民经济恢复后,原棉充裕,促进了市纺织工业的复苏。1963年,天一袜厂首先全面恢复生产,1964年,淮南针织厂并入天一袜厂,也于1966年恢复生产。天一袜厂在恢复生产以后,对90台老袜机进行了技术改造,及时生产市场畅销的线长袜、线球袜,结束了只能生产长筒平口袜的历史。接着,他们又运用新技术生产出国内外市场畅销的弹力丝袜(尼龙袜)。1965年生产的出口弹力丝袜获外贸部门免检信誉。1972年,为了便于管理和加快发展,天一袜厂的针织车间又从天一袜厂划出,恢复了原工厂建制,同时加快了生产的配套。1974年扩建成衣车间,扩大织造车间,并对各道工序的生产设备进行了填平补齐,扩大了生产规模。1975年产量达到303万件,是1966年的2.38倍。
70年代,市纺织业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70年7月1日,淮南纺织厂建成投产。到1973年,基本达到了设计生产能力,实际年产棉纱4672吨、棉布1604万米,年工业总产值达2118.67万元。田家庵针织社在1970年以后也对设备进行了整修,产品由小针织品转为白坯布、条格被单布、劳动布,1974年企业更名为淮南染织厂。谢家集区综合厂在纺织工业复苏的影响下,由生产被胎、冰棒转产棉毯、帆布、条格布,并更名为红卫棉织厂。为了与纺织厂的生产相配套,1974年决定组建淮南印染厂。至此,市纺织工业已形成了全面发展的格局。
1980年6月,组建市纺织工业局,并随之划属了淮南纺织厂、针织厂、天一袜厂、印染厂、红卫棉织厂5家企业。纺织工业局成立后,首先对全市的纺织行业作出了五年和十年规划,采取“巩固老厂、发展新厂、内涵外延一齐抓”措施,将“文化大革命”中办起来的“五七”小厂加以整顿,使之产销配套,有了自已的定型产品,并上升为大集体企业。1980~1981年,先后由老厂划分出3个集体所有制企业,使其独立核算,单独成厂;将原属二轻局管辖的染织厂、织带厂划归纺织局,实现专业化管理;将原属机械局管辖的红旗焦厂和淮南焦厂转产麻纺织和毛纺织,并划归纺织局管辖;这两个厂分别建成麻袋生产线,麻纱、线生产线,化纤地毯生产线和2080锭粗纺呢生产线及600锭精纺毛线生产线。
80年代,通过不断改造,一批老厂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1980年,天一袜厂改造了漂染车间,改建了出口车间;1984年又新建了人造毛皮分厂,可年产毛皮50万米。同年,针织厂扩建了纬编涤纶生产线及氩漂、氯氧联漂、印花生产线。1984年印染厂印花、漂染能力提高,可年产各种色布、花布2500万米。是年,在原市百货站针纺批发部的基础上组建纺织品采购供应站,筹建淮南商场。此间,1982年,已更名为淮南提花巾被厂的原红卫棉织厂增加48台宽幅提花织机;从淮南天一袜厂划出的大众袜厂上了商标生产线;淮南纺织厂先后进行了多期改、扩建,使生产规模达到了10万锭,可年产棉纱1.2万吨、布2500万米。
到80年代末,市纺织工业已形成棉纺织、印染、针织复制、毛纺织、麻纺织、服装等行业,另有一站(淮南纺织品采购供应站)、一公司(淮南市纺织工业供销公司)、一室(设计室)。截止1990年底共有大、中、小型企业和事业单位13个(不含区县、乡镇企业),职工总数14240人,固定资产16662万元,主要生产规模为:棉纺锭10.027万枚,布机1760台,印染生产线5条,毛粗纺锭2080枚,毛精纺锭600枚,麻纺生产设备1台套,地毯生产线1条,各类袜机624台,针织机92台,线带机50台,商标织机10台。主要产品的年生产能力为:棉纱1.5万吨,麻纱线1000吨,麻袋800万条,地毯150万平方米,袜子900万双,针织内衣1000万件,巾被250万条,服装50万件和各种线带及商标等小针织品,年产值为1.8亿元。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