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粘土是陶瓷生产的主要原料。根据其含杂质(铁、钛)的多少、结合烧成后颜色情况,分为硬质粘土、软质粘土和陶用粘土。硬质粘土开采的均为B4槽煤层底板的铝土页岩;软质粘土(紫木节)埋藏在煤层露头风化带,距地表24~30米,主要分布在谢家集、八公山等地,储量在100万吨以上;陶用粘土含铁量较高,埋藏在煤层与碳质页岩及过渡石灰岩的风化露头,主要分布在上窑等地,储量约7000万吨。陶用粘土采用露天开采,是唐代寿州瓷和明代陶缸的主要原料,至今上窑南槽矿点仍在开采。
大通矿点:位于大通煤矿西南老八沟,系露天开采。大通碗厂1957年7月投产后,开采一个时期,后由于矿层距地表较近,雨天经常塌方,加之粘土质量不佳而停采。
洞山矿点:位于原市陶瓷厂西南侧约100米处。1957年初,经市人民政府生产办公室陶瓷原料调查组勘测,采用露天开采,由于勘测差误,粘土为沟渠状分布,后在小徐家(厂西北1公里)组织农民开采。
八公山矿点:位于八公山镇沈巷村南约500米处。1960年初,经武汉勘探公司及八公山耐火材料厂共同勘探,测定粘土多在煤的露头部分,距地表18~28米,井田范围粘土走向在2000~3000米之间,储量约20万吨。采用井下开采,1962~1980年,共开采粘土近10万吨。
谢家集矿点:一处位于谢二矿西南约1000米,一处位于谢三矿北部500米,1962年钻探发现棕紫色软质粘土,经化验认定,可塑性好,干燥度强,燃烧呈黄白色,属国家一类粘土矿物,储量10万吨左右。这两处矿点因地面建筑物影响,不能继续开采,1977~1987年,共开采粘土7万余吨。
李郢孜矿点:位于李一矿北部老矸石山下北侧。经勘探测定,在1号井和4号井下的粘土大部在煤的露头部分,土质优良,可塑性强,距地表18~28米,井田范围粘土走向在2000~4000米之间,储量在10万吨以上。采用井下开采,截至1990年底,开采粘土近4万吨。
上窑南槽矿点:位于乌鸦山下的南槽,具有老泥、拌子、粘泥3种性能,俗称“一棵树生产陶缸”(即用红泥一种原料生产陶缸),储量为1000万吨。1961年采用井下开采,后因围岩压力大,井筒难以维护,于1987年停采。后在原矿井西侧改为露天开采,年开采量6000吨。
上窑吴家牌坊矿点:矿体规模大,矿点分散。1976年经省轻工业厅陶瓷原料调查小组踏勘,测定该地区老泥(粘土)储量丰富,属土状形,灰黄红色,可塑性好。其中吴家牌坊储量约2000万吨,自明初开采至今,年开采量3000吨;洪岗储量约1900万吨,自清开采至1953年停采;桂石牌储量500万吨,自清末开采至1949年停采;南槽储量约2000万吨,自明初开采至今,年开采量3000吨。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