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概况
民国20年(1931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在九龙岗东矿开设淮南煤矿局井口修理厂(现淮南煤矿机械厂前身),是为淮南机械工业之始。抗日战争前夕,井口修理厂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有机械设备23台,以煤矿机械维修为主,并能制造提升罐笼、人力翻斗车及矿车等煤矿机械产品。民国27年6月,日军占领淮南矿区,将井口修理厂改为中央工场。抗日战争胜利后,更名为淮南煤矿中央机厂。民国37年对厂房进行扩建,建筑面积增至2850平方米,主要机械设备40余台,有职工200余人。同年,中央机厂为大通煤矿3号井设计制造和安装了成套设备。淮南解放前夕,还办有一家私营机械厂,有10余名工人,2台简易皮带车床和1台旧钻床,主要从事民用机械修理,经营惨淡。
1949年1月淮南解放,为适应淮南西部煤炭资源的开发,煤矿公司决定扩大中央机厂规模,在蔡家岗另建新厂,同年8月正式筹建,1951年3月投入使用。为发展煤炭工业,燃料工业部煤炭管理总局决定,将中央机厂改名为淮南煤矿机械制造厂,划归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领导,由机械修理为主,改为以制造煤矿机械设备为主。主要生产绞车、矿车、天轮等产品。1953年开始,国家共投资2156万元对工厂进行两次扩建,新增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添制了关键设备,形成年产5000吨煤矿机械的生产能力。由于矿区机械修配量的增加,矿务局总修理厂(现淮南矿务局望峰岗机械厂)诞生,主要从事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煤炭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民用机械工业。1954年,地方机械工业的淮光铁业社(现市标准件厂)和机械修配厂(市通用机械厂前身)相继成立,至此,市机械工业有企业4家,职工1587人,主要机械设备282台,年工业总产值874.2万元。为加强对地方工业的领导,1955年2月市工业局成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市机械工业实行计划管理体制,重点发展煤矿机械,市地方机械工业不具备机械制造能力,只能进行简单的机械维修。“大跃进”时期,先后成立了淮南通用机械厂、淮南钢珠厂、农机厂、车辆厂、铸造厂、工具厂等,为加强对地方机械工业的领导,市工业局更名为机械局。至此,市地方机械工业有企业9家,职工人数增至6023人,先后培训工人2820人,设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59年试制新产品215种,完成工业总产值3879万元。此间,淮南煤矿机械厂下放给省机械工业厅领导,同时国家投资1625万元进行扩建改造,新建和改造9个主要生产车间,添置关键生产设备,达到年产2万吨煤矿机械生产能力,1959年生产煤矿机械8043.5吨。地方机械工业由于管理跟不上,人力、物力浪费严重,产品质量下降,生产受到影响。1961年比1960年下降66.5%。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通过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用了两年时间对所属企业进行调整,此时,市机械局与化工局合并,成立市重工业局。1963~1966年,市地方机械工业得到恢复发展,工业生产比1962年增长75.3%。在此期间,市机械工业先后开发生产了18CA耙斗装岩机、摩擦式金属支柱、大功率内齿轮式调度绞车、大断面耙斗装岩机等一批新产品。正值机械工业复苏之际,“文化大革命”开始,正常生产秩序受到破坏,1966~1968年,大部分工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1969年起生产逐步恢复。
70年代,市机械工业有较大发展。淮南煤矿机械厂、淮南矿务局望峰岗机械厂进行扩建和改造。同时,又兴建了市石油机械厂、矿务局大通机电修配厂、市防爆电机厂及市蓄电池厂等,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生产规模,相继开发了石油化工机械、通用机械、印刷机械、农业机械、电机及铅酸蓄电池等一批新产品。70年代后期,开发了具有7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半煤岩巷道掘进机和综合采煤机。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从1977年起市地方机械工业全面开展了企业管理12项整顿工作,1979年市机械工业企业管理状况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总产值达9218.6万元,比1970年增长5.9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机械行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打破统购包销制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适销对路产品,重点开发节能、高效、大型、成套新产品。先后从西德引进综合采煤机,同澳大利亚合作开发AM-50型掘进机生产技术。部分企业逐步把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应用到企业管理上,有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1983年市机械工业局改为市机械工业公司后,连续3年出现工业产值、实现利润和上交利税同步增长,开创了市地方机械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从第六个五年计划到第七个五年计划的10年间,市地方机械工业共开发新产品186项,其中TD101订书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拖钩刨煤机等40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项达到省级先进水平。
80年代以来,淮南市机械工业形成了部属企业(淮南煤矿机械厂),矿务局企业(望峰岗机械厂、大通机电修配厂)及市地方机械工业企业相结合的机械工业生产体系。主要产品有煤矿机械、石油化工机械、印刷包装机械、农业机械、通用机床、轴承、轴瓦、标准紧固件及机电设备等7大类近千个品种。1990年有主要生产企业24家,职工1.989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57人,管理人员1274人;拥有固定资产2.84亿元,净值1.83亿元,主要生产设备3628台。为适应新产品开发需要,建立了煤矿机械、石油化工机械、印刷包装机械等4个研究所。在现生产的机械产品中,AM-50型半煤岩巷道掘进机、综合采煤机、刨煤机、半自动和全自动平压模切机、多头骑马订书机、合成氨成套设备及铅酸蓄电池等产品,达到了80年代初的国际先进生产水平。煤矿机械产品占有主要地位,产值占市机械工业总产值的78.5%。煤矿机械生产能力5万吨,石油化工机械生产能力5000吨,印刷包装机械生产能力2500台,轴承、轴瓦生产能力分别为110万套和500万片,铅酸蓄电池生产能力15万千伏安时。AM-50型半煤岩巷道掘进机获国家金质奖,HZWA型金属摩擦支柱和TD101型订书机获国家银质奖,11个产品获部优,29个产品获省优。
1990年全市机械工业总产值2.7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73亿元,上缴利税176.4万元。工业总产值比1980年的8755.2万元增长3.1倍,市机械工业产值占市地方国营工业企业产值总量的20.7%。共生产煤矿机械掘进机25台,各种绞车849台,皮带机108台,综采设备34台,金属顶梁5.3万根,U型钢支架2.72万架,矿车1573台,钢筋网背板7.23万件,石油化工机械95台,包装印刷机械819台,轴承100.4万套,轴瓦184万片,标准件251万件,铅蓄电池34460千伏安时,电机1532台/29554千瓦,水泵2029台,自行车1060辆,万向轮6024套,健身器材4995吨,灭火器2.06万具。同时,煤矿机械、印刷包装机械、石油化工机械、轴承、健身器材、自行车等产品外销欧美、东南亚、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销产品产值1033.5万元。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