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市皖淮化工厂坐落在田家庵东部,是1990年8月13日由原市东风化肥厂(包括1986年已并入的前进化肥厂)和市南农化肥厂两家小型氮肥厂合并组建成的中型化工企业。同年12月30日兼并了隶属于市二轻局的市皮革厂。
一、淮南市东风化肥厂
市农林水利局于1959年6月15日建,初定名为淮南市化肥厂,隶属农口,年底转归工口,易名为田东化肥厂。厂址位于田家庵东部,占地面积7.75万平方米,规模为年产800吨合成氨,主体设计由省重工业厅设计院承担,总投资72万元。
田东化肥厂建设时,正处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职工在极端困难的境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于1960年10月完成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投入试生产。年底,生产出第一批产品氨水。1961年生产出晶体化肥——碳酸氢铵。同年9月,田东化肥厂转属淮南化肥厂,当年的化肥产量达到3000吨,扭亏为盈。1963年底,田东化肥厂重归工业局领导,此后企业发展逐步走上正轨。1964~1966年连年盈利。1967年1月,田东化肥厂更名为淮南市东风化肥厂。“文化大革命”使工厂被迫于7月9日停产。同年11月工厂勉强恢复生产。但因处于动乱之中,1967~1977年,在长达10年的时间内,连年亏损,合计高达820.67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强化企业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在全厂范围内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企业从1978年起年年盈利,1979年荣获全国小氨肥百面红旗单位称号,跨入省市先进企业的行列。
1980年省石化厅对全省小氮肥实行财政总额包干。东风化肥厂抓住机遇,经1年努力,当年合成氨产量达11361吨,完成包干任务的160%以上,实现利润超百万元,是包干指标的10倍。东化又将大部分自留资金用于对老设备进行挖潜改造,使合成氨装置能力提高到万吨以上水平,初步形成规模效益。与省厅包干3年,企业累计盈利330万元。1982年,东风化肥厂主动进行企业全面整顿,成为市第一家企业全面整顿合格单位。次年,东风化肥厂又率先成为全市化工行业首家无泄漏工厂和清洁文明工厂。1984年,东风化肥厂全市最早试行厂长负责制,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工厂创利润307万元,成为化工部实现利润200万元以上的先进企业。同时,争取新产品开发项目,总投资4160万元的省重点工程——年产4万吨联碱工程于当年6月开工兴建。
1986年初,东风化肥厂兼并了陷入困境的前进化肥厂,初步具备了中型企业规模。当年创利润332万元,创全省小氮肥行业最佳经济效益。1988年1月,4万吨联碱装置建成投产,顺利生产出工业纯碱和农用氯化铵2个新产品,缓解了省内纯碱紧缺的局面,同时也改变了企业的产品结构,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实力。为与联碱装置配套,同步对原有的合成氨系统进行重大扩建和技术改造,使之达到年产2.5万吨的生产能力。
二、淮南市南农化肥厂
南农化肥厂原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管辖,1967年兴建,设计能力为年产合成氨5000吨,属小型氮肥厂。1975年5月移交给市管,改名为南农化肥厂。1981年前连年亏损。1982年,南农化肥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扭转了企业亏损的被动局面。1983年,经全面整顿,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技改,合成氨生产翻番,1984年产量达到1.6万吨,创产值超过1000万元,利税也突破100万元大关,初步实现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增长。1985年,南农化肥厂推行厂长负责制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与省化肥公司签订了“双包一挂”一定三年的经济承包责任制;企业内部随之实行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调动了全厂职工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三创”活动(创无泄漏工厂、清洁文明工厂、化工六好企业),促使企业各项管理有了明显起色。当年6月,总投资2600余万元的省市重点节能项目南农化肥厂热电站工程破土动工,1988年11月,热电站并网发电。2.5万吨/年合成氨技改扩建项目于1989年基本建成。主要产品双龙牌农用碳酸氢铵为省优质产品,当年产量达6.6万吨。
三、淮南市前进化肥厂
前进化肥厂前身为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化肥厂,始建于1971年8月,原设计能力为年产3000吨合成氨,属小型氮肥厂,主要产品为农用碳酸氢铵。1972年9月,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投产半年后即达到设计能力。1975年9月10日移交给市管,易名为前进化肥厂。转入地方后,对原生产装置进行挖潜改造,并添置部分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到1980年达到年产合成氨5000吨的生产能力。1984年3月,投资64万元的全省第一套尿素系列氮磷钾复合肥生产装置兴建,次年3月建成,5月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填补了省优质高效复混肥生产的空白。这一年因遇原材料涨价,产品滞销等诸多困难,加之经营管理不善,企业亏损严重,1986年1月,省石化厅和市政府决定将该厂并入相邻的东风化肥厂。此时,拥有固定资产608万元,在册职工498人。
1990年8月,组建后的皖淮化工厂规模壮大,经济实力增强。主要产品有化学肥料、纯碱、热电、塑料彩印、皮革加工、机械制造、民用灶具7大系列18个品种。企业固定资产达1.2亿元,职工总数3200人。生产系统拥有合成氨一分厂、合成氨二分厂、联碱、热电、复合肥、彩印、机械、电仪、童鞋、灶具10个分厂。
皖淮化工厂199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672.20万元,销售收入8381.12万元,实现利税451.42万元;其主导产品装置年生产能力为合成氨6万吨、联碱5万吨、复合肥2万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