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淮南发电总厂
淮南发电总厂机关位于田家庵国庆中路,1982年8月25日经华东电业管理局批准,1983年5月安徽省电力工业局下达文件正式宣布成立。总厂下辖3个发电厂和检修处、基建工程处、生活服务公司共6个处级单位和科级建制的技术服务所、综合利用厂、职工培训中心、子弟学校和职工医院、总厂机关10个科室,构成了人、财、物、生产和生活的集中统一管理的现代化企业。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为适应3个发电厂厂长负责制的需要,总厂进行简政放权。1986年6月1日起,对3个发电厂履行“协调、帮助、服务、监督”的八字职责,处理3个发电厂在生产、基建、公共服务机构和生活福利等方面横向联系中的重大问题,监督各厂严格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定。同年11月,撤销了检修处和生活服务公司,技术服务所。1987年12月,撤销基建工程处。
1990年,淮南发电总厂所属3个发电厂发电装机总容量达180.1万千瓦。二、淮南田家庵发电厂
田家庵发电厂背倚淮河大堤,面临电厂路,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始建于民国30年(1941年)10月,前身是日本侵略者为掠夺淮南煤炭资源而设的淮南煤矿自备电厂——下窑发电所。民国34年日本投降后,装机总容量5200千瓦,解放前夕,有职工284人,装机总容量7200千瓦,实际可调出力只有5000千瓦,都是国外旧发电设备,缺陷多煤耗高。解放后,经过技术改造和恢复性大修,达到铭牌出力,煤耗平均降低300克/千瓦时。
50年代,先后调装两台5000千瓦发电机组,以缓和工农业用电的紧张局面,1954年首期扩建4台6000千瓦机组,1956年2月国产第一台6000千瓦机组投产发电。同时,又将国外陈旧的老设备陆续拆除,使发电设备焕然一新。田家庵发电厂先后经过五期扩建,除进口两台12万千瓦机组外,国产机组装有6000、12000、25000、125000千瓦4种类型的汽轮发电机组共10台,是我国解放后电力工业迅猛发展的缩影。1977年扩建终止,装机总容量达601000千瓦,为解放初的73倍,占全省火力发电容量34%,跨入了我国大型火电厂的行列,成为华东电力网主要火力发电厂之一。
田家庵发电厂先后用自己的技术力量拆装2000千瓦发电机组的40吨/时锅炉;自营安装了一台国产6000千瓦机组;改造链条炉为煤粉炉,提高了效率,降低发电煤耗。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1978年建立了科研机构,广泛开展设备的革新、改造、挖潜工作,1979年在上级和有关单位协助下,就地修复了一台国外进口的12万千瓦机组超高压锅炉汽包裂纹的重大缺陷,为我国大型汽包裂纹焊补技术摸索经验;高能电弧直接点燃煤粉启动电站锅炉的新技术,于1982年在国产高压高温400吨/时锅炉上试验成功,成为我国首先采用电弧代替燃油点火的电厂,每年可节油80万元。为解决排出灰水中PH值超过国家标准,污染环境问题,1983年进行研究试验,利用炉烟中二氧化碳气体与灰水中和取得成效,使灰水PH值由原10.5降至8.6,达到国家标准,防止灰管结垢,避免淮河水的污染,每年节约维修费10万元;应用金属涂镀热喷涂等26项新技术获得水电部等上级机关的嘉奖。
田家庵发电厂培养和输送出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素称“母厂”。历年来,向省内外兄弟单位支援1540人,代训503人,为越南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训56人;80年代又为新建的洛河、平圩两电厂和总厂输送了领导人员及生产技术骨干722人。还多次获得省电力系统以及水电部技术练功标兵和职工教育技术培训先进单位的称号。
田家庵发电厂经过5期扩建,共占地58.4公顷(含生产区32公顷),主厂房建筑面积22661平方米,总投资2.88亿元,占全省电力工业同期总投资28.8%。1990年固定资产原值3.07亿元,净值1.09亿元,有职工2699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55名,工人1832名,管理人员168名,服务性人员315名,其它29名。职工比解放前夕增加9倍,1990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达85839元/人。建国以来,42年向外供电678.38亿千瓦时,创产值40亿元。
三、淮南洛河发电厂
淮南洛河发电厂位于大通区洛河镇,北临淮河,南枕淮蚌公路,9公里专用铁路线逶迤舜耕山下,交通便利。
洛河发电厂是1979年7月经国家批准的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工程,建设规模为120万千瓦。当年8月20日电力工业部批准成立洛河工程筹备处。1981年9月国家批准第一期工程,安装两台国产30万千瓦机组,工程总投资58395万元。主要发电设备——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由上海三大动力厂制造。辅助设备由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400多个厂家供应,一些辅助设备从美国、西德、日本、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瑞典、瑞士等8个国家进口配套。工程设计由华东电力设计院承担,厂区主体工程建设安装由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负责,同步建设的生活区由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等单位施工。机组主体工程1982年12月11日破土动工,第一台机组于1986年1月11日移交生产,第二台机组于1986年10月14日移交生产。
建成后,发电设备运行正常,技术先进,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单元集中控制,采用工业电视监视火焰,装置国产FSSS炉膛熄火保护,采用同时期国内最大的244平方米双室四电场的电气除尘器,双曲线自然通风冷水塔的冷却面积为7000平方米,位居全国之首,引进国外500千伏升压站的全套电气设备。投产不久进行了7项较大的改进,分别获省电力局二等、三等技术革新奖。
洛河电厂投产后,每小时需用煤280吨左右,排灰量约68吨/时,工业取水量正常在4000吨/时,平均日发电量1100万千瓦时左右。强大的电能通过220千伏和500千伏华东电力网主干输电线路,分别向合肥、蚌埠和经繁昌向上海送电。至1990年末累计供电159.39亿千瓦时。
洛河电厂占地235.5公顷,其中生产区2355097.8平方米,生活区639269.4平方米,铁路348631.8平方米,储灰场1223877.6平方米。全厂建筑总面积76885.6平方米,其中,主厂房33066平方米,辅助厂房7539.8平方米,值班宿舍和单身家属宿舍22582.8平方米,集体福利事业用地9089平方米。1990年底有固定资产原值5.44亿元,净值4.32亿元。有10个生产分场、19个行政科室和6个党群部门,职工总数176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38人,工人1124人,管理人员148人,服务人员239人,其它18人。1990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56579元/人。
四、淮南平圩发电厂
平圩发电厂位于淮河北岸、潘集区平圩镇,紧靠淮河大桥,距潘集煤矿17公里。第一期工程占地总面积4654000平方米,其中,生产区占地面积770227平方米,生活区占地108708平方米。
平圩电厂工程是1980年9月29日国家计委批准的重点工程,也是国务院12项重大技术装备工程之一。建设规模为240万千瓦,第一期工程安装两台国产60万千瓦机组,概算总投资1999960万元。至1990年末累计投资已达184029万元。主设备由哈尔滨锅炉、汽轮机、电机三大动力厂分别引进美国燃烧、西屋等公司制造技术制造。配套设备有12个国家或地区近70个厂家提供技术或设备,国内有24个省市自治区380个厂家制造。主体工程由华东电力设计院引进美国依柏斯公司的技术设计,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负责安装。同步建设的生活区和非生产建筑由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和江苏吴县建筑总公司承担。
1982年2月华东电业管理局批准,成立平圩工程筹备处。1983年5月组建平圩发电厂,承担部分建设工作和全部生产准备工作。1984年9月25日正式破土动工,1989年完成1号机安装任务,2号机组正在紧张施工安装中。
这项工程装备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热控设计着重于控制、报警、监测、保护,简称CAMP;厂级管理FOX—1/A计算机系统,模拟量1300多点,开关量1100多点,具有报警、报表打印、事故追忆、操作指导多种功能;输煤、除灰、除渣、化学补给水、废水等控制系统,全部采用可编程序控制装置。主控制室采用炉、机、电集中控制,运行人员在控制室内可实现单元机组的启、停、正常运行和事故处理,是我国自行制造单机容量最大的机组。另外,厂房及锅炉炉架,均由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改用为钢结构形式。主厂房建筑最高处约90米,烟囱高度210米,冷却系统采用引进技术设计的冷却面积6500平方米逆流式冷水塔,高125米,下部直径95米。1985年3月,李鹏副总理视察工地,并为平圩电厂挥笔题词“平圩不平常,单机甲中华”。第一套60万千瓦发电设备引进国外技术或装备占80%,具有80年代初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平圩发电厂1990年有职工1729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48名,工人1133名,管理人员157名,服务和其它人员191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239名,中专、中技学历的553名;30岁以下青工1005名,全厂平均年龄27岁。
国产第一台60万千瓦机组投产以来,消除了机组试运行中的主要缺陷和隐患,热机自动装置大部投入,机炉协作控制系统(CCS系统)投入率达84%。至1990年共发电28.15亿千瓦时,厂用电率5.98%,发电标准煤耗338克/千瓦时,创产值17693.1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04322元/人。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