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概况
民国19年(1930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为开发九龙岗煤矿,购进7.5千瓦直流发电机1台,办起发电房,淮南电力工业开始萌芽。到民国26年淮南发电装机总容量增至988千瓦,主要用于煤矿通风和照明。
民国29~32年间,日本三菱、三井财团为加快掠夺淮南煤炭资源的需要,先后在淮南新建大通发电所和下窑(田家庵)第一、第二两个发电所。与此同时,22千伏田家庵—大通—九龙岗西矿输电线路建成送电。至民国34年,淮南共装低温低压汽轮发电机组4台,装机容量6200千瓦,最高负荷2000千瓦左右,平均发电煤耗达1900克/千瓦时。除用于煤矿通风照明外,发电所开始向田家庵、大通、九龙岗三镇商号及部分居民供应照明用电。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实现“复兴三年”的电力规划,淮南矿路股份有限公司于民国25年7月在下窑兴建第三发电所,安装2000千瓦发电机组1台,于次年5月发电。至民国37年底,淮南发电装机容量为8200千瓦,最高负荷3200千瓦,平均发电煤耗1731克/千瓦时。有22千伏输电线路3条共37.1公里,设大通、九龙岗西矿、八公山3个变电所及田家庵升压站,构成建国前安徽省唯一的区域性电力网,用电结构已开始由单纯煤矿工业用电向城市工商业和照明用电转变。
50年代,为开发煤炭资源,国家对淮南的电力工业建设投入大量人、财、物力。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批准在田家庵发电厂扩建4台国产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1954年,随着田家庵—合肥、田家庵—蚌埠两条35千伏输电线路的投入运行,开始形成以淮南为中心,联接合肥、蚌埠两地区的皖中电网,淮南市在全省的电力中心地位从此确立。1956年,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自行安装的国产第一台6000千瓦发电机组在田家庵发电厂竣工投产。同年,驻淮南的部属电力基建队伍划归安徽。此后的30年间,这支电力基建队伍在施工中不断成长壮大,为淮南电力工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1959年,全省最大的国产2.5万千瓦机组在田家庵发电厂建成投产。1年后,1台1.2万千瓦和2台2.5万千瓦机组建成投产。随着第二、三期扩建工程的竣工和旧机组的全部拆除,1960年淮南市的发电设备进入中温中压阶段,炉型也由链条炉过渡到煤粉炉。是年淮南市装机总容量达11.1万千瓦;同时第一条110千伏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在淮南电网投入运行。此时,淮南不仅是全国五大煤都,并开始成为华东地区的电力基地。
六七十年代,淮南电力工业首先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指引下,采用“填平补齐”方法,消除“大跃进”年代因重速度、轻质量带来的不良后果。尔后,又克服“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种种困难,在曲折中前进。1972年,田家庵发电厂的两台由我国首次从波兰进口的12万千瓦氢冷发电机组竣工投产,淮南市的发电设备进入超高压、大容量机组的新阶段,供电区域已达3.2万平方公里。至1976年第五期扩建工程结束,田家庵发电厂装机容量超过60万千瓦,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分别占是时安徽省火电的28.98%和33.55%。供电区域也扩展到5县1市,每县1座110千伏变电所,每个人民公社(乡)1条35千伏输电线路,淮南地区110千伏电网形成。随着省内第一条淮南—合肥220千伏输电线路的投入运行,220千伏蚌—合Ⅰ线、淮—合Ⅱ线、芦—南线、蚌—淮线、田—蔡线以及西山、芦集两座220千伏变电所的相继建成,淮南在全省率先开始用220千伏输电线路供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两淮煤田大规模开发的同时,设计规模为120万千瓦和240万千瓦的洛河、平圩两个发电厂工程于1982年和1984年相继破土动工。1986年10月,洛河发电厂第一期工程竣工,它的建成投产,使淮南市的发电装机容量翻了一番。1988年12月25日,平圩发电厂第一期工程安装的国产第一台60万千瓦机组也并网发电。从此,淮南市发电设备进入亚临界参数阶段,装机总容量超过180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全国装机总容量。
与洛河发电厂第一期工程建成投产的同时,联接皖、浙、沪的华东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也开通运行。1990年淮南市的电能通过5条110千伏、5条220千伏和2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源源不断地向安徽电网、华东电网输送;淮南电网也通过104条35千伏、19条110千伏、7条220千伏输电线路和34座35千伏、9座110千伏、3座220千伏变电所向淮南地区供电(以上包括用户和农电设备),实现了50年代设想的淮南电力北渡淮河、南跨长江、西进大别山、东去琅琊山与华东联成一片的电力发展规划。
建国后,淮南电业管理体制有三次较大变动。1953年经华东电业管理局批准,成立淮南电业局,下辖田家庵、八公山发电厂,合肥、蚌埠办事处,淮南供电工区;同时合肥、蚌埠发电厂及其供电区亦划归淮南电业局。1958年电力体制大变化,中央企业归属地方领导,淮南电业局撤销,成立安徽省淮南发电厂、安徽省淮南电业局、安徽省淮南电厂;水电部上海基建局第二十三工程处驻淮南,划归安徽省水电厅领导。1962年,原部属企业重新收归中央;同时将淮南电厂所属供电所改为淮南供电局,隶属省电业管理局。1983年5月,经华东电业管理局批准,淮南发电总厂成立,下辖田家庵、洛河、平圩等3个大型火力发电厂,淮南发电总厂为安徽省大型工业企业;淮南供电局成为拥有固定资产总额上亿元,安徽电力系统内的大型供电局;电力基本建设队伍也由1958年的部属第二十三工程处发展成为两个能独立承担各种类型火电厂建筑、安装的综合型省属大型电力建设工程公司。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淮南市电力系统与国内外的科技交流活动日趋活跃。生产、施工技术装备焕然一新。主力发电机组已实现炉、机、电集中监控和自动控制;电网统一调度得到加强;载波、微波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彩色大屏幕显示及远动化、微型电子计算机软件开发及信息处理已推广应用;淮南各大电厂的电能可直送华东电网总调度室;带电测试工作已向集中、连续、自动监测方向发展;电力建设队伍装备已拥有80年代的新型施工技术装备。
1990年,淮南市用电结构为:工业86%、农业4.5%、交通运输及其它用电0.52%、市政7.1%,城市人均市政生活用电量为115.58千瓦时,每千瓦时电能创工业产值1.67元,万元工业产值耗电量为7133千瓦时。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