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和建国初期,矿井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是时各矿尚无专管通风机构,通风状况较差。1950~1953年将八公山矿(新庄孜矿)和蔡家岗矿(谢家集一矿)的自然通风改建为正规的抽出式机械通风,同时改善了九龙岗、大通两矿的通风系统。以后陆续建成的新矿井都采用新技术新装备,通风系统完善,通风设施齐全,保持工作地点通风良好。同时建立健全了通风管理机构,对井下的瓦斯、煤尘、煤的自然发火等都有相应的防治方法和严格的管理措施。
一、通风方式
淮南煤矿一般采用中央并列式、对角式和混合式通风,均为机械抽出式通风矿井。各生产水平和各采区都是分区通风;高沼气采掘面和爆破材料库等重要地点建立单独通风系统。采煤面在构成总负压通风系统后回采用上行通风,低沼气走向长壁采煤面和伪倾斜掩护支架采煤面用一巷进风一巷回风的“U”形通风,高沼气走向长壁采煤面用“W”形通风,即在“U”形通风的基础上增加一条腰巷进风或回风。掘进面禁止用扩散通风,除掘进小眼偶尔用压风引射器通风外,其他掘进面都用局扇压入式通风和安设风电瓦斯闭锁装置。
基建矿井立井开凿较浅时用局扇压入式通风,随着开凿深度增加改用混合式通风,临时抽出式风机安装在地面,吊盘上安装压入式局扇。掘进巷道用局扇通风,移交生产前建成符合设计要求的矿井通风系统。二、通风设施
50年代大通六号井使用375马力(309.375千瓦)离心式风机,60年代选用BY型轴流风机,以后选用70B2型轴流式风机,并将BY型风机改用70B2型风机和风叶,80年代后新矿井选用GAF型和2K60型高效轴流式风机。
建国前以压风为动力的风动局扇建国后逐步被JBT系列防爆轴流式局扇所替代。风筒由铁风筒逐步发展为棉布、橡胶、人造纤维布橡胶风筒和抗静电阻燃风筒,以及玻璃钢风筒(用于开凿立井);风门以往都是不沿口风门,采用木板和木段封闭墙,少数地点用瓦石砌筑封闭墙。80年代后普遍使用沿口风门,过车风门,并采用自动化风门,木板墙只作为临时封闭墙,永久封闭墙用瓦石水泥垒砌。
三、瓦斯防治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范围的扩大,矿井瓦斯等级逐渐升级。1986年对淮南矿区9个生产矿井的鉴定表明,在9个生产矿井中,谢家集一、二、三、新庄孜和潘集一矿等5个矿为高瓦斯和突出矿井,李郢孜二矿、李嘴孜、孔集3个矿为低瓦斯矿井,李郢孜一矿为高瓦斯矿井。潘集二、三矿、谢桥矿均为高瓦斯矿井,潘集二、三矿在建期已发生多次瓦斯突出,分别为C13、B11b、B4三个煤层。全矿区瓦斯绝对涌出量1976年为92.11立方米/分,1986年为227.76立方米/分,10年增加135.65立方米/分,平均每年增加约15%,1990年计发生煤和瓦斯突出78次,其中谢家集二、三矿分别为20次、21次。突出类型以倾出和压出为最多,突出强度多为中、小型。突出起始深度在老区为-127米(谢家集二矿),普遍发生突出的标高为-300米,突出多发生在掘进工作面。对有突出危险煤层的采掘工作面都采取综合防突技术措施,其中常用措施主要是:坚持开采解放层并抽排被解放层瓦斯。有突出危险的采掘面建立单独回风系统,双局扇、双电源。煤巷掘进面用超前钻卸压和抽排瓦斯。回采面采用抽排瓦斯和煤层注水。石门揭穿突出煤层时,先打卸压钻,然后根据卸压情况采取适当防突措施。局、矿都有专人收集资料,掌握分析突出规律,进行预测预报工作。淮南矿务局有谢家集一、二、三矿和李郢孜一矿4个抽排瓦斯矿井,地面有抽排站4个(谢家集一矿2个,谢家集三矿、李郢孜一矿各1个),各站配装国产SZ—4型真空泵3台,抽排设施齐全。1970~1990年计抽排瓦斯4753.81万立方米。
检查瓦斯使用的仪器,1958年以前使用10型光学瓦斯机和安全灯,以后逐渐淘汰并全部配用国产18型光学瓦斯机。1976年使用自动连续检查瓦斯的遥测仪、断电仪,继而引进了安全监测系统。1985年配用便携式瓦斯报警仪。矿区有光学瓦斯机2415个,各型瓦斯遥测仪154台,便携式瓦斯报警仪520个;谢家集一矿引进英国HSDE公司MINOS安全监测系统一套,潘集一矿引进美国MAS公司DAN—6400安全监测系统一套。
四、防火灭火
淮南矿区所开采的煤层有自燃危险,自然发火期一般是3~6个月,最短的仅1~2个月。大通矿日伪时期开采所遗留的老火区,自然发火次数多达72次。至1990年矿区尚残存火区5处(孔集矿2处、潘集一矿2处、潘集二矿1处),对自燃煤层的开采,本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各矿都建立起了集中灌浆站和灌浆管路系统,矿区有灌浆站10个,灌浆干管计约42.52公里,其中李郢孜一矿和潘集一矿灌浆站已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结束时封闭灌浆,分层长壁工作面,随采随灌,风井煤柱实行隔离或灌浆。各矿井上下都有消防材料库,储存急用的消防器材。各矿按规定建立封闭办法,按规定检查工作地点和老塘内气温变化情况,对重点区域除用快速检空管检查一氧化碳外,还取空气标样进行分析,掌握气温变化情况。矿区装备有现代化的气体分析仪器6台(SP—2307型色谱仪4台,102G/D型色谱仪1台,QGS—08型红外线分析仪1台)。
灭火方法以封闭和灌浆为主。50年代初期,九龙岗、大通两个矿的老火区灭火是由封闭墙或由邻近巷道打钻注浆,因老火区资料不全,火点位置不明,大通矿还采取消火道灭火,即在火区附近掘进不与火区贯通的巷道,根据巷道气温情况和向火区打钻等方法,判断火点位置,由消火道直接向火点范围内打钻灌浆。利用此法扑灭了老火区。有的老火区虽然火已扑灭,因长期受高温影响,煤体干燥、温度高,除增加灌浆量外,有时回采前在顺槽内砌0.5~0.8米高的小坝(或小闸墙)向坝内注水降温。放顶后的老塘内温度高则由碴内向老塘洒浆或洒水以防止复燃。急倾斜煤层倾角大,为加快泥浆沉淀,在泥浆中加入少量白灰或黄砂,并采取“少灌勤灌”的重复灌浆措施,收到较好效果。1957年后,多数矿井采取由地面向浅部已采区进行打钻灌浆,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多由采煤面回风巷埋管灌浆,或由采煤面向老塘洒浆,这种方法运用面广,可扩大随采随灌范围,并取得再生顶板防火防尘的效果。除上述方法外,大通矿曾采用均压通风防灭火以保持采煤面生产,孔集矿-530米下部车场曾用“水淹”灭火。
五、煤尘防治
各矿的煤尘都有爆炸危险,煤尘爆炸指数一般在30~40%。降低粉尘措施主要是:改进采掘工艺,采用湿式打眼和水炮泥,放炮前后和装车时进行洒水,完善通风系统净化通风,随采随灌浆和煤层注水。灭尘措施主要是:井下产生煤尘地点设喷雾洒水设施,定期冲洗巷道和及时清理除尘和刷白巷道等。各矿建立健全了防尘洒水系统和水源,全矿区有洒水干管共110010米(直径4~6),采用静压输水,井下洒水管路兼作消防管路,每隔一定距离设有三通阀门。洒水装置,1962年试用横杆式自动洒水装置,1976年始,各矿相继使用国产BDF—V型防爆电磁阀自动洒水装置(电压170/220伏,承受水压0~25公斤/平方厘米)。水炮泥于1962年开始使用,1964年起由不自动封口水泡泥改用自动封口水炮泥。煤层注水,采用5D—2/250型煤层注水泵,矿区共有22台,其中新庄孜矿使用3台,谢家集一、三矿、潘集一矿各使用5台,谢家集二矿使用2台,矿务局总仓库2台。刷白巷道,1958年以前是用扫把蘸白灰刷白,以后改用压风机喷刷白灰浆,至1990年仍沿用此法。为防止煤尘爆炸,1986年始在新庄孜矿、谢家集一矿和谢家集二矿计5个地点试用塑料隔爆水槽,并努力采取措施杜绝引燃引爆煤尘的火源。
六、矿井降温
九龙岗煤矿开采到-530米水平时,采掘面温度超过26℃,影响工人身体健康。在抚顺煤研所协助下,调查了矿井地温率并采取一些降温措施。利用矿井总进风流降温,利用进风井内冷水喷雾降温或利用围岩调热圈降温,机电峒室单独回风,局部采用制冷空调(分固定式和移动式),或以引射器和小局扇增加工作地点的局部风量。
下一篇:第七节 排水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